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綠色生態建造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盡快改善全市公路、鐵路沿線綠化面貌,全力推進國土增綠和重點區域造林綠化,促進全市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根據省政府《關于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的意見》和省林業廳《關于下達千里綠色長廊建設任務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生態立市”戰略,以建設“綠色、生態”為目標,充分調動全社會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大力實施公路、鐵路沿線綠化、美化工程,在公路、鐵路兩側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景觀,不斷發揮秦嶺最美是品牌效應,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
二、建設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各級政府要根據省市要求,對本轄區的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做到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并明確具體時限要求,做到分步實施,整體有序推進。
2、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實施的原則。各級政府要把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放在生態環境建設的優先位置,實行政府統一組織領導,部門(行業)分工負責,做到統一規劃、責任到人、限期綠化。各相關部門要把千里綠色長廊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落實具體實施單位、包抓領導和工作力量,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期完成。
3、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荒山和坡耕地埂綠化以常綠生態樹種為主,坡耕地內綠化以鄉土、適生樹種為主,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兼用型樹種,達到綠化、美化與農民增收共贏目標。
4、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原則。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選用高規格苗木,做到一次栽植成形,三年見效。要認真總結以往好的管護經驗和措施,按照“誰造林、誰管護,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逐路段、逐地塊落實造林后續管護責任,確保栽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努力把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成一流精品工程,建成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5、堅持創新機制,全民參與的原則。堅持六個結合(與林業、水利、公路重點工程,與全民義務植樹,與扶貧開發,與旅游產業開發,與“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經濟林基地建設相結合),統籌各方項目資金,集中開展造林綠化。創新激勵機制,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投資造林綠化。完善獎勵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促進工程建設均衡開展。
三、建設范圍和目標任務
(一)建設范圍
根據省政府安排,千里綠色長廊建設范圍為境內已建成和2012年前將建成的高速路、國道、省道和鐵路兩側,道路沿線直觀坡面宜林荒山,道路沿線直觀坡面25度以上耕地。我市涉及11條道路,總綠化里程1077.3公里。具體為:
滬陜、福銀、包茂三條高速公路沿線綠化,總里程266公里,涉及商州、丹鳳、商南、山陽、鎮安、柞水六個縣區;
312國道沿線綠化,總里程133公里,涉及商州、丹鳳、商南三個縣區;
101、102、202、203、307五條省道沿線綠化,總里程512.3公里,涉及商州、洛南、山陽、鎮安、柞水五個縣區;
西康、西南兩條鐵路沿線綠化,總里程166公里,涉及商州、丹鳳、商南、鎮安、柞水五個縣區。
(二)目標任務
從2011年起,用3年時間,對全市11條道路兩側及沿線進行綠化,綠化總面積741076.5畝,其中營造林帶折合面積9515.6畝,宜林荒山面積273537.4畝,退耕還林面積458023.5畝。
按縣區分:商州區250105畝,洛南縣14968畝,丹鳳縣58270畝,商南縣9582.5畝,山陽縣280810畝,鎮安縣85378畝,柞水縣41954畝。
按年度分:2011年完成485319.5畝,其中營造林帶折合面積5778.1畝,宜林荒山面積157820.6畝,退耕還林面積321720.8畝。具體任務分配是:商州區153400畝,洛南縣7490畝,丹鳳縣28670畝,商南縣6192.5畝,山陽縣225700畝,鎮安縣42823畝,柞水縣21044畝。
2012年完成255757畝,其中營造林帶折合面積3737.5畝,宜林荒山面積115716.8畝,退耕還林面積136302.7畝。具體任務分配是:商州區96705畝,洛南縣7478畝,丹鳳縣29600畝,商南縣3390畝,山陽縣55110畝,鎮安縣42564畝,柞水縣20910畝。
2013年進行全面補植完善,鞏固提高,確保全面按期達標。
四、建設標準
國道、省道、鐵路用地范圍以外每側林帶寬度原則上不低于5米,道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直觀坡面宜林荒山全部進行造林綠化,道路沿線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林帶建設選擇鄉土、適生樹種,為高度不低于3米、胸徑6公分以上的大苗;荒山造林選用不低于1米的苗木,盡可能為常綠樹種;坡耕地地埂的綠化苗木要選用樹高3米以上、胸徑6公分以上的常綠樹種,坡耕地內栽植Ⅰ級經濟林成品苗。
五、資金概算
全市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概算需要種苗資金80257.19萬元,其中省上補助36115.74萬元,需地方自籌44141.45萬元。按年度劃分,2011年53995.29萬元,其中省上補助24297.88萬元,地方自籌29697.41萬元;2012年26261.90萬元,其中省上補助11817.86萬元,地方自籌14444.04萬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實施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是省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市有史以來省上年度投資額度最大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各級各部門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和市林業局局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領導小組。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全力抓好組織實施工作。
2、明確職責,密切協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好這項工作。對公路、鐵路建設規劃范圍內未造林綠化的,由交通運輸、鐵路部門負責制定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對公路、鐵路規劃范圍以外的道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宜林荒山、坡耕地綠化造林,由各級政府統一組織,各縣區林業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市林業局將組織專人對縣區規劃設計方案進行現場審批。各級國土、農業、水務、扶貧、交通、城管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促進我市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快速開展。
3、嚴格標準,確保質量。各縣區要嚴格按照市上批復的作業設計方案組織施工,不得隨意變更設計或者降低標準。如確需變更的,要經市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工程實施中,要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報賬制,確保造林綠化質量。要加強苗木生產供應檢疫和質量檢驗工作,堅決杜絕使用不合格苗木。
4、多方籌資,確保進度。按照省上要求,千里綠色長廊建設資金采取“國家補助、地方(行業)配套”的辦法解決。省上驗收合格后將給予資金補助,其中林帶建設每畝補助450元,宜林荒山造林每畝補助300元,退耕還林造林每畝補助600元,不足部分由各縣區政府配套補助。各縣區財政要統籌部分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用于解決千里綠色長廊建設資金不足,林業部門要將千里綠色長廊納入林業重點工程規劃范圍,扶貧、農業、交通、水務等部門要將千里綠色長廊建設納入部門重點工程,多渠道、多層次籌集建設資金。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投資造林,大力營造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良好氛圍。
5、強化管理,鞏固成效。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重點在建設,關鍵在管護,各地要落實專人進行常年管護,采取設立警示牌、劃定禁采區、戒嚴令等切實可行的管護措施,切實保證造林成活率,做到樹苗落地,管護責任落實,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6、加強督查,嚴格獎懲。各縣區要落實好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行業)的造林綠化任務、管護責任,逐級簽訂造林綠化目標責任書。市上將把千里綠色長廊建設納入縣區和市級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每年12月由市林業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檢查驗收,對保質保量完成造林綠化任務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年度任務的,除要求限期完成任務外,將予以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有關部門和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