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誕生與快速發展,傳統的廣播媒體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同時受眾的需求及審美也相應發生了改變。為滿足受眾需求,使其能夠獲取自身需求的信息,需要重視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的創新,通過節目內容質量的提高去提升廣播電臺的核心競爭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創新發展趨勢,并對如何保證主持人語言藝術創新的相關策略展開研究,以期為促進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播音主持語言藝術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媒體形式也在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的基礎上出現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新媒體的誕生及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習慣帶來了深遠影響。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挑戰,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因此,廣播電臺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要想保持長遠發展,則需要深度改革,其中,對于播音主持也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語言藝術的創新方面要下足功夫,才能保證廣播電臺節目的市場競爭力。
1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特征
所謂主持語言藝術即主持人對新聞稿件語言的藝術加工處理,保證受眾能夠得到客觀、真實且易于理解的信息內容[1]。主持人的專業素質包括:把準備好的稿件進行藝術加工、熟悉采編播錄控之外的各項技能、個人形象和日常行為的規范等。節目是我們的載體,也是我們呈現出來的最直觀產品,所以,在面對節目時也要拿出專業度。從主持語言藝術特征角度進行分析,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1)音正性。廣播電臺的主持人需要保證自身音正,而這也是主持語言藝術的基本特點,主持人員憑借自己的聲音去實現語言藝術的傳達,相較于文字媒介而言,聲音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2)真實性。主持人所傳遞的語言內容基本為新聞事件,這也意味著主持語言藝術具有真實性特點,主持人無法對傳播信息內容進行變動,即便是語言藝術形式有所改變,但也不能脫離事實本身,不能對事件本意有所扭曲。(3)創造性。廣播電臺主持在語言藝術存在創造性特征,表現在對新聞事件內涵的深度剖析,通過更具藝術性、創造性的語言表達,向受眾傳遞不同的觀點,引發受眾深思。
2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主持語言藝術創新發展的趨勢
2.1趨于口語化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語境下,廣播電臺主持行業也出現了深刻影響,并且由于受眾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在語言藝術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許多廣播電臺主持為保證節目效果,獲得更多受眾關注,一定要使用藝術化語言去表達語言的精髓。在實際節目主持中,如果主持人僅僅對照文本展開閱讀,會因為專業屬于過多而導致受眾即時理解困難,所以,主持人的語言需要盡量口語化,如有助于受眾更快速地把握信息的核心點。當然,主持人語言藝術向口語化發展并不代表著拋棄了標準與規范,而是在要保證準確發音與清晰吐字的基礎上,使用更貼近受眾的語氣與語調。
2.2趨于親和力
在新媒體時代,中廣播電臺主持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節目傳播,而受眾也能通過各種終端渠道與主持實現實時交流,從而轉變了過去受眾單方面、被動獲取信息的局面,成為信息的者、傳播者與評論者,所以,新媒體時代中廣播電臺主持的語言藝術也應親和力方向發展。數據表明,語言更具親和力的播音主持人會更受歡迎,利用親和力語言能夠有效提高受眾對所傳播信息的關注度,也能加深受眾對播音主持的印象,有助于新聞事件的傳播。
2.3趨于時代感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中,各領域行業都應緊隨時展潮流。廣播電臺主持的語言藝術也需要重視其時代感,才能吸引現代受眾的注意力。換言之,廣播電臺主持的語言藝術風格需要照顧到現代人的需求,在主持工作中可適當使用時下最流行的語言,讓節目氣氛變得更加活動,通過時代感語言的表達去強化受眾的體驗,體現出節目的時代氣息,同時提高主持人的個人魅力;也可通過風趣、幽默語言的適時穿插,讓主持人跳脫出刻板、嚴肅的形象框架,凸顯出語言的時代感。可見,新媒體視域下主持需要緊隨時展,提升節目新鮮度,才能從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
2.4趨于個性化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中,人們對創新性、個性化的事物會更加注重。許多廣播電臺主持人員之所會受到受眾喜愛,主要因素便在于其有著鮮明的個性,并且能夠結合節目的內容,對自己主持的語言運用進行個性表達,從而營造出極富個人魅力的節目氛圍,讓廣大受眾從中產生情感共鳴[2]。過去,廣播電臺的主持一般會對節目的語言規范進行嚴格要求,而在如今的新媒體語境下,由于越來越多節目形式的出現,需要滿足不同受眾的收聽需求,則對主持的語言個性化更加注重,通過語言藝術的個性化表達不僅能夠吸引受眾注意,還能提升節目的社會影響力,有助于廣播電臺品牌的推廣與建設。
3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主持語言藝術創新的相關策略
3.1強化語言分風格的親民性
廣播電臺節目的受眾大部分為利用電臺去接收傳播信息的對象,通過對受眾最喜愛的廣播電臺節目進行分析可知,大部分排名前列的節目在語言表現方面都具有明顯的親民性特點,從上述語言藝術創新發展趨勢同樣能夠看出。具體來講,廣播電臺主持對自身語言親民性風格的強化,需要做好如下兩方面:一方面,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加強與受眾的溝通交流,利用自己的觀察力、敏感性去作出科學、合理、超前的信息評估,從而制作出更多滿足受眾口味需求的電臺節目;另一方面,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不斷完善自身姿勢儲備及文化素養。由于不同地區的受眾有著不同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所以,廣播電臺主持人應對各地區風土人情進行了解,盡可能滿足當地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既要保證播音語言的規范性,也能通過口頭語言的親民表達去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3.2豐富播音語言的文化內涵
廣播電臺主持屬于一門藝術,主持人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播音經驗,并在主持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提出全新觀點,從而保證廣播電臺節目更具品味與深度,吸引更多受眾收聽。而這一效果的實現,離不開主持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經驗,以獨到的洞悉力作出超前判斷,結合受眾喜好制作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電臺節目。所以,廣播電臺主持人在注重自身言行與社會形象的同時,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保證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3]。通過帶給受眾聽覺方面的享受,改變過去廣播電臺主持在受眾心目中的形象,對主持人的文化內涵及人格修養有全新認識,給出高度評價。同時,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結合節目內容的風格及特點,既要保證語言藝術的個性化,也要豐富文化內涵,同時認識到語言在主持人與聽眾互動方面的重要性,主持人通過語言對聽眾的思想、精神產生影響,進而構建一系列聯系,所以身為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更需要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理性分析,注重語言表達的規范性,以文化內涵的提升去強化節目公信力。
3.3加強節目語言的情感內涵
廣播電臺播音活動實際上可視作為主持人與聽眾之間的互動過程,主持人通過文字語言的表達去幫助聽眾展開聯想,所以為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主持人在保證語言使用規范性的同時,要需要加強播音語言的情感內涵。具體來講,需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情”“聲”融合。主持人需要從內心去感知新聞稿件的發生背景、經過、基調及精神內核,確保對稿件的邏輯關系有清楚了解,從而對稿件內涵、編者意圖有深刻體會,以此在主持過程中能夠賦予合理的情感內涵,通過聲音與情感的融合將客觀事物清晰表達,引起聽眾共鳴。其二,“情”“真”滲透。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不斷提升個人政治素養及業務能力,從而對社會事件進行客觀且深度的分析思考,精準把握每件新聞事件的價值,保證在主持過程中生動且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實現情感與事件真實性的統一,對聽眾產生感染。其三,“情”“美”結合。廣播電臺作為傳播媒介,需要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黨和政府的喉舌職責,所以,主持人在進行事件報道時一定要有鑒定的政治立場與是非觀、價值觀,在播報中要結合對美的理念的追求。
3.4積極參與廣播電臺節目制作
對于廣播電臺節目的播出效果而言,主持人會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無論節目在前期的制作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都會因為主持人員的發揮對節目最終效果起到決定性影響,所以,筆者建議主持人員有必要積極參與到廣播電臺節目制作,通過與制作團隊進行集體商討,結合主持人的個人特點打造更優秀的廣播節目。在這一過程中,主持人需要對整個節目的結構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有充分認識,通過與制作人員的密切溝通,解決個別環節存在的分歧,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保證節目能夠正常運轉。通過對擁有豐富經驗的電臺主持人員進行訪問可知,唯有主持人積極參與到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才能讓節目結構與流程熟記于心,在節目播出過程中便可有條不紊,更自如地進行語言表達,便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新媒體視域下,全新的語言環境對廣播電臺主持人的語言特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變得更具藝術性,并能夠適應受眾對新媒體的需求,體現出時代特點。所以,作為廣播電臺主持人,一定要立足新媒體時代特性去對語言藝術的創新進行揣摩,分析新媒體時代中主持人語言藝術的發展趨勢,同時結合新媒體時代特點去探究語言藝術的創新策略,不僅要保證語言的規范標準,還需要賦予語言表達一定的情感內涵與文化底蘊,從而提高廣播電臺節目質量,助推傳統廣播媒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曉冬.新媒體視野下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5(6):127-128.
[2]阮君麗.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的技巧探研[J].科技傳播,2018(8):74-75.
[3]邢燕飛.新媒體視閾下播音主持的創新發展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9):147-148.
作者:王艷軍 單位:鄭州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