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網絡自身的特點對自我教育的影響網絡世界是一個無中心的資源的共享體,因其虛擬性、隱蔽性、快捷性、多元化、開放性、滿足自我需求等特點,使建立在現實社會基礎上的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力下降。網絡的虛擬性使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受到的約束較少,容易使人放縱自己。網絡的隱蔽性使人與人的的交流缺乏現實社會的人際、法律、道德、輿論的約束,日常生活中人性中假、惡、丑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得到釋放渲泄。網絡的開放性、多元性使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向大學生滲透西方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企圖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導地位,動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二)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及政府監管不到位對自我教育影響我國的網絡立法雖然實現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不能滿足網絡法制的要求。我國的網絡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網絡空間的法律監督不到位,對網絡違法行為的處罰缺乏可操作性,網絡行業的自律機制還未形成。網絡監管還存在技術漏洞。如對手機網絡用戶的監管就難以到位,存在監管盲區。網絡道德需要自律,也需要法律的約束。在法律的強制力面前,行為才能更加規范,遵守網絡道德更加能夠體現其價值。
(三)大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影響自我教育一方面由于網絡能夠極大的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部分大學生對網絡愛不釋手,受網絡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在認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還不成熟,自制能力不強,并未形成較為成熟的是非觀。面對網上多元價值觀的沖突、各種不同文化的碰撞,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容易受到誤導并誤入歧途。
二、大學生網絡德育中自我教育的途徑
在網絡德育中自我教育要始終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要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教育內容上要本著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科技價值觀教育。
(一)營造自我教育的外部環境首先,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應該直接或間接的長期提醒大學生科學的運用網絡,有節制的使用網絡,加強網絡的自我約束能力。其次,高校應重視和加強對網絡運行過程的管理,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對大學生在網絡上的思想、文化見解和對熱度事件討論專職管理者積極引導和回應,這樣對大學生來說是思想的培育和再造過程,從而達到了“遠程”教育的目的,保證網絡的有序運行及學生的健康成長。最后,國家和社會應積極完善網絡立法,使網絡不道德的行為得到應用的懲治,對大學生科學利用網絡起到預防和警示作用,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為凈化網絡德育中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大學生傳統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但是它的作用隨著主體意識和獨立行為能力的增強反而呈弱化趨勢,特別是網絡社會更倡導個性自由的獨立發展,與傳統道德相比,網絡社會要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的精神上、高層次上的自我約束,才能規范個體的網絡行為,因此要使每個人都能由他律轉變為自律需要結合傳統道德教育,通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和修養來塑造。自我教育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傳統道德教育中“慎獨”方法,“慎獨”體現了道德主體強烈的情感體驗和對生活實踐的重視,肯定了人的主體性精神,對德育工作倡導的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人,注重生活實踐,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等方面具有有益的啟示。
(三)增強自我教育者的道德判斷能力首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大學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網絡活動的準繩。其次,自我教育者運用已有的道德經驗和道德知識對道德現象進行分析,面對網絡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大學生必須把自己在網上看到的、聽到的內容進行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力求做到正確把握自己,在提高自我判斷自我選擇能力的基礎上,正確選擇有利于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容,爭取在網絡道德上不斷進步。總之,在網絡環境下,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而自我教育是進行大學生網絡道德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
作者:王春雪張巍范微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