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課改中對當前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活動中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應如何改進以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本文就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闡釋,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因材施教;自主學習;學習方法
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已經不再能夠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的的大方向指引下,改革課堂教育,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作為數學教學的方向是當前數學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致力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學理論方法的學習。小學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數學學習,其基礎抽象思維的欠缺造成了數學相關知識理解力有限,而要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僅僅依靠知識點的灌輸和反復練習是不夠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數學學習由教師被動傳授轉變為教師輔導和學生求知之間的有機結合,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文章就對具體問題展開分析,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項內容。
1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動力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過一個經典的教育觀念:“有教無類”。在教育活動中每個學生資質有所不同,知識結構和思維水平也有一定的差異,教育活動如果要實現素質教育,靠一刀切地用一種方法應對所有學生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而根據教育對象的差別,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滿足客觀環境對教育教學方法的需求。而因材施教在教育方法上的最佳體現就是分層教育,所謂分層教育是指針對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以適應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題、分階段、分年齡、按照能力差別有所側重地開展教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的教育形式。在分層教育中一門課程可以按難度不同,比如分成A、B、C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能力不同自由選擇。這樣的教育模式,可以實現因材施教與學生自由選擇的匹配,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同時由于自由選擇,也保證了公平的教育機會。例如:在做“計算陰影部分面積”的相關題目時,教師可以給出多種圖形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從簡單的正方形,長方形到稍微難一些的三角形,半圓,越復雜的圖形求解所需要的技巧越高,而所有學生中必然會有一些有能力挑戰更復雜的圖形,而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掌握圖形計算的基本知識從簡單圖形的面積求解上也可以實現,而這種分層教學可以使能力突出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在答題活動中獲得一定的精神鼓勵和學習動力。但此類分層教學要注意就低不就高,一定要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來設計難度,否則大量學生無法涉足高難度的題目會對學生整體造成挫折感,對其學習熱情形成負面影響。
2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新課改對于教學的要求在于讓教學方法側重與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學習主要針對考試和對教材內容的記憶,數學教學只死記硬背數學理論很難起到好的效果,而真正讓學生實現數學能力的提高跟學生數學方法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由知識點的傳授轉向對數學方法的傳授和讓學生熟悉數學的普遍規則和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教給學生數學知識以外,還要注意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去自主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求知主體應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效果也才會提高。
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往往教師依據教材而亦步亦趨地教學,教師對于課堂內容的設計缺乏靈活性,學生自己觀看教材所學習的結果和聽課并無本質的區別,這就造成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不高,而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提升不起來。學生對數學自主性學習的現象只能是或然的,依據學生自己興趣而產生。這并不能實現數學教學上科學化教學和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而要培養出學生整體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課堂教學的僵化模式而對課堂進行一定的設計和靈活性改動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之前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看看能否把具有參與性的課堂實踐,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有機地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在課堂中更多地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啟發式和引導性教學發掘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看法和其對數學難點的認識,同時通過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了解和分析對課堂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進。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改革現有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把素質教育作為根本方向對教育模式進行的系統改進,而方法的實施在教育結果上的體現最終還要看教學中實際的效果,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建議是理論上的,同時也是建設性的,具體效果還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出于教育環境的發展的要求,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必將是今后的方向和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更新現有教育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完善和素質教育的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玉元.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27期.
[2]何俊萍.數學教學中的“玩物立志”[J].數理化學習,2014年05期.
[3]孔濤濤.淺議如何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J].數學教學通訊,2014年13期.
[4]徐麗霞.在有效數學活動中體現數學教學本質[J].文理導航(下旬),2014年05期.
[5]劉立新.數學源于生活(淺談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6期.
作者:吳守軍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樹鄉第二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