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鄉村五項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鄉村工作會議、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及市新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人文、科技、綠色”的戰略任務,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繼續圍繞強基礎、重民生、促增收,從建設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鄉村發展基礎,努力推動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環境改善,為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做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到年底,全市所有村莊規劃基本實現全覆蓋,村莊“五項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未硬化的街坊路實現硬化,已破損的路面得到修復;村內因地制宜進行綠化美化;10年以上老化供水管網得到改造,基本實現一戶一表;處于全市重要地表水源地規劃內的村莊和市級民俗旅游村莊生活污水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戶垃圾實行源頭分類;村內建設衛生公廁,沒有達到無害化要求的戶廁得到改造;基礎設施長效運行管護機制進一步完善。
(三)年度建設任務
1.總體任務。根據《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年)》的總體任務,結合任務完成情況,確定年任務。年,計劃新編900余個村莊規劃,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完成剩余1400余個村莊“五項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硬化街坊路2813萬平方米,街坊路兩側綠化1050萬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網4868公里,安裝水表26萬個,在160個村莊實施污水處理工程,為89個鄉鎮農戶配齊垃圾源頭分類桶(袋),為71個鄉鎮配置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車,在66個平原鄉鎮建設垃圾資源再利用處理設施,在24個邊遠山區鄉鎮建設小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改造戶廁19.3萬座,建設鄉村公廁3157座。
2.分區縣任務。具體任務見附表。根據《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年)》的總體任務以及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要求,結合區縣村莊數量、農業人口規模確定了各區縣-年的建設任務,減去各區縣工程建設完成部分,計算得出年的工程建設任務。由于個別區縣實施的工程建設任務超過當年下達的任務,經與區縣溝通,結合區縣鄉村實際需求,確定了年建設任務。
二、村莊規劃編制和工程建設標準
村莊規劃編制要依據《關于進一步加強新鄉村村莊規劃編制組織管理的通知》(京新農辦函〔〕8號)附件中“市重點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市一般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的規定進行編制,并經過區縣政府審批。
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要依據相關標準和管理辦法組織施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施工安全。其中街坊路硬化、污水處理、戶廁改造、公廁建設等工程建設依據《市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年)》中“五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參照標準(試行)進行建設;新鄉村街坊路綠化依據《市新鄉村建設街坊路綠化工程管理辦法(試行)》(首綠辦字〔〕7號)進行組織安排;老化供水管網改造和一戶一表依據《關于統籌做好新鄉村供排水工程建設的通知》(京水務農〔〕97號)進行組織建設;垃圾源頭分類依據《市鄉村地區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指導意見》進行組織實施。
三、資金安排
(一)總投資
根據年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及相關投資標準進行測算,年計劃投入規劃編制費、工程建設費、工程監理費、管理和不可預見費67億元。其中規劃編制費1.1億元,工程建設費61億元,工程組織及監理費1.8億元(根據相關標準,工程監理費按工程建設費用的3%計提),管理和不可預見費3.1億元(根據相關標準,管理費按工程建設費用的0.1%計提,不可預見費按工程建設費用的5%計提)。
(二)投資來源
年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仍通過市政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區縣配套資金和貸款融資等途徑解決。其中市政府轉移支付資金21.9億元,即規劃編制費用1.55億元、街坊路硬化7.883億元、老化供水管網改造和一戶一表4.867億元、污水處理2.745億元、垃圾處理1.18億元、戶廁改造0.95億元、公廁建設1.896億元,綠化0.83億元;區縣根據工程建設費用的1/3進行配套,工程監理費、管理和不可預見費等由區縣財政統籌安排,區縣財政需安排資金25.2億元;在市政府轉移支付、區縣財政安排部分建設資金后,仍有19.9億元的資金缺口,區縣可按照的方式通過向銀行貸款進行解決,貸款本息可在以后年度的轉移支付資金中進行安排。
四、工作保障措施
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涉及鄉村道路、綠化、供排水、垃圾處理、廁所改造等多項具體工程,包括從地下到地上,從規劃到建設的全過程,具有工程量大、覆蓋面廣、涉及部門多、受益人口眾的特點。而且本文來自那一世,轉載請保留此標記。,今年的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市級重點投資項目和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這就要求市、區各級部門要千方百計、全力以赴的組織安排好此項工程,創新體制機制,確保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確保農民在工程建設中就業增收,確保政府投資發揮最大效益。
(一)創新和完善組織管理體系
,各區縣經過調整、完善,都建立了領導組織領導機構,形成了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體制和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組織推進機制。年,各區縣、各部門要從建設世界城市、夯實鄉村基礎、推進鄉村城鎮化、促進科學發展的高度,深化對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的認識,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切實加強領導。要充分發揮各部門、各鄉鎮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五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
(二)創新和完善責任機制
市新農辦會同市各相關部門,負責制定“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的標準、檢查評估辦法,確定工程建設總體任務并下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負責對工程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與考核評估;郊區各區縣政府為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實施主體,負責“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工程的組織實施、檢查驗收、資金撥付和質量安全監管。按照市級重點工程管理要求,各區縣“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單位(區縣相關部門)要及時與市建委簽定陽光工程責任書,明確主體責任,加強工程施工組織管理。
(三)創新和完善項目審批和農民參與機制
各區縣要將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為本區縣重點投資建設項目,納入政府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審批。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拓寬農民參與機制。要把農民參與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硬指標,凡是當地農民能干的,應當讓農民去干,把當地農民的參與程度作為項目審批的重要標準,并列為考核的內容,切實增加農民勞務性收入。
(四)創新和完善監督考核機制
一是創新和完善臺帳備案制度。各區縣新農辦要按照市新農辦下達的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會同區縣各相關部門制定本區縣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實施方案和任務臺賬,明確本年度擬實施的村莊名單、具體工程建設任務、各項工程的組織實施主體、工程進度安排和投資計劃。并于年月日前,將本區縣年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方案及任務臺賬報市新農辦備案,作為市各相關部門檢查評估各區縣工作的依據。
二是創新和完善月報告和月通報制度。為掌握各區縣“五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進度,及時進行調度和協調解決工程推進中出現的問題,請各區縣新農辦指定專人從年3月份開始,每月25日向市新農辦上報本區縣《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統計表》,同時,將項目組織實施中總結的經驗及出現的問題一并上報。市新農辦從年3月底開始根據區縣進度每月以《新鄉村簡報(特刊)》的形式進行通報。
三是創新和完善檢查評估制度。市新農辦會同市各相關部門根據區縣工程任務完成情況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隨機抽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五項基礎設施”建設的檢查力度。對措施有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區縣予以表彰鼓勵;對工程組織推進過程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推廣示范;對措施不力,工程進度緩慢的單位要督促整改。計劃于年月和月份別組織一次“五項基礎設施”建設檢查評估活動,并將檢查情況作為年終獎勵的重要依據。
(五)創新和完善資金保障機制
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屬于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各區縣要切實加強資金的使用,不得擠占、挪用和截留。同時,各區縣要按比例將配套資金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并根據財力情況對缺口資金進行貸款融資,并根據項目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到位。財政、審計等部門要依法加強對“五項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和審計。
(六)創新和完善長效運行機制
郊區1700個村莊完成了新鄉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年,還將有1400余個村莊實施“五項”工程,到年底,全市郊區鄉村街坊路、供排水、垃圾、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將全面完成。然而,完成工程建設只是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管好用好已建的設施才是關鍵。因此,各區縣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長效運行機制,保證設施有人管、運行有制度、資金有保障。市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指導并協助區縣搞好專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管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