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有關文件精神,到2020年,建立健全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科學有效的綜合監管制度,健全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推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健全綜合監管體系,明確監管職責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加強社會辦醫黨組織建設。督促監管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加強對醫療衛生行業的巡視巡察工作。
(二)落實政府監管責任。各鄉(鎮)政府要把醫療衛生行業監管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主業主責,納入重大事項督察范圍,實行目標責任管理。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分別履行醫療、藥品器械、醫保、稅收、經費、國有資產、審計等監管職責,實行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
(三)落實醫療衛生機構主體責任。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是依法執業和醫療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強化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內部監督,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要成立依法執業監督機構,其他醫療機構要配置專人負責,履行衛生健康行政法律法規監督職責。
(四)強化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推進普法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和從業人員依法執業意識,增強公眾健康權益意識。開展“名醫名護”及“群眾滿意醫院”評選活動。醫療衛生機構要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和公眾監督。完善輿情監測和處置機制,鼓勵公眾通過網絡、“110聯動”等投訴舉報平臺舉報行業違法違規行為。
二、落實綜合監管任務,實施全過程監管
(一)提高行政審批效能。理順衛生健康部門行業管理職能,規范工作流程,明確權責界限。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行政服務中心,錄入政務服務網,實現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只跑一次,一次辦結”。推行公共場所衛生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審批方式。建立智慧衛監信息系統,加強衛生健康綜合監管信息資源共享,利用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校驗和評審等關鍵環節,加強對醫療機構執業行為的監管。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人社局、發改委、科工局、民政局、商務局
(二)強化醫療質量安全監管。實行全縣醫療機構分級管理,強化醫療質量控制。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重點科室、重點環節管理,建立重點科室優質護理服務評價機制。強化藥品流通、經營、使用日常監管,依法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建立抗菌藥物配備使用備案管理制度,嚴格規范毒、麻、精、放等特殊藥品臨床使用和管理,保障醫療安全。開展大型醫用設備使用監督和評估。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醫保局、市場監管局、環保局、民政局、司法局
(三)加強醫療運行效率監管。建立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總量核定、院長薪酬、財政補助和醫保預算總額掛鉤。完善公立醫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依法加強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監管,重點是審計藥品款結算和資金結余使用情況。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審計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司法局
(四)推進行業作風建設。建立醫療衛生機構黨委主導、院長負責、黨務行政工作機構齊抓共管的醫德醫風工作機制,嚴格實施醫務人員醫德醫風考評制度。充分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的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加強對醫療費用的調控。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對騙取套取醫保資金行為依法依規加大懲處力度,保障醫保基金安全。嚴查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醫療機構亂收費和“搭車”出售醫療輔助用品、保健品等謀利行為。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醫保局、市場監管局
(五)加強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監管。強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執業行為監管,加強對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的監管和醫師多點執業的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和違反醫德醫風的執業行為,將行政處罰納入醫療衛生行業信用管理范圍。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六)深化公共衛生服務監管。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各類公共衛生服務監管。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對健康危害因素的監測、評估、預警作用,為監管和項目評價提供依據。加強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環保局、市場監管局、教育局、應急管理局、財政局
(七)加強醫療衛生秩序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加強對醫療養生類節(欄)目和醫療廣告宣傳的監管。嚴肅查處假冒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宣講醫療和健康養生知識、推銷藥品、推薦醫療機構等非法行為。堅決懲治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和騙取、套取公共衛生資金行為。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發揮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作用,依法處理醫療糾紛,加強平安醫院建設。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委政法委、縣衛健委、醫保局、市場監管局、公安局、人社局、司法局、文廣旅局
(八)加強健康產業監管。加強對醫療衛生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等領域融合產生的新產業新業態的監管,完善對相關新技術的審慎監管機制。加強對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等相關產業的監管。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委、醫保局、市場監管局、發改委、科工局、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文廣旅局
三、創新綜合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水平
(一)完善規范執法程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預警聯合懲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以及行政裁量權標準等制度。實現全縣衛生健康監督機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覆蓋。健全衛生健康監督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司法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人社局、公安局
(二)建立行業信用制度。落實相關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目錄,明確信息公開主體、公開事項和時限要求。實現全縣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信用信息全量歸集,并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信用”網站共享。其中涉及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于企業名下并依法公示。落實醫療衛生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發改委、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醫保局、公安局、財政局、人社局、稅務局
(三)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監管機制。各鄉(鎮)、各單位要加大投入力度,推進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建立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信息系統,依托“互聯網+監管”,實現對行政執法活動的即時性、過程性、系統性管理。將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納入各鄉(鎮)、行政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監管方式。加快實現各相關部門、各層級和醫療衛生行業內部各領域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和統一應用,實現動態監管。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委、財政局、城市管理局、環保局、行政服務中心
(四)加強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建設。通過內部劃轉、公開招錄(聘)等方式,將具有醫學、法學等專業背景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衛生監督隊伍中,衛生監督機構中專業人員比例不低于總人數的80%。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逐步實行衛生監督執法人員職位分級管理制度,推動執法力量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加強衛生監督文化建設,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的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建設。
責任單位:縣委編辦、縣衛健委、人社局、財政局
(五)提升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加強衛生監督機構資源配置,完善依法履職所需的業務用房、設備購置以及執法經費等保障政策。開展精準化業務培訓,加強衛生監督領軍人才、青年后備人才、首席衛生監督員隊伍建設。持續開展技能比武、案件評查、辦案能手評選等活動。以省級示范衛生監督標桿單位為標準,推進我縣衛生監督機構規范化建設。
責任單位:縣委編辦、縣衛健委、財政局、人社局、司法局
(六)建立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機制。建立健全綜合監管結果與醫療衛生機構校驗、等級評審、醫保定點協議管理、重點??圃O置、財政投入、評先評優等掛鉤機制,從業人員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結果與職稱聘任、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績效分配等掛鉤機制,推進綜合監管結果統籌運用。
責任單位:縣衛健委、財政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
四、加強監管檢查,確保責任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各單位要把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作為深化醫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統籌推進。建立由縣衛健委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縣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協調機制,負責綜合監管工作的協調、指導和醫療衛生服務重大案件查處等工作。各部門要厘清責任鏈條,細化責任分工,確保工作措施和責任落實到位。
(二)強化責任落實。在衛生健康監督機構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中,其所需基本建設和工作經費,由財政部門根據人員編制、服務任務完成及考核等情況統籌安排,切實保障日常監督檢查等專項經費。著力改善執法條件,加大執法裝備配備、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
(三)嚴肅督察問責。建立縣級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督察機制,對各鄉(鎮)、各單位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突出問題及處理情況、綜合監管責任落實情況等開展督察。督察結果作為對相關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和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重大問題報縣政府,涉及違紀違法案件線索及時移交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