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市氣象業發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認識加快我市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市氣象防災減災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近幾年來。氣象科技能力和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應對突發自然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加快發展氣象事業,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合理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保持生態平衡,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提高服務"三農"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各縣市政府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深刻認識發展氣象事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氣象意識,增強發展氣象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明確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按照"一流設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要求,大力提升氣象工作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城鄉安全的保障與支撐能力,為構建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
主要目標:期間。大力提升公眾氣象服務能力,重點建設氣象防災減災安全保障、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利用、農業氣象和氣候生態監測評估三大工程,氣象探測環境與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年,建成結構合理、布局適當、功能齊備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和科技支撐保障系統,使我市氣象現代化水平和氣象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前列。
三、認真落實氣象事業發展的各項任務
(一)加強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加快自動氣象(雨量)站網、雷電監測、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和農業氣象與生態氣候監測系統等觀測體系建設。期間?;緦崿F每個鄉(鎮)重點水庫和地質災害易發區都有一個自動氣象(雨量)站,使全市自動氣象(雨量)站達到150個,農業氣象與生態監測站達到15個。
(二)完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加強氣象預報預測的精細化工作。形成比較完善的氣象預警預報和氣象水文業務流程,提高氣象預警預報能力。
(三)加快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氣象信息系統是全市基礎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進氣象信息存儲與綜合數據庫系統建設。實現數據共享。氣象部門負責氣象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水利、水文、農業、國土、民政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實現雨情、水情、農情、災情的信息共享。
(四)加強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體系建設。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建立各級政府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增強對病蟲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突發公共事件的氣象預警和應急保障能力。
(五)建立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各地要把公共氣象服務系統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范疇。以氣象警報、廣播、電視、報刊、政務網、興農網、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及時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擴大信息覆蓋面,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時效性;農業、林業、水利、國土、民政、交通、環保、衛生等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做好暴雨、干旱、雷電、風雹、大雪、洪澇等氣象災害和森林火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氣象衍生災害的預警;氣象部門要按照"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要求做好公眾氣象服務,不斷完善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使公眾氣象服務進一步貼近生產、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六)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認真做好農業氣候資源調查和評估工作。開展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氣象災害、土壤要素、病蟲害動態變化監測和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和產量預報工作。支持"興農網"建設,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擴展農村信息服務功能,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氣象保障。
(七)積極做好專業氣象服務工作。積極做好交通氣象服務工作。建立氣象環境變化對疫病發生發展影響的業務服務系統。建立漢江、堵河等流域及重點水庫安全渡汛氣象保障服務體系,重點做好水電專業氣象服務工作。
(八)加強雷電防護管理工作。認真貫徹《省雷電防御條例》加強政府配套法規建設。做好防雷行政許可工作,將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納入全市建設工程審批環節中,落實好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和防雷工程跟蹤檢測制度。建設、規劃、公安消防、工商、安監、質監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施工監督和竣工驗收等工作。
(九)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各縣市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切實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切實解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的實際困難,逐步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投入,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期間,各縣市至少要裝備3套車載式移動增雨火箭,舊高炮更換率要達到80%以上,逐步形成2020公里間距的火力布局;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的基地建設,固定作業點必須具備炮庫、彈庫和通信等基本設施;完善科學作業體系,建立健全市級作業指揮中心和各縣市作業指揮分中心的指揮系統,建設云水資源監測、通信網絡、效果評估、技術保障系統。健全作業安全責任制,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十)做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積極開展氣候資源普查和氣候資源區劃工作。圍繞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產業的工作,做好農業氣候資源區劃成果的推廣應用。積極探索氣候評價成果在城市規劃編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工程建設和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的利用。
四、認真落實氣象事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各縣市人民政府要將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規劃。同步實施;要及時研究解決氣象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督辦檢查。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支持氣象事業發展。
(二)堅持依法發展氣象事業。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省雷電災害防御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嚴把審批關,切實保護好全市氣象探測環境不受破壞;采取切實措施,制止非法從事氣象探測的活動;加強氣象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氣象、支持氣象事業發展的局面;氣象主管部門要重點加大對氣象基礎設施保護和氣象探測、公共氣象信息傳播、雷電災害防御等活動的監管力度。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地方氣象事業是國家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解決辦公、住房、飲水、供電、交通、道路等方面存在突出困難和問題;要支持氣象部門的項目建設,確保全市氣象事業規劃中建設項目的配套資金逐年到位;各縣市政府要支持本縣市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終端建設,使這一現代化的天氣探測手段早日發揮作用,為當地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更加準確的服務。
(四)認真做好氣象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深入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氣象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氣象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形成不同層次、滿足不同需求的氣象人才梯隊,提高氣象工作者的整體素質,為氣象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