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防汛防臺體系工程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設依據
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區政府關于深化加強防汛防臺體系建設的文件精神,加強我街道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水平,全面完成2010年區防指下達的建設任務,現結合我街道實際制訂實施方案。
二、工作計劃
按照區防指工作總體布置,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專門組織,落實措施,分解落實任務,制定督查落實措施,確保按時全面完成螺洋街道“百鄉和汛”工程建設,并達到“百鄉和汛”評估標準。
三、建設內容與要求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街道、村(居)、企事業單位均建立防汛體系。
1、建立防汛組織。街道設立防汛指揮機構,由主任擔任指揮,負責應急組織指揮;同時,在農辦設立辦事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和辦公設備,具體負責日常防汛事務處理。
村(居)和重要防汛單位及群眾組織明確防汛組織,由村委員會主任或單位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防汛指揮機構指揮(負責人)對本區域或本單位防汛工作負總責,并明確防汛責任組織機構和具體辦事人員,結合實際情況需要建立巡查監測預警、人員轉移、防汛搶險救災等應急小組。
2、落實防汛責任人。落實以辦事處主任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人,明確水庫、河道安全巡查管理責任人,山洪與土質災害人員避險轉移責任人。防汛責任人向網上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明確防汛崗位職責。根據螺洋防汛防臺實際,明確防汛任務和工作目標,并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防汛崗位。明確巡查、監測、預警、人員轉移、搶險救災、物資保障等每個防汛崗位的工作職責,制訂并上墻各崗位工作制度,確保工作規范有序。
4、加強小型防汛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開展小型防汛水利工程建設,保證街道沿線重點村的防洪標準有明顯提高;對水庫、河道等進行檢查,建立臺帳和安全管理制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完成遷移和治理,小流域重點段完成綜合整治。
5、完善監測設施,明確預警程序和職責。街道、各村(居)要結合水利、氣象、國土資源等部門的雨、水情監測設施和防御山洪與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建設布局,因地制宜補充完善雨、水情等信息監測的簡易設施,制定預警標準,配備預警設備,完善預警手段;完善地質災害監測設施,提高地質災害的預警能力。
明確街道、村(居)和企事業單位,以及水庫巡查員、山洪災害預警員間預警信息的傳遞,要求及時、有效,確保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
6、加強預案修編管理。街道、村(居)根據當地防汛防臺特點,深化細化以人員轉移和搶險救災為重點的防汛防臺預案,明確組織指揮和防汛搶險工作人員的上崗標準,明確避險預警方式、轉移路線、轉移方式、轉移負責人,安置地點。同時,加強預警管理,預案編制完成后要按規定程序報批,并適時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預案要實現標準化、軟件化,重要企事業單位要編制防汛防臺預案。
7、確立避災場所。街道、村(居)確立如學校、會堂等大型公共設施作為避災場所,明確避災場管理要求,確保安全避災。
8、建立防汛搶險隊伍,加強演練。街道組建以民兵為骨干的群眾性防汛搶險救災隊伍,根據預案編制情況,組織開展群眾性的預案演練,讓群眾了解掌握預案的內容。各村(居)和企事業單位都要建立健全機動搶險隊伍,加強訓練和演練,提高防汛搶險救災能力。
9、儲備防汛搶險物資。街道、村(居)和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分級儲備的原則,儲備必要的防汛搶險物資,根據需要適當擴大物資儲備規模與品種,并對防汛搶險物資實行即用即補制度。對區域內可調用的搶險機械、運輸工具、救生器材等搶險救災設備和施工隊伍,建立登記預備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10、提高防汛信息化工作水平。街道要建立防汛遠程會商系統和LED信息告示系統,配置電腦、傳真等必要的工作設備,建立防汛防臺綜合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防汛網上辦公。
11、開展培訓。街道因地制宜地組織對基層組織的各類責任人員、巡查員、山洪災害預警員等有關防汛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組織指揮能力、巡查預警技能和防災減災意識。
12、加強宣傳。街道、村(居)和企事業單位要通過廣播、宣傳冊、宣傳畫、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防災減災知識,特別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山區群眾的宣傳。在重要水利工程、山洪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險工險段、安置點、安置路線等設置防汛警示標志牌,制作人員轉移安置示意圖,提前向應轉移人員發放明白卡,明確責任人、聯系電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