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周易的政治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易經》的“易”有許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解釋將其理解為“變異”,變動不居之意,“生生之謂易”。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世界唯一不變的只能是變化本身。物質世界是變化的,而且變化是有方向的,變化是向上的,向前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損益的過程,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摒棄事物自身的缺點和弊病,發揚事物積極、先進的一面,從而促進事物的不斷發展。而《周易》產生于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濕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1]因而,《易經》中必然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世界的變化。其中,有損益二卦,就其卦名來看,直接具有變化發展之意。細細品味,損益兩卦具有更豐富的內涵,不僅具有損益發展之義,也體現出《易經》樸素辯證法思想,并且可以深層次闡發出“民本”與“政治共同體”的政治思想。
一、損益兩卦釋義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傳《要》篇中載有孔子對“損”、“益”兩卦的精辟論述:“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兇之門也。……損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在《淮南子•人間訓》中也有記載孔子的論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不可不察也”。孔子是極其看重損益二卦的,將其稱之為吉兇之門、禍福之門、君者之事,掌握損益之義,便能明天地之變,趨利而避害,無往而不利。損益與泰否的之間卦變關系理解《周易》,應將其象數和義理結合起來,意以象盡,象以言著。從卦象上來看,《損》《益》兩卦與《泰》《否》兩卦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損’,減省也。為卦損下卦上畫之陽,益上卦上畫之陰。損兌澤之深,益艮山之高。損下益上,損內益外,剝民奉君之象,所以為損也。”《彖》曰:損下益上,其道上行。[2]損卦是由泰卦通過九三與上六調換位置,損下卦之陽,益上卦之陰,損下益上,因而卦名為“損”。可見,損的“損下益上”正是以泰卦為參照得出的。“‘益’,增益也。為卦損上卦初畫之陽,益下卦初畫之陰。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故為‘益’。”《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同損卦與泰卦的關系類似,益卦是由否卦通過初六和九四爻的位置調換,損上卦之陽,益下卦之陰,損上益下,故得名為“益”卦,同樣的,益的“損上益下”是以否卦參照得來的。僅僅從象數上來看,與泰否兩者之間的關系相類似,損卦(艮上兌下)與益卦(巽上震下)是覆卦的關系,即將其中一卦完全顛倒能轉化為另一卦。覆卦其實表達的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爻位完全相反,卻又聯系密切,相互轉化。綜上,泰、否、損、益四卦聯系密切,從卦象來看,藍色箭頭表示互為覆卦,紅色箭頭是從卦變的觀點表示損益兩卦卦象的由來及“損下益上與”“損上益下”的特點。而從卦名上來看,泰否、損益、泰損、否益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謂否極泰來、“損而不已必益”,正是這個道理,這正體現了《周易》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損益卦爻辭釋義正如上文所言,理解《周易》必須將象數和義理結合,在分析完損益兩卦卦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義理分析,以便更深刻理解損益兩卦的深刻內涵。首先,在注《周易》損、益兩卦卦辭時,彖傳有一個共同點,強調損與益的“時”,損:“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益:“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在周易中,時與中的觀念非常重要,“時”是與時偕行,“中”是中和中庸,時中即為在恰當的時間和恰當的場合做出恰當的行為。孔子曾發出感慨“: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之無忌憚也”如乾卦每一爻就是為了解決處在不同的階段君子如何才能做到“時中”,潛龍、現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再比如蒙卦發蒙、包蒙、困蒙、童夢、擊蒙的不同階段的時中問題。在損益二卦中,“時”的觀念也是強調審時度勢,當損則損,當益則益,當小損則小損,當大益則大益,把握時機,把握分寸,這應該是損益的基本原則。從基本原則出發分析損益六爻,更能夠發現其中的內在關系和變化過程。
損卦乃損下益上、損民益君之卦,因而,下三爻講損,上三爻談益。《損•初九》云:“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初九剛剛起步,力量較弱,這時應當努力修行,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自損其身助益君主”,這樣才能無咎。因而此時應該反復斟酌,量力而行。《損•九二》云“:利貞,征兇。弗損,益之”。此爻講求守持中道,不必減損即能增益于上,九二陽居陰位,剛柔適中,它所對應的六五陰居陽位,也是剛柔適中,二者都得中道,若再去損下益上只會打破平衡,產生不利局面。《損•六三》云:“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這一爻主要是反映由泰卦到損卦的過程,泰卦九三爻上行與上六對換,陰陽專情和合,得其友朋,體現“損益之道。”《損•六四》云“: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六四以陰居上卦,為虛己謙下只想,又能自我減損不善,因而能使初九迅速以其陽剛上益自身。這一爻充分體現了上文提到的損益兩卦包涵的揚棄與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觀點,否定自身落后的部分,發揚先進的部分,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損•六五》云“: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此爻以陰柔之體居于尊位,有虛己而自損、順從在下之賢的美德,因而更能夠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忠誠報效。《損•上九》云:“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上九已到卦終,接受下面的增益已到極點,,于是只能自損而益人,而且是“惠而不費”的狀態。這一爻因已處于最上端,其增益的對象只能是下,因而“損下益上”的損卦向“損上益下”的益卦轉化。
由于損卦與益卦互為覆卦,卦象上下顛倒,卦象上的上下對應也就導致了在爻辭上的上下對應。益卦乃損上益下、損君益民之卦。《益•初九》云:“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這一爻與損卦上九相對應,受上面增益最多,只有“興作大事”,廣益他人,才能常保其益,免除咎害。《益•六二》云:“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此爻依然與損卦的六五爻相對,六二中正居臣位,受上之增益,但與損之六五不同,六五居君位,因而元吉,益之六二則是“永貞吉”,只有長久持守正道方能獲得吉祥。《益•六三》云“: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六三處于下卦之上,受益最深,因而應將所受益處廣施于人,積極投身拯救危難的“兇事”。六三為多兇之地,居位不正而受益過多,因而還要守正持中。《益•六四》云:“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六四是柔正當位的近君大臣,但本質柔順,因而也應中道慎行,依附陽剛之君,呈上而益下。《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九五中正,居君位,推行“損上益下”的惠民政策,百姓也必將衷心愛戴擁護,增加自己的威望,正是“益人者人益之”。《益•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本爻意為求益不已之人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最終只能自損于他人。本爻也是在強調“中”,要把握分寸,否則只會從“益”向“損”進行轉化。總之,損益兩卦卦爻辭一方面體現出《周易》“時”與“中”的行為準則,另一方面與卦象所表現的相一致,損益二卦對立統一,相互轉化,反映了《周易》樸素辯證法思想。
二、民本思想與共同體概念
從政治學的視角來解讀損益兩卦,通過對比,很容易發現民本思想的淵源。《彖傳》中解釋損卦成名時指出:損下益上,損內益外,剝民奉君之象,所以為損也;而解釋益卦時則指出: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故為“益”。損下益上為損,損上益下為益,很顯然,判定損益的依據是“損下”還是“益下”,而兩者都是以“下”為標準的,是以下為本的。上下卦可以理解為君民關系,上卦為君,下卦為民,因而以此可以推出周易的民本思想。這種民本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存在: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尚書》)。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黃宗羲)。民本思想的存在一直約束著專制統治、君本官本的橫行。但在中國傳統思想史上,民本思想是與官本對應而存在的,但兩者地位并不均等,民本思想并意味著“民”在政治秩序中處于中心、決定地位,而只是維護君、官統治秩序穩定的一個基礎,因而,民本思想作為維護統治者統治的一種策略而存在,歸根到底確是為了官本思想的穩固地位。可見,中國的民本思想與西方人本主義具有本質上的區別,企圖過于標榜傳統思想,認為中國自身既具有民主思想的源頭的說法值得商榷。與“損上益下”思考民本思想方向不同,我們從“損下益上”中則可以思考現代政治中有關政治共同體的問題。
在古代中國這個問題并不突出,“家天下”思想在邏輯上很自然的推出人民需要通過“損下”———賦稅徭役來向君主進行服務。但在現代政治特別是西方政治中人們不禁會問“,國家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國家能夠無償的獲取我的勞動所得?”這其實就是政治共同體合法性的問題。西方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學說即是社會契約論,人們通過自愿協商讓渡自己的部分權利交給政治共同體或國家,這就構成了現代西方國家合法性的來源。人們通過承擔賦稅來維持政治共同體的運轉,這也就是損卦“損下益上”的過程的體現。通過對《損》、《益》兩卦多角度的分析,我們從中能夠體會到《易經》樸素辯證法思想及其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對實踐生活中問題的思考,只有不斷對易經思想進行挖掘,才能更好發現這一部“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的書籍的真正魅力。
作者:呂湘陽 單位:新疆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