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哲學觀念對生理學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田晶高俊濤王春艷單位:吉林醫藥學院生理學教研室
比如心率加快使舒張壓明顯增加,脈壓差減小,原因是心動周期縮短,舒張期縮短明顯,舒張期從小動脈流出的血液明顯減少,舒張期末動脈內滯留的血液多,導致舒張壓明顯增高。有同學質疑舒張期縮短,心臟充盈血量減少,搏出量應減少,從而血壓應下降。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由于心臟充盈和射血主要在快速充盈期和快速射血期,所以心動周期縮短對搏出量有一定影響,但變化不大,這是次要矛盾。
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質變和量變是事物的兩種基本變化狀態,它們的辯證關系構成了事物變化的實際內容。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這在生理學中有許多體現。比如細胞膜去化達到閾電位,膜上某種離子通道大量開放引發動作電位;刺激強度達到閾值引起組織反應;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尿中出現糖等等。
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思維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通過否定和肯定的辯證運動來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個發展過程中前進性和曲折性辯證統一的特征。生理學中的一些理論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介紹這些理論有利于學生認識規律、掌握規律。
生物電現象是生理學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在教學中介紹生物電的發現歷程,啟發思考,有利于同學理解和掌握規律。很早人類就發現動物體帶電的事實,并利用電鰩所發生的生物電治療精神病,但沒有合理的解釋。到了18世紀末,意大利醫師兼生理學家伽爾瓦尼經過數百次動物實驗,揭開了這個謎底,提出了動物電理論:青蛙的神經和肌肉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因為它們帶有相反的電荷,所以兩者之間有電位差,用導電性良好的物體把兩者連接,就會有電流通過。這個理論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意大利科學家伏打的關注,經過多次重復該實驗后,他將銅鉤換成了鐵鉤,肌肉就不會收縮,這樣就否定了伽爾瓦尼的理論。而伽爾瓦尼并沒有就此放棄對動物電的研究,經過了若干年數百次的實驗,終于用一個說服力很完美的“無金屬實驗”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從而否定了伏打無生物電的觀點。這個經典的無金屬實驗的簡化過程是:將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上的坐骨神經的一端與剛切開的任何一塊骨骼肌損傷部位接觸,就可以看到這條坐骨神經所支配的骨骼肌收縮,其原因是由于完整肌肉表面與損傷肌肉表面有電位差存在,由此產生電流。經過兩次否定,人們發現并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有趣的是在這場爭論中,歷史上的第一個人造電源———“伏打電池”誕生了。正是這樣的一場爭論,兩次否定,產生兩大成果。
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現象與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的相互關系的一對范疇。現象與本質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是客觀事物本身具有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不同的現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質,同一本質可以表現為千差萬別的現象。在生理學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人們探索生物電現象的過程就是不斷揭示本質的過程。伽爾瓦尼證明生物電存在后,博恩斯坦觀察到細胞內液比細胞外液含較多的K+的事實,提出了“膜學說”。
但“膜學說”無法解釋動作電位時電位的倒轉,于是霍奇金和赫胥黎提出了“離子學說”,即膜對鈉通透性瞬間增大并遠遠超過了對鉀的通透性形成動作電位,后來大量研究支持該學說。1955年,霍奇金和凱恩斯提出細胞膜上含有離子通道,并用膜片鉗技術證實了離子通道的存在。而離子通道本質是細胞膜上的特異性蛋白質。這些通道蛋白的作用及信號轉導機制是目前研究的重點,隨著這項工作的繼續,相信有更深入的本質被發現。生理學是一門實踐科學,所有的理論都來自于實驗,通過實驗表象,分析其可能的本質,再通過實驗驗證,從而形成理論。
總之,在生理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規律的過程中要強化辯證思維,同時,要讓同學了解人們對生理學的認識還處于不夠完善的階段,生理學中的現象有些還不能解釋。因此,人們要不斷地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認識它,用新的實驗去證實它,用更新的觀點取代目前的不夠完善的理論,使研究成果不斷地向絕對真理邁進,這是自然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所有醫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