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城社區管理和創新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辦、縣政府辦《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城社區管理和創新建設的意見》精神,切實提高縣城社區建設管理水平,現提出2013年縣城社區管理和創新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陣地建設
1.深化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建設。按照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新型管理模式要求,進一步理順關系,厘清各自職責,健全相應運行機制,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自治、管理服務站承接公共服務和公益服務、綜治辦負責綜合治理和維穩工作的新型服務管理體制,做到崗位齊全,人員到位。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的基層組織,是各類社區組織和各項工作領導核心,要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今年結合村級黨組織換屆,試行社區大黨委制,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以及駐區單位為四翼,實行組織聯建、工作聯商、服務聯辦、活動聯搞、品牌聯創的“一核四翼五聯”社區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聯席制度、部門與社區“雙掛”制度(掛職黨建工作指導員、黨組織副書記),統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合力推進社區管理和創新建設。社區居委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依法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切實增強自治功能。按期完成第十屆居委會換屆選舉,組織社區干部培訓,制定社區自治章程和相關制度,切實保證活動開展。社區管理服務站是政府在社區設立的綜合服務平臺,今年涉及黨群、社保就業、民政保障、計生衛生等部門,在社區管理服務站掛牌服務,對接進入社區的工作,實行“權隨職走、費隨事轉”,形成良性互動效應。社區綜治辦是社區新型服務管理體系的重要依托,主要負責社區社會綜合治理和維穩工作。各社區專門設置矛盾調解室,按照社區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的要求,牽頭協調社區警務治安、信訪調解、幫教服務、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等事務。
2.加快社區用房建設。一是抓好社區辦公用房建設。對已交付使用的近湖、橋東、管舍、西苑、黃橋、季埝等6個社區辦公用房,要提高標準,確保提檔升級;對正在裝璜的神臺、鎮西、沈舍、建北等4個社區辦公用房,要倒逼工期,確保6月底投入使用;對正在建設的城南、雙湖、城北等3個社區辦公用房,要加快進度,確保10月份完成;對先鋒、花園、徐東等暫未落實社區辦公用房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進力度,確保年內落實到位。二是抓好小區活動用房建設。社區要充分利用小區活動用房,設置棋牌室、健身室、閱覽室等,年內麗都華庭、澤園太陽城、四季鑫城、盈佳花園等4個小區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網絡建設
1.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根據省、市的部署要求,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力量下沉”的思路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網格覆蓋”的方法,將社區管理中心設為一級網格,將下屬的16個社區劃分為16個二級網格,社區區域內的居民小區合理劃分為三級網格84個,根據小區人口居住情況按200戶左右劃分成居民小組形成四級網格,每個小區內樓棟細分為五級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負責人,按照“一崗多責”要求,及時了解社情民意。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棟長,作為兼職信息員,負責政策宣傳、信息聯絡、矛盾調解、民生服務等項工作,年內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2.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積極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城鄉社區信息化的意見》精神,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利用2年時間,基本形成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社區信息化工作格局。一是配備辦公設施。各社區要配備電腦、電視、電話、電子公告牌、觸摸查詢臺等硬件設施。二是加強人員培訓。各社區明確1名同志,專門負責社區信息工作,6月底前培訓到位。三是做好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前期準備。今年完成信息平臺設計、方案制定、公開招標等項工作。四是抓好信息采集。按照時序進度要求,各相關部門依據職能,對統一采集的社區信息進行審核確認后,交由社區做好信息錄入工作。
三、組織建設
1.開展志愿服務。圍繞構建和諧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志愿服務在社區多層次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作用,建立和完善社區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一是成立服務中心。5月底前,在近湖鎮社區管理中心成立社區志愿者服務指導中心,協調指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二是創造特色服務。結合社區實際,年內在西苑社區成立巾幗志愿者服務、城北社區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務、建北社區成立禁毒志愿者服務、鎮西社區成立文娛志愿者服務,正常開展活動;其它社區要根據各自特點,加強培育發展,積極打造一支具有鮮明特色的志愿者服務隊伍。三是加大駐區服務。在社區所轄范圍內的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結合社區提供政策咨詢、環境衛生、日間照料等生活需求,建立進社區志愿服務機制,每月到社區服務不少于1次。
2.加大創優爭先。堅持“以服務居民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關鍵,以社區居民滿意為標準”的創建目標,結合各部門各行業的創建要求,積極開展社區創優爭先活動,切實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年內創建省級黨建工作示范社區、和諧示范社區、文明社區、綠色社區、民主法制社區、充分就業示范社區、商業示范社區等7個,市級黨建工作示范社區、和諧示范社區、文明社區等5個,縣級文明社區、文明小區等18個。
四、保障服務
1.社會救助服務。一是建立檔案。對社區內困難對象逐一建立個人生活檔案,按照低保對象、醫療救助對象、優撫對象、“三無”人員、殘疾人、孤兒、老年人等進行分類歸檔,便于查詢。二是定期走訪。要落實網格管理人員,每月與困難對象進行溝通和聯系,加強政策宣傳,及時了解和掌握困難家庭實際情況。三是落實政策。依據困難對象有關情況,對照低保辦理、醫療救助、困難幫扶等政策,及時提供救助服務,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2.創業就業服務。進一步優化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結合部門和社區實際,多方位提供創業平臺,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年內建立社區創業就業工商登記制度,發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320萬元,安排服務培訓100人,提供就業崗位400個,切實幫助社區失業人員創業就業。
3.惠民便民服務。積極推行社區惠民服務,9月底前完成花園、南苑等衛生室建設,年內季埝、西苑、鎮西、沈舍等社區完成“世代服務室”建設,在縣城規模小區新增3個農副產品直銷平價店。大力發展社區便民服務,建立便民服務準入制度,選擇家庭保潔、水電維修、生活料理等功能齊全的便民服務公司登錄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公開便民服務項目、規范要求和收費標準,上半年16個社區全部開通便民服務熱線電話,及時提供便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