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安監系統掛鉤共建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的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各科室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加大齊抓共管的力度,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各項措施在機關全面落實。
一、目標要求
開展城鄉共建活動的目標是促進城鄉共同發展,文明程度同
步提高。具體體現在“三帶”、“三化”、“三提高”。“三帶”主要是以城帶鄉:帶動農村干部群眾學政治、學科學、學文化、學法律,建成高標準文明村;帶動農村干部群眾努力改善村鎮環境,建設“三化(凈化、綠化、美化)”村;帶動農村干部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招商引資,建成小康村。“兩促”主要是以鄉促城:促進文明單位干部職工轉變思想作風,樹立為人民服務意識,為農村和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促進文明單位干部職工轉變工作作風,做到有質服務,搞好三個文明建設。“三提高”主要是共同提高:提高城鄉干部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質量;提高城鄉經濟建設發展水平。
二、形式內容
(一)共建形式
共建活動采取“結對子”的組織形式進行,即各科室與鄉鎮“結對子”開展共建。
(二)共建內容
開展城鄉共建活動的具體內容體現在八個方面。
1、黨建工作共做。要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煮好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增強踐行“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充分發揮黨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機關和農村文明建設共同發展。
2、思想道德共育。扎實開展“八榮八恥”和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戶”創建活動,努力培育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公民。普及法律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醫療衛生、科學健身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干部、群眾掌握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3、先進單位共創。要增強爭先創優意識,進一步提高機關創文明、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的水平,同時把握機關、創建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的好經驗,推廣到農村,促進農村文明村、文明戶活動的開展,提高文明村、文明戶的評選質量。
4、經濟發展共促。文明單位要幫助共建村清理經濟發展思路。指導共建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協助培訓農民、提高農民的各種生產技能;挖掘內部潛力,實行招商引資、開發資源,讓共建村走上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壯大集體經濟,轉移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5、文化活動共抓。要以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加大培訓力度,幫助農民掌握一門以上技術技能。
6、社會治安共管。要認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群眾和干部職工的守法觀念,打擊各種“黃、賭、毒”犯罪活動,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及時調解民事糾紛,疏導矛盾,把農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治安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7、文明新風共倡。共同營造“崇尚學習、尊重科學;講求誠信,弘揚美德;熱心公益,參與文體”等良好風氣。讓群眾在活動中提高素質,在參與中得到實惠。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8、環境衛生共治。村容整潔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共建新農村必須加大援建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要對村名進行“十不”(垃圾不亂倒、雜物不亂堆、污水不亂流、廢氣不亂排、車輛不亂停、房屋不亂建、禽畜不散養、設施不損毀、推點不亂停、花草不踐踏)要求教育。要建立和完善環境衛生長效機制,增強衛生健康意識,形成衛生習慣,保持良好的環境。
三、實施步驟
開展城鄉共建活動,推進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為確保共建活動取得成效,將共建活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1、組織發動階段
組成共建領導小組,確定共建聯絡員,深入共建村開展調研,廣泛征求農民群眾對開展共建活動的想法和建設,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明確共建的具體內容和目標要求。
2、扎實推進階段
要按照提出的共建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具體任務,逐項抓落實,要讓農民群眾在共建活動中得到實惠,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鄉風文明、鄉村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民主意識得到提高,整個村莊呈現和諧文明的景象。
3、總結提升階段
經過組織發動、具體實施,文明單位創建水平得到提升。
四、組織領導
1、加大組織領導。要把城鄉共建活動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掛鉤掛點具體抓。要負責做好各級文明單位和農村共建活動的“結對子”協調工作,要加強對共建活動的檢查指導,及時幫助幫助解決問題。成立督查指導小組,不定期組織檢查。對于有條件參與借故推諉的,對共建工作不負責任、走過場的單位要給予通報批評。
2、加大宣傳力度。為推動城鄉共建活動的開展,要及時報道城鄉共建活動開展情況和先進經驗;要認真抓好宣傳活動,使共建活動人人皆知、人人積極參與,增強共建活動的生命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