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步伐,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優質多樣發展,辦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
二、總體目標
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6%以上。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達100%,三殘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96.5%、99.5%。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100%、99.75%,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率控制在15%(市區)以內。以縣區為單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均達95%以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全市初中輟學率嚴格控制在0.3%以內。高一新生在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就讀比例達9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破解“入園難”
1.創建省優質幼兒園22所,市優質幼兒園6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子女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2.復審市優質幼兒園20所。為加強對市優質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園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的提高,2012年起,對已獲得市優質幼兒園稱號三年而未申報省優質幼兒園的的幼兒園,一律進行重新審核確認。
3.創建幼兒園管理規范示范園12所。在年市幼兒園管理規范示范園評估的基礎上,完善評估標準和評估方式,引領全市學前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
4.加強園長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幼兒園園長論壇、后備園長培訓班及十佳園長評選,提高園長的職業能力,促進園長的專業發展,做好儲備學前教育人才工作。
5.創建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優秀鄉鎮(街道)。強化政府職責,加強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領導力。發揮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督查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工作推進及學前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開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優秀鄉鎮(街道)的創建活動,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扎實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減輕“擇校熱”
6.推進義務教育學?,F代化建設。按照《省義務教育學?,F代化辦學標準》,出臺實施計劃,落實建設步驟,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學?,F代化辦學水平。
7.加強我市初中學?,F狀調研工作。由于歷史原因,初中教育發展一直處于薄弱狀態,近幾年,我市初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薄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性改變。2012年,開展全面調查,摸清基本情況,找準問題癥結,為下一步制定初中“追趕與超越”計劃作準備。
8.推進義務教育入學機會均等。按照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原則,按“一個不能少”的入學要求,進一步完善小學招生預報名和小升初“無縫對接”的招生制度,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全部入小學和初中,流動人口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部統籌安排入學。
9.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源配置。規定縣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面向縣城以外鄉鎮招生,將四星級普通高中70%以上的統招生指標分配到各初中學校,推動初中學校均衡發展。
10.舉辦第四期市小學教育沙龍。關注小學教育新形勢,研討推進學校發展新舉措,提高小學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將廣大村小校長吸納進來,通過交流,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11.舉辦第二屆市初中教育論壇。深入研討初中教育的發展方向、辦學思想和改革思路,推動我市初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消除“死里揪”
12.做好星級普通高中創建和復審工作??h第一中學申報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縣高級中學接受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復評。
13.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的新路徑。努力實現普通高中辦學體制、學校類型、培養模式、學校特色、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多樣化,尤其要突出多樣化、可選擇課程體系的構建,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滿足學生多元學習需求,為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提供條件。
14.構建普通高中優質發展的評估機制。結合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適時調整高中評估標準,優化評估方案,完善評估機制,引領普通高中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
15.突出創新人才培養。各普通高中校要積極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途徑和方法,把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作為普通高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16.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四)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杜絕“瓜裂裂”
17.做好市中小學管理規范示范校創建和復審工作。2012年創建市中小學管理規范示范校18所(含特教校)。凡獲得市管理規范示范校滿三年的中小學,均要申請并接受復審。復審堅持標準、突出重點、以評促建,引導學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和質量意識,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18.加強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建設幼兒園課程基地4個,小學課程基地15個,初中課程基地12個,普通高中課程基地8個,通過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9.推進德育為先的學校工作格局。一是深入開展中小學“三養成”教育活動,積極探索實施途徑,推廣“三養成”活動教育成果30個,評選推廣優秀德育案例50個。二是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建設。指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成立學生成長指導中心,普通高中學校成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并啟動星級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認證,評選優秀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30個,評選優秀心理健康教師30名。評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0個。三是加強中小學學生社團建設,開展豐富多彩活動,評選“市中小學十佳學生社團”、“市中小學優秀學生社團”20個及“市中小學學生社團優秀輔導員”30名。四是發揮各類“儀式”教育功能,評選“十佳開學典禮(成人儀式)”、“十佳畢業典禮”。五是推進教育系統“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落實市婦兒工委、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領導小組工作。
20.加強科技教育。引導中小學校開展科學教育與科學活動,舉辦“科技節”、“科技活動周”等活動,評選市“十佳科技節”。做好市科普宣傳周有關活動;與市科協、環保局、地震局、民防局、無線電管理辦公室、核電公司等單位共同開展各類征文、科技競賽及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舉辦第二屆全市中小學機器人比賽;開展金鑰匙科技競賽活動;創建市防震減災示范校、綠色學校、青少年科技特色示范校。
21.完善學籍管理。舉辦全市學籍管理員培訓,提高學籍管理服務質量和及時審批網上流程水平;加強中小學學生檔案室建設,評選優秀學生檔案室30個,優秀學籍管理員30名。
22.做好特殊教育及民族教育工作。開展市特殊教育學校示范校創建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學校辦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組織特教教師專題培訓;開展特殊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征集評選特教優秀論文,評選全市優秀特殊教育教師20名,舉辦特殊教育成果展。落實少數民族學生照顧政策,支持康緣民族學校建設,協助高級中學做好新疆班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