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國外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材分析范文

國外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材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材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外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材分析

作者:韓冰單位: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講師

德國,自古就被譽為“古典音樂之鄉”。拋開中世紀不談,從17世紀的巴洛克時代開始,這片土地上就孕育并誕生了許多著名的古典音樂巨匠:巴赫、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納等等。他們那些經典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千古傳唱。這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樂教育領域,不到3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分布著近20余所正式的國立音樂學院,幾乎每一個中小型城市就有一所。其中,很多學府的建校時間都很長,這與德國悠久的高等教育歷史是密切相關的。以本人曾經就讀的維爾茨堡國立音樂學院(HochschulefürMusikWürzburg)為例,其建校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797年,可以說是全德國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學院之一。因此,無論是在院校數量、分布密度和建校時間方面,都是我國的音樂學院所無法相比的。再加上德國濃郁深厚的音樂氛圍、眾多資深權威的教授、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以及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體制,這一切都吸引全世界眾多音樂家們前去求學與深造,當然也包括很多國內的莘莘學子們。但是由于中西方教育體制與理念的差別,再加上語言的障礙,很多中國學生入校后往往都會面臨一個同樣的難題,那就是課目繁多的理論課程。甚至有個別專業成績優異的學生卻因理論課程的掛科而被迫中斷學業,斷送掉自己的夢想與前程。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極其遺憾惋惜的事情,也是本人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極不愿意看到的。在中德兩國文化學術交流以及音樂專業留學日益頻繁的今天,鑒于這個問題,本人憑借自己在德7年的學習經歷與感受撰寫此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理論課程”這一話題作更深入的了解。

一.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天壤之別:“保姆式教育”與“學術自由”

要談理論課程,必須要先了解一下中德教育模式與理念中所存在的根本區別。由于國情不同,在我國包括高等院校在內的大多數學校都是以一種強烈的“單位化”理念作為管理依據。大學被高墻所環繞,進出往往都有警衛。教學樓、實驗室、生活區、食堂、學生宿舍等都被集中在了一起,實行統一的封閉式管理。學生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基本都是在高墻之內活動,很少與外界聯系。

而在德國卻恰恰相反。德國的高等教育遵循的是一種自由的、多元開放式的理念。大學跳出了高墻,與整個城市融為了一體。無論是綜合類大學,還是音樂學院,都是由一個叫做“學生中心”(Studentenzentrum或Studen-tenwerk)的機構統一管理,它是主管教育的行政機構。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不隸屬于某一所學校,而是由學生中心統一管理,因此它們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只要你是在這個城市合法注冊的大學生,無論來自哪一所大學都可以自由的提出居住申請,選擇適合自己的宿舍居住,以及去食堂用餐。因此在一個學生宿舍區內,會有不同專業、不同大學的學生在一起,這樣也增加了各個大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與中國各個大學之間獨立行事,互不往來的狀況是完全相反的。談到日常的授課活動,與中國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統一固定的教材和課本,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教材。上課時教授用課件、幻燈片等媒介進行講解,學生做筆頭記錄,教授最多發給學生一些重要知識點的講義材料,剩下的就只能靠學生課后去圖書館去尋找答案。因此,中國大學每個新學期組織學生去搬運書本和教材的景象,在德國大學是見不到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撇棄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靈活自學的能力,因此這一點是中國學生初到德國最不適應的。這就是德國教育模式的最大特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術自由”(AkademischeFreiheit)。

二.“真正為音樂服務”的理論課程設置

現在我們正式談論一下理論課程的設置。與中國的音樂學院相比較,德國音樂學院對于理論課程的設置顯得更加“純粹化”,即所有課程的設置只圍繞著“音樂”這一中心點,基本上沒有任何與之無關的科目。而在中國,學生們恰恰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一些與音樂無關的科目,而真正重要的科目修習時間卻很少。以天津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專業為例,與專業關系最為密切的和聲與曲式兩門課程的修習時間僅為2個學期,即便是更偏重理論的作曲專業所修時間也只不過為3個學期;而在德國,只是器樂演奏專業的學生就要修習6個學期的和聲與4個學期的曲式,而最后的結業考試也很難。所以嚴格來講,德國的音樂學院更符合“音樂學院”的特征。在科目的分類上以學生的主修專業為核心,除了不同的專業之間存在一些微小差別,譬如管弦樂器類需要參加樂隊實習與鋼琴輔修課程、聲樂專業需要修習意大利語與舞蹈形體等等。絕大多數的“通用科目”都是所有專業的學生所必須面對的。

在每個新學年開始的時候,學校通常都會發給學生一本叫做“Vorlesungsverzeichnis(課程手冊)”的小冊子。上面詳細的介紹了學校的具體情況、硬件與師資的資料、考試與音樂會的日程安排以及課程的設置與修習計劃,可以說有關學校的一切信息都在這本小冊子當中。按照學生所修的不同專業可以去查看相應的理論課程設置與計劃表,上面詳細的列出了在校期間各個學期必須要完成的理論課程。

它賦予了學生很大的修習靈活性,某些課程可以提前或推遲修畢。總之,在畢業之前必須要修畢所有的理論課程并拿到合格的學分才能夠獲準參加專業的畢業考試,否則就無法拿到學位。總而言之,學習期限是固定的,中間的進度可以自己靈活掌握。

由于各個音樂學院之間的課程設置會有一些微小差別,但基本課程大體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就以本人曾經就讀的維爾茨堡音樂學院為例,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些針對鋼琴專業的具體課程設置(不包括主修專業與室內樂)。

1.和聲(Tonsatz):

這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我要占用最多篇幅介紹的。因為它與鋼琴的演奏是息息相關的,演奏中許多音色處理與踏板的使用技術都與演奏者的和聲概念有很大的關系。而且經過數年的事實證明,大多數(尤其是亞洲的)學生都是因為這門科目沒有通過而被迫“出局”,當年本人身邊就有這樣鮮活的例子。

我們先說說教材:不同于中國所用的“斯波索賓”的俄羅斯體系和聲教材,德國是依據德奧體系和聲。雖然權威的教材很多,但上課基本不會具體指定,多是由老師口傳心授,并發放一些輔助性的知識提綱與資料,剩下的就是在圖書館里查閱各種和聲書籍和反復的練習。

德奧體系和聲的重點就是研究巴赫,這一點是我國音樂學院相對欠缺的。記得2010年11月趙曉生教授在天津音樂學院舉辦“偉大的巴赫”學術講座時曾說過:“我們國內的和聲課程通常是研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或肖邦,但很少會去系統的研究巴赫的和聲。研究了巴赫,才會發現即便是現在的流行音樂的和聲結構,都脫離不了巴赫所奠定的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時間為6個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會學習最基本的和聲理論:大小調式、教會調式、和弦與轉位、以及常用的終止式。接下來會講到巴赫時期的各種和聲現象與規則,其核心就是研究巴赫的Choral(四聲部圣詠)。這里不得不提到唯一使用的一本教材:德國Breitkopf出版社的巴赫389首圣詠全集(見下圖)。準確的說這是一本樂譜,巴赫除了自己創作的一些圣詠之外,還為當時廣為流傳的許多圣詠旋律配上了四聲部和聲,其德文歌詞全部都是宗教經文,這些唱段被廣泛的用在了巴赫的眾多宗教聲樂作品中,譬如康塔塔、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和圣誕清唱劇等等。學生首先要學習巴赫圣詠中常見的四種終止式(4-5-1、2-5-1、4-7-1和7-5-1),然后就是進行各種練習,包括分析與演奏。接下來就是要實踐寫作巴赫的圣詠,任選一首作品,為主旋律配上豐富和諧的和聲織體,與我們這邊的四部連接類似,但不同的是必須要遵守巴赫時代的和聲規則、傳統與禁忌(譬如嚴格禁止五、八度平行以及增音程等等)。作為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每天演奏大量的圣詠唱段,用心去感覺巴赫和聲的規律,去培養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靈感,在這點上與創作沒有什么區別。這一學習要至少持續一年以上。從第二年開始學生將研究分析巴赫的平均律賦格,這一點基本與國內的復調教學一樣,將整首作品用圖表完整清晰的表現出來,在上面注明各個聲部的主題與對位、過渡段落以及調性轉變流程。再然后則是古典奏鳴曲(展開部)的和聲走向分析,作品大多為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展開部,學生要用圖表精確的標注出調性的轉換流程。在以上這些課程修習完畢之后(第四學期結束時)通常會有一次和聲考試,本人當年參加的考試持續了5個小時,內容包括寫一首完整的巴赫圣詠,分析一首巴赫的賦格與貝多芬奏鳴曲展開部,以及一些理論知識簡答題目。每個學生有30分鐘的時間被分配到指定的琴房,在鋼琴上去測試自己所寫的和聲結構是否正確。總之這次考試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講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有許多學生的學業斷送在這次考試上面。因為按照當時學校的規定,考試不過可以有一次補考的機會,若再不通過就會面臨被學校除名的危險。

接下來的和聲課程從第三年開始則簡單了許多,主要修習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現代主義時期甚至是一些爵士樂的和聲。練習的重點從寫作轉移到了在鋼琴上演奏。最后的結業考試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在鋼琴上彈奏各種規定的和聲連接。總的來說,德國和聲教學的研究重心就是巴赫。若談到和聲感知能力,德國的學生的確要強過中國學生,這一點在寫巴赫四部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在演奏鋼琴作品時,德國學生能迅速的說出某一段落的和聲性質、調性、解決路徑與走向等等,而本人在天津音樂學院四年的教學中發現中國的學生很少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對于和聲沒有具體的理論概念,對于這一點的確是中國學生必須增強的。

2.聽力(Gehrbildung):

即視唱練耳,不過只有聽,沒有唱。與國內的教學類似,學生進行音程、和弦、四部、單旋律、節奏等內容的聽覺訓練。總體來講,德國的聽力要比中國簡單的多,因為中國學生與德國學生的聽力系統存在一些小差別。中國學生在固定音高方面比德國學生強,但在和聲感覺上不如德國學生。譬如聽一個四部連接,很多中國學生能夠瞬間將四個聲部的音寫出來,但往往對它們的和聲性質很模糊。德國學生則是靠著和聲的性質與結構去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結論。因此那些在中國接受過視唱練耳訓練的學生很容易就能夠勝任德國的課程,因為與他們在國內的聽力考試相比實在是太簡單了。但中國學生和聲感覺差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課程的推進,其訓練內容將會逐漸出現難度—聽交響樂。學生要聽出交響樂中某個地方某個聲部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訓練作品絕不是工整對稱的古典主義交響樂,而是類似馬勒、布魯克納等后浪漫主義甚至是近現代、無調性作品。再加上其曲速往往很快,某個聲部僅僅出現一二秒鐘甚至是一兩個音,因此很難捕捉與分辨。這對于沒有樂隊經驗的鋼琴專業學生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們往往很難分辨出各種樂器的音響特征:雙簧管與大管、單簧管與英國管、豎琴與弦樂組、以及各種打擊樂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許多鋼琴學生的狹隘性。古典音樂是一個大家庭,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應該涉獵,而不應僅僅停留在鋼琴上。這就要求鋼琴專業學生必須在平時多聽各個時期的交響樂作品。這對于自身的鋼琴演奏也是很有益處的,因為只有站在交響樂的角度,才會更宏觀廣義的理解鋼琴作品,否則只會越走越窄,越走越狹隘。

3.合唱(Chor):

主要是針對那些非管弦樂的學生,因為管弦樂專業的學生可以參加樂隊。通常要修滿6個學期,每個學期要排練一部完整的合唱作品。在學期末都要與學校的交響樂隊一起在市中心的大教堂里公開演出。在合唱隊里最大的收獲是可以充分感受到各個聲部之間的層次配合,以及一個更加宏大寬廣的和聲整體(尤其是最后與樂隊合成后),學生可以學會傾聽自己與別人,協調各個聲部之間的音響音色層次關系。對于鋼琴專業學生來講,最大的收獲莫過于排練巴赫的一些宗教作品:譬如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等等,其中的多聲部唱段簡直就是最典型的賦格織體,巴赫的平均律賦格理念幾乎全部都是來自宗教的合唱。因此這對于我們演奏巴赫作品是有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幫助的。

4.曲式學(Formenlehre):

這個與國內的差別并不大,也是建立在對作品分析基礎之上的。只不過分析的作品與方法更貼合德奧體系的理念。從分析最簡單的德國民歌曲式(Volkslied)開始,一直到古典奏鳴曲曲式、舒伯特等人的德奧浪漫主義作品、巴赫的賦格、以及巴洛克大協奏曲等等。課程同樣沒有固定的教材。要修滿4個學期,前兩個學期最后需要參加筆試,后兩個學期結束后需要寫一篇論文。對于器樂演奏的學生通過本科目的修習可以更加清晰直觀的了解作品的結構,對于自身的演奏是有很大幫助的。

5.樂器學/音響學(Instrumentenkunde/Akusitik):

這是兩門國內沒有的課程,分兩個學期完成。樂器學主要是學習所有樂器的特征、歷史起源、構造以及發聲演奏原理等等。按照發聲方式分為弦樂樂器(包括弓弦類與撥弦類)、管樂樂器(銅管與木管)、打擊樂器與鍵盤樂器。按照歷史沿革劃分包括了許多中古樂器,譬如巴洛克時期的弦樂家族(Violadagamba)、巴洛克豎管(Zink)、甚至是更早的琉特琴(Laute)等等(見下圖)。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學習看樂隊總譜,掌握樂隊編制的所有樂器的移調規則等等。這些與國內作曲專業所學的配器法很類似。而音響學則更接近物理學,講解聲音的基本物理特性以及各種樂器的音響特征:譬如聲波振動與傳播、赫茲、振幅與波長等等。總體來講,這兩門科目難度不小,需要很好的語言能力作為基礎。

6.音樂史(Musikgeschichte):

這是一門純書面文字的,對于中國學生最困難的一門課程。其根源則是中國人的語言局限性。在中國的音樂史教材中,所有的一切都被翻譯成了中文。但在德國則不然。因為歐洲語系包含了眾多語言,它們之間有諸多橫向的聯系。再加上歐洲地緣政治與文化的關系,各個國家彼此之間距離不遠,雖然語言不同,但都能夠彼此融會貫通。這也正是為什么一個德國人通常都會講兩三門甚至更多門外語的原因。而且各個語言之中都充斥了大量周邊語言的外來詞匯,因此對于他們來講,語言之間差別就如同中國各地的方言一樣。最直接的反映在音樂史這門科目上,就是充斥了大量的周邊語言詞匯:古希臘時期多是用拉丁字母拼寫成的希臘文、中世紀的歷史大多是拉丁文、巴洛克時期多是意大利文與法文等等。這對于一個德文尚且都不過關的中國人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障礙。而德國學生從小生長在“歐洲共同體”的特殊環境中,日常的生活詞匯都參雜了大量諸如法語、意大利語的周邊外來詞匯,再加上這些周邊國家公民往來的距離還比不上中國的跨省距離,因此對于他們來講根本不是問題。此課程分為兩年,第一年筆試,第二年口試。這也是大多數中國學生極容易掛科的項目。本人的建議就是必須要攜帶一本好的中文音樂史教材,譬如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西方音樂史簡編》,我認為就是一本相當好的工具書。本人當年就是用這本,它的內容與德國的課程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多關鍵詞匯都能夠在書中對應上。同時閱讀中文與德文教材,參照中文讀外文,遇到外來詞匯強行記下。日積月累,時間久了肯定會攻克困難。況且去德國學習音樂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原汁原味,歐洲的古典音樂是各個國家多元文化背景的濃縮,因此了解一些外來語的專業詞匯是相當有必要的。

7.通奏低音演奏(Generalbaβspiel):

這也是一門中國沒有的課程。關于通奏低音(或稱為數字低音)的概念我不多做解釋,學過巴洛克時期音樂史的人都會有所了解。它完全是建立在和聲學的基礎之上,參照低音線條和一些和聲符號的提示進行即興演奏。有趣的是演奏的樂器不是鋼琴,而是巴洛克羽管鍵琴(Cembalo)。這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因為在中國基本上是很難接觸到這種樂器的。作為鋼琴的“鼻祖”,這件樂器在巴洛克興盛時期曾發揮了難以想象的巨大作用。無論是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還是巴赫的大協奏曲與其他器樂獨奏作品,它幾乎承擔了所有的伴奏、甚至是獨奏的聲部(譬如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首第一樂章結尾的那段長達3分鐘絢麗無比的炫技華彩獨奏段落)。盡管在古典主義時期之后這件樂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卻作為一門專業課程被完好的保留至今。這也體現了德國音樂教育完整健全的特性,每一個時期的文化和傳統都要被虔誠的保留與繼承,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在這個課程上學習Cembalo的演奏技法,并嘗試用它去演奏巴赫的平均律作品,仿佛能夠用雙手去穿透幾百年的時空,去親手撫摸巴赫那個時代的音樂藝術靈魂。這種體驗是任何一個鋼琴演奏者都夢寐以求的。

8.作品文獻學(Literaturkunde):

這門課程實際上是音樂史的一個分支。它按照不同的專業來劃分,有針對鋼琴、小提琴專業等等。以鋼琴為例,學習重點則是各個時期重要的鋼琴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的介紹,譬如作曲家的生平、鋼琴作品的體裁與作品編號等等。授課老師一般都是鋼琴專業的某一名教授,每周一次把鋼琴專業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學習持續兩個學期,結業考試為筆試,出題也很靈活,一般都會劃分重點復習范圍。這基本上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只要語言過關應該都不算困難,可以算是一門很小的課程。

9.音樂教育心理學(Musikpdagogik):

這是一門極其困難,也是所有課程中與演奏關系最遠的一門課程。學習期為一年。內容與國內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中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大體相同,譬如動機、行為、記憶模式等等,只是更多的與音樂專業相結合。大量抽象生僻的心理學專業詞匯讓人望而生畏。除了翻字典與背單詞,就是死記硬背,沒有別的辦法。同樣這也是大多數外國學生容易掛科的科目。不過近一年來學院將會有取消這門課程的可能。

10.教育方法學(Fachmethodik):

這是一門學習如何從事幼兒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立此課程的根本出發點在于:并不是每一個專業學生都會成為職業演奏家,甚至能夠進入音樂學院教授專業的也寥寥無幾,更多的則是從事幼兒園及中小學的基礎教育。而與孩子打交道的方式則完全不同于成人。這門課程就是重在研究幼兒的心理活動特性,以及如何與幼兒交流、授課的方法。如果把心理學形容為“道”,則方法學就是“術”。課程分為兩年。第一年學習理論,最后要寫一篇題目自擬的論文。第二年要進行實踐訓練,學校會為學生分配不同年齡段的孩童,每周上公開課。評審們會依據你上課過程中與孩子的溝通方法與細節,以及課程內容的設置與編排來評定你的成績。其評定內容也極為細致:授課者的著裝,說話的措辭語氣,上課時與孩子之間的身體位置與距離、以及課程內容的流程、所占時間比例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會成為影響你考核成績的關鍵。

三.結語

通過針對上述課程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德國音樂教育的特點除了正宗嚴謹的專業的教學之外,學生還能夠在學習期間接觸到一套完整的音樂理論知識體系。因為理論永遠是與實踐并存的,相輔相成。這些不同門類的理論知識都是數百年來無數的音樂巨匠們嘔心瀝血總結歸納,從零零散散逐漸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學術體系。縱觀歐洲音樂文化史,從古希臘一直到近現代時期,每一次重要藝術歷史時期的變革和前進都是與新的音樂理論的產生與推動分不開的。這一點對于演奏者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將來是否成為職業演奏家,或是進入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一套完整的音樂理論與知識體系絕對會在今后的工作中起到如虎添翼的巨大作用;并且將這些知識之間進行完美的橫向聯系與貫通,還會在自己的演奏技藝上起到不可忽視的巨大效果。譬如演奏一首作品,無論是從和聲層次、曲式結構以及作品時代背景方面都能分析了解的透徹全面,其功效要比單純模仿某位大師的CD大得多。因此在這篇文章即將收筆之際,我也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懷著美麗夢想到德國求學的莘莘學子們能夠克服在異鄉學習與生活的重重困難,早日順利完成學業,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與奮斗目標。

四.學術文獻

盡管在德國的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但課后必須要在圖書館查找大量的文獻資料以補充日常所學的知識點。學生們面對圖書館浩瀚如煙的資料庫往往會不知所措。在此本人可為各位中國學生推薦一些有價值的德文學術文獻及工具書,這些書籍在德國的各個音樂書店、網上書店以及各個音樂學院的圖書館都很容易找到。它們對于中國學生日常的資料查找和自習都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具備扎實的德語功底。

1.BrenreiterVer-lagundDeutscherTaschenbuchVerlag這是一本每個學生都必須配備的工具書,里面幾乎囊括了基礎樂理、和聲、曲式和音樂史等所有理論內容,當然講解不算太深,只是便于平時查找參考,極其方便。其中的超過250幅帶有圖表與譜例的彩頁也使本書的講解更加生動、細致與平易近人。

2.GünterAltmann這是一本很專業很詳盡的曲式學專業著作,里面詳細的講解了曲式學的最基本理論,以及各種曲式的結構與分析。

3.Breitkopf巴赫389首圣詠,上文已有介紹,研究巴赫四聲部和聲的圣經,必須日常常備。

4.ZsoltGárdonyi這是兩本書,一本是和聲學,一本是巴赫的賦格分析。作者是任教于維爾茨堡音樂學院的著名匈牙利籍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及音樂理論家ZsoltGárdonyi教授。這兩本書是我見過的講解最為全面專業的教材,不過讀者必須要有極好的德語功底,因為內容之廣、講解之精細專業,是其他的教材無可比擬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 a级免费看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五月天婷婷色综合 |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 a级一级毛片 | 国产在线天堂a v | 香蕉青草久久成人网 | 亚洲国产小视频 | 最新国产在线视频 | 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 综合网激情五月 |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 日韩综合区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 五月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色视频 |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 亚洲国产最新 | 亚一亚二乱码专区 | 国产九色|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 草综合 | 亚洲精品麻豆 | 一区福利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日本成人久久 | 日本一本草久p | 欧美人成在线视频 | 男人天堂网2019 | 欧美精品专区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