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委網格化管理服務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社區(居)、企事業單位:
為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按照省、市有關“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文件精神,結合街道實際,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研究,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為民、便民、惠民為宗旨,以基層網格為管理單位,以多元參與為組織形式,以信息化手段為技術支撐,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目的,把加強黨的建設與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層服務資源,最大限度地推動社會管理和服務向末端延伸,形成城鄉統籌、各方聯動、源頭治理、優化服務、動態管理的基層社會管理新模式,實現社會管理服務的常態化、人性化、精細化,著力推進“平安城區”建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二、目標任務
1、加強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原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建設。根據縣委文件提出的“場所相對獨立,建設起點較高,軟硬設施完善,內外環境優良”的要求,改造提升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在原有基礎上,根據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的需要,吸收其他有關部門的力量資源,合理設置服務窗口,開展集中辦公,提供相關服務。
2、實現“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為目標的基層管理服務新體系。以社區和居委會為基本單位,以居民小區、樓幢為基本單元,科學合理劃分網格,并組建相應的管理服務團隊,建立符合實際、操作性強、可持續發展的運作模式。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切實發揮好基層群團組織、群眾自治組織、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行業組織等的優勢和作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網絡體系。
3、建好一張網絡—基層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大力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實現信息系統街道、社區全覆蓋。強化信息收集、報送反饋等功能,提高服務管理效能,切實發揮基層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在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工作原則
一是服務與管理并重。堅持為民、便民、惠民的宗旨,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牢牢把握群眾需求,緊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完善服務中提高管理效能,在加強管理中提高服務水平。
二是資源有效整合。按照有利于工作的原則,將街道駐社區(居)指導員落實到相應的社區(居)網格中。同時堅持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鼓勵和支持社會多方參與,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是源頭預防為主。利用“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格組戶聯系”工作平臺,進企入戶,訪民情、聽民聲、察民意,注重保民生、解民憂、促民和,從源頭上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
四是注重結合實際。緊密結合社區(居)和企業單位實際,循序漸進,將管理實效作為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注重實效、長效,同時又要找準創新點,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工作內容
㈠實現管理服務網絡全覆蓋
1、合理劃分網格。街道建立完善街道、網格、居民小組(單位)三級服務管理網絡,以現有行政區劃和管理格局為基礎,堅持屬地劃分、適度劃分、整體劃分為原則,劃分網格和居民小組。以社區(居)為基本單位,以住宅小區、樓幢為基本單元劃分網格,根據小區規模大小、方便管理的原則,一個網格一般以300戶左右為宜,網格下可設若干個居民小組;相對獨立的工業園區(商務樓宇)單獨劃分網格。黨組織的網格和社會管理網格實現有機結合,合理進行調整整合。區域內的治安重點單位、各類企業、幼兒園、學校、店鋪商行、場所等,除有必要單獨劃定網格的,其他依照“屬地管理”納入所在社區(居)網格;流動人口根據居住地或工作地納入網格。
根據上述原則,全街道31個社區(居)、柯東工業園區、“611”商務樓宇區和相對獨立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網格,實現管理服務網絡全覆蓋。
2、科學組建服務團隊。堅持從實際出發,分級、分類組建管理服務團隊,最大限度整合和利用各方面資源,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
一是網格層面。每個網格都要建立以居住在網格內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干部、黨(團)員、志愿者等人員為主,街道和社區干部、民警、社工、流動人口協管員、專職巡防員等適量參加的管理服務團隊,履行信息員、調解員、宣傳員、管理員、服務員等職責。落實一名專(兼)職管理服務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協調和信息收集、匯總、報送等工作。
二是社區(居)層面。依托社區(居)社會服務管理站、社區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等平臺,以及建立“和諧促進會”、“和事佬”協會、“新柯橋人”聯誼會等組織,組建文化娛樂、醫療衛生、治安巡防、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家政服務、流動人口管理等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相關服務。
三是街道層面。依托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整合有關部門、單位及社會資源,組建綜合服務團隊,由街道干部、社區(居)干部、駐社區指導員、轄區民警、專職巡防員、專職消防員、社區治安員、流動人口協管員、計生協管員、專業技術人員等組成,負責本街道所有服務管理責任網格的經常性聯系服務,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服務。
3、明確職責任務。社區層面主要負責牽頭、組織、協調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和開展網格內民情聯系走訪活動。網格層面由社區干部作為網格責任人,主要履行好信息員、調解員、宣傳員、管理員、服務員等職責;并做好信息收集、匯總、報送等工作。街道層面主要負責對網格工作進行幫助、指導等工作,解決社區和網格解決不了的問題。按照一格多人,一崗多責,一人多崗的要求,網格責任人共同發揮好民情聯系員、法制宣傳員、矛盾調解員、信息報送員、安全監管員“五大員”作用。
4、加強監督定位。以社區(居)社會服務管理站為平臺,統一收集信息、統一立案分流、統一督辦反饋,并由社會服務管理站站長統一簽發處理意見,實現任務分流,并督促落實。遇到重點疑難問題,由社區(居)“兩委會”召開工作例會專題研究、解決。對事權不在本級或需要上級協調解決的問題,由社會服務管理站及時上報至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由中心值班領導依照流程處理。
㈡強化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平臺作用
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在平安創建、治安防控、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拓面延伸,提升功能,搭建好街道、社區(居)和企業兩級基層服務管理主平臺。
1、組織再明確。街道綜治辦在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承擔牽頭協調、檢查督辦等作用,黨政分管領導或綜治辦主任兼任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并配備一名專職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2、資源再整合。將街道黨員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涉及社會管理和便民服務的窗口統一整合到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實現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同時,以社區社會服務管理站為平臺,整合警務、安全生產、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法行政、勞動保障、計生服務、信訪工作、居家養老、遠程教育等力量,開展聯系服務。街道機關各部門要積極參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要認真負責,各司其職,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抓好工作落實。
3、職能再拓展。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要創新社會管理理念,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通過分解工作任務、確定工作目標、明確牽頭領導、落實部門責任、定期通報進度、實行考核獎懲等措施,進一步理順工作關系,拓展社會管理職能。同時,要充分發揮未進駐中心職能部門的作用,使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工作在基層真正得到落實。
4、工作再延伸。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要成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調度中心,有效發揮社區社會服務管理站和企業服務管理站的管理平臺作用,努力加強管理與服務對接、加強上下對接、加強橫向對接、加強管理服務工作與基礎平臺對接的聯動工作。要繼續向學校、醫院、金融機構、商場、市場、賓館、飯店、建筑工地等單位中延伸,繼續向“兩新”組織中延伸,加強量化考核,兌現獎懲。
5、機制再完善。賦予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任務的分流指揮、工作力量的指揮調度、工作進展的檢查督查、干部績效考核獎懲和一票否決的建議等,完善中心各項工作機制,使其真正成為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新平臺。
6、保障再強化。加強對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改造,完善集中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設立相應的服務窗口(大廳)。制訂“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專項考核獎勵辦法,對各類服務團隊在信息提供和事件處理上實行獎勵。開通運行基層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聯通、事件動態管理、自動分析考評等功能,使其覆蓋全街道的社區和部門,以信息化手段支撐網格服務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根據4月28日全省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要求在5月底前完成網格劃分工作,6月底前完成機制體制的完善等相關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社區(居)、企事業單位要抓緊落實,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社區(居)、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工作緊迫感,抓緊落實,著力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部門牽頭協調、組織部門發揮優勢、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2、健全組織機構。街道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街道各辦(中心)、工、青、婦、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衛生院等部門為成員單位;明確職責任務,分頭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各社區(居)、各單位也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人員和職能分工,確保組織、人員、責任三落實。要加大對工作的扶持力度,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支持。要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
3、加強宣傳培訓。要利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廣泛深入的開展宣傳工作,廣泛宣傳“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的意義和作用,提高干部和群眾對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要宣傳網格中的先進人和事,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自覺性,讓廣大群眾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主體,真正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和諧家園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加強對網格管理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注重發現和總結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向縱深發展。
4、扎實推進落實。各社區(居)和街道各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抓落實,要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這項工作有序開展、穩步推進。要落實好相關的工作責任機制和督促檢查機制,定期組織專項督查和通報工作進度,把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納入平安綜治考核和社區(居)崗位責任制考核內容,確保這項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取得看的見摸的著的工作實效。
各社區(居)務必于5月底前完成網格劃分和服務團隊的組建工作,并將網格劃分情況畫好平面圖紙,和以下二張統計表一并于5月底前上報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街道11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