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做好2020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根據農業農村部《2020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農牧發〔2019〕44號)和《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省2020年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通知》(云農牧〔2020〕2號)以及《市2020年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保農通〔2020〕3號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和時間要求
(一)總體目標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3個疫病實施國家強制免疫,群體免疫密度應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體合格率應常年保持在70%以上;積極整合資金和爭取地方財政安排疫苗經費,對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羊痘、犬類狂犬病實施全面免疫,其中: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力爭群體免疫密度達90%以上,羊痘、犬類狂犬病力爭群體免疫密度達70%以上,4個病種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全區畜禽免疫檔案規范化管理程度達95%以上,其中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大戶達100%,散養戶免疫戶口冊發放使用達90%以上,鄉鎮獸醫站電子免疫檔案建立使用達100%;豬、牛、羊強制免疫反應率和反應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和0.02%以下。
(二)時間要求
全區集中免疫時間統一為:春季集中免疫2月中旬開始、3月30日以前結束,秋季集中免疫8月上旬開始、9月20日結束,每季集中免疫45天以內全面完成。
二、免疫病種、使用疫苗和免疫效果監測
(一)免疫病種
1.國家強制免疫病種:高致病性禽流感、豬口蹄疫、??谔阋?、羊口蹄疫、小反芻獸疫。
2.地方強制免疫病種: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羊痘、犬類狂犬病。
3.非強制免疫病種:雞新城疫、豬肺疫、仔豬副傷寒、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圓環病毒、細小病毒、牛出敗、牛羊梭菌病、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由各鄉鎮(街道)根據實際需要,實施養殖戶自愿有償免疫。
(二)禁止免疫病種
動物布魯氏菌病及其它禁止使用疫苗免疫的病種。
(三)疫苗和免疫效果監測
1.家禽: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苗:使用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H7-Re-2株)或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細胞源,H5N1Re-11株+Re-12株+H7N9H7-Re-2株)。2—8℃保存、運輸,防止凍結。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250ml/瓶,胸部肌肉或頸部皮下注射,14—35日齡雞0.3ml/羽,35日齡以上雞0.5ml/羽;2—5周齡鴨鵝0.5ml/只,5周齡鴨鵝1.0ml/只,5周齡以上鴨鵝1.5ml/只。
抗體檢測:全市統一在免疫后30天采血,進行抗體檢測。存欄家禽免疫抗體合格率≥70%判定為合格。
2.豬:免疫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3種疫苗。
口蹄疫:使用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2—8℃保存、運輸,防止凍結。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100ml/瓶,劑量2ml/頭份;合成肽疫苗50ml/瓶,劑量1ml/頭份,均為頸部深部肌肉注射。
豬瘟:使用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苗),-15℃以下保存,2—8℃運輸。20頭份/瓶,劑量稀釋成1ml/頭份。
豬藍耳?。菏褂酶咧虏⌒载i藍耳病活疫苗,-15℃以下保存,2—8℃運輸。20頭份/瓶,劑量稀釋成1ml/頭份。
實施“321”免疫,首先將豬瘟、豬藍耳病疫苗用配發的稀釋液按1:1:1稀釋成混合疫苗,然后與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頸部兩側深部肌肉注射。
抗體檢測:“321”免疫的生豬統一在免疫后45天采血,分別進行豬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抗體檢測;單一疫苗免疫或者豬瘟、口蹄疫同時免疫的生豬,豬瘟統一在免疫后30天、豬口蹄疫豬瘟統一在免疫后45天采血,進行抗體檢測。存欄豬抗體轉陽率≥70%判定為合格。
3.牛免疫口蹄疫。
使用口蹄疫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A型二價合成肽疫苗,2—8℃保存、運輸,防止凍結。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100ml/瓶、50ml/瓶,金宇的劑量1ml/頭份,中普、必威安泰的劑量2ml/頭份,頸部深部肌肉注射。
抗體檢測:牛口蹄疫全市統一在免疫后30天采血,進行抗體檢測。存欄牛免疫抗體轉陽率≥70%判為合格。
4.羊免疫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羊痘。
口蹄疫:我市為邊境州市,使用口蹄疫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A型二價合成肽疫苗,2—8℃保存、運輸,防止凍結。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100ml/瓶、50ml/瓶,金宇的劑量0.5ml/頭份,中普、必威安泰的劑量1ml/頭份,頸部深部肌肉注射。
小反芻獸疫:使用小反芻獸疫活疫苗,-15℃以下儲存,2—8℃運輸。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100頭份/瓶,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頭份/ml,不論羊只大小,每只羊頸部皮下注射1ml,春秋“兩防”普免,注射時疫苗稀釋后40分鐘用完。
羊痘:使用山羊痘活疫苗,2—8℃保存有效期18個月,-15℃以下保存有效期24個月,2—8℃運輸。按照瓶簽說明頭份,用生理鹽水稀釋成2頭份/ml,不論羊只大小,每只羊尾根皮內注射0.5ml(1頭份),每年對應免羊只全免1次,注意懷孕母羊不能注射。
抗體檢測:小反芻獸疫、口蹄疫全市統一在免疫后30天采血,進行抗體檢測。存欄羊免疫抗體轉陽率≥70%判為合格。
5.犬免疫狂犬病。
使用狂犬病活疫苗,2—8℃保存有效期6個月,-15℃以下保存有效期12個月,2—8℃運輸。疫苗規格及注射方法:5頭份/瓶、10頭份/瓶,用注射用水稀釋成1頭份/ml,2月齡以上的犬,每只犬肌肉注射1ml,以后每年注射1次。
(四)疫苗訂購和調供
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牛羊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疫苗由區動物疫控中心向市級調供,按歷年免疫情況免費定量供應。
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狂犬病疫苗由區級籌集經費向相關供應商集中訂購,根據各鄉鎮(街道)歷年免疫情況限量免費供應。
雞新城疫、豬肺疫、仔豬副傷寒、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圓環病毒、細小病毒、牛出敗、牛羊梭菌病、羊痘、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常規疫苗由各鄉鎮(街道)根據需要提出用苗計劃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向市動物疫控中心訂購發放,疫苗成本由養殖戶自行負擔。
凡國家強制免疫病種和地方財政支持經費購買疫苗的病種均不得向養殖戶收取疫苗費。疫苗應做到冷鏈運輸儲存,市級統一調供和訂購的市級負責安排冷鏈運送到縣級,縣級應負責運到鄉級,不得收取疫苗運輸、保管費用。
三、免疫模式和免疫技術
(一)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先打后補”
國家和省級要求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的強制免疫實行“先打后補”,逐步實現養殖場戶自主采購、財政直補。從2019年開始,中央動物防疫疫苗補助經費下達時,省級財政已經將“先打后補”補助經費打包下達各縣(市、區),各地要落實經費,對符合條件的規模豬場、雞場應落實“先打后補”政策,不能再擠占用于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使用的疫苗。
(二)推行規模養殖場“程序化”免疫
一是建立一個定點聯系。在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養殖小區,建立動物衛生監管機制,實行定點聯系、責任到人,一個養殖場、小區、大戶確定一名官方獸醫負責防疫監督,消除監管盲區。
二是制訂一個免疫程序。一個養殖場、小區、大戶確定一名分片包干責任人,負責指導畜主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抗體監測計劃。
三是達到四化防疫目標:免疫程序化、免疫檔案規范化、免疫效果監測科學化、防疫監督常態化。
四是強制免疫病種免疫密度達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
(三)堅持散養戶“整村推進”免疫
壩區、養殖密集區和交通沿線的鄉村:以鄉鎮為單位組建以分管副鄉鎮長為隊長,區鄉分片包干人員、鄉級動物防疫人員、村組干部、村防疫員為隊員的動物防疫隊,并分成若干個免疫小分隊,即以相鄰2—3個村的防疫員和1名村組干部組成免疫小分隊,對散養戶逐村逐戶實施免疫;山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閉塞的村:采取以村干部發動,社干部協助村防疫員進行逐戶實施免疫。
(四)繼續推廣生豬“321”免疫技術
對小戶、散養戶繼續實施“321”免疫。豬瘟、豬藍耳病疫苗混合稀釋要領:用豬藍耳病疫苗稀釋液20毫升1瓶稀釋20頭份藍耳病活疫苗1瓶,再稀釋20頭份豬瘟活疫苗1瓶,每瓶疫苗至少用稀釋液沖洗3次。
(五)堅持“適時補針”免疫制度
采取“一次普免、適時補針”免疫制度,在春秋“兩防”普免之后,每月的20日至30日為“補針日”。由鄉鎮(街道)獸醫站督促各村防疫員對普免時不能免疫的、新生的、新補欄的畜禽及時進行補針,要積極探索養殖戶與防疫員互動的“適時補針”免疫制度,以提高群體免疫密度。
(六)統籌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
目前全國32個省區都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省報告9個州市12起非洲豬瘟疫情,但全省生豬養殖、流通、屠宰、豬肉產品非洲豬瘟病毒污染較為嚴重。我市與全省一樣,點發、散發風險較高,一觸即發。非洲豬瘟病毒有較強的抗逆性、多變性、隱蔽性,病豬潛伏期長、癥狀與其它疫病雷同,疫情早期難發現。非洲豬瘟病毒一旦定植,短期難于根除,以及無疫苗可供免疫。非洲豬瘟防控是一場沒有選擇的持久戰。因此,在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時,一定要統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組織強制免疫,防疫人員進出養豬場所一定要做好人員、器械消毒,免疫注射之前一定要了解生豬健康情況,發現生豬異常發病、死亡,應立即停止免疫,并報告區、鄉非洲豬瘟排查機動隊伍,采樣監測排查,切忌因強制免疫而傳播非洲豬瘟疫情。
(七)落實動物防疫分片包干責任制
各鄉鎮(街道)要切實落實“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防疫工作責任制,將春秋“兩防”作為中心工作,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鎮分管領導親自組織春秋“兩防”,抓實畜禽基礎免疫工作。采取區級分片包干鄉鎮,鄉鎮分片包干村。區農業農村局成立防疫督導組,在春秋“兩防”期間督促指導鄉鎮防疫工作;將相關防疫人員掛片到鄉鎮,負責監督指導鄉鎮開展防疫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將相關動物防疫工作的干部和專業人員掛片到村和規模養殖場、小區、大戶,負責督促指導村級開展免疫工作。
四、工作措施和組織實施
(一)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管理
區、鄉動物防疫機構建立全省統一固定格式的疫苗臺賬,記錄每一種每一批疫苗的生產廠家、生產批號、數量等。嚴格按照《省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管理辦法》(云疫控〔2016〕6號)進行調供、儲存、運輸、接收、發放、使用、評價、報廢。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疫苗儲備工作。由于疫苗經費一次性打包下撥(各級按比例負擔:中央80%、省級10%、市級5%、縣級5%),縣級的5%難于落實,經費緊張,疫苗沒有多余的,為減少疫苗浪費,要求區、鄉兩級不要將到位疫苗一次性地分發到鄉到村,而是采取區級將到位疫苗數的80%分到鄉,鄉級將到位疫苗數的80%分到村,區鄉各儲備20%,用于應急使用和調劑鄉村的余缺。
二是做好疫苗瓶回收銷毀工作。為保護環境和督促防疫員節約使用疫苗,要求做好疫苗瓶回收銷毀工作。鄉鎮獸醫站發放疫苗時,以“瓶”為單位填寫疫苗領用表,春秋“兩防”結束后回收疫苗瓶,并填寫疫苗瓶回收表,計算每位防疫員每種疫苗的疫苗瓶回收率,匯總全鄉鎮疫苗瓶,計算鄉鎮回收率,疫苗瓶由鄉鎮獸醫站或區動物疫控中心統一登記、集中銷毀處理。
三是做好疫苗使用情況核查工作。區動物疫控中心要加強疫苗使用情況和儲存條件檢查,做好調劑和儲存管理工作,嚴格杜絕浪費和因保管不當造成疫苗失效。疫苗出現余缺,各鄉鎮之間可以協商調劑。確實無法調劑再向區動物疫控中心申請追加調供。
(二)加強免疫檔案規范化建設
在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建立《省規模養殖免疫檔案》;在村民小組建立《省散養戶免疫檔案》,同時在飼養戶建立《省免疫戶口冊》?!皟蓹n一冊”要做到規范填寫,《免疫戶口冊》加蓋鄉獸醫站公章,填寫時防疫員簽字,《免疫檔案》加蓋區動物疫控中心公章,填寫時畜主簽字,方能有效。以紙質檔案為基礎在鄉鎮獸醫站建立全區統一、到村到戶、有自動匯總功能的免疫檔案電子文檔。區動物疫控中心負責督促檢查指導鄉鎮獸醫站按照規范建立和使用免疫檔案。
(三)加強畜禽免疫技術培訓
通常實行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技術培訓,即市負責縣(市、區)、縣(市、區)負責鄉鎮、鄉鎮負責村,按照農業農村部畜禽免疫技術規范和省、市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方案,組織開展免疫業務培訓,進一步規范疫苗儲存運輸、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反應治療、免疫效果評價、免疫檔案填寫和免疫電子文檔建立使用,不斷規范畜禽免疫工作,提高技術水平和免疫質量。防疫技術培訓要覆蓋到養殖場和養殖大戶、小區和合作社。
(四)加強免疫效果監測評價
各縣(市、區)獸醫實驗室按照省、市的要求完成好轄區內的免疫效果監測評價工作。注意按照各種疫苗免疫后天數要求進行采血,采血范圍應將重點放在規模養殖場、小區、大戶和實施“整村推進”、推廣“321”技術免疫的散養戶。
(五)加強動物防疫宣傳工作
各級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欄、宣傳牌、布標、墻標等多種形式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宣傳。培訓指導防疫人員利用開展免疫、走村串戶的機會,宣傳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疫病防控知識,強制免疫疫苗免費提供、免疫反應死亡有補償等防疫政策。營造良好的動物防疫宣傳輿論氛圍。
(六)加強動物防疫責任制落實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防疫責任制要求,繼續實行市與區、區與鄉、鄉與村要層層簽訂動物防疫責任書。區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與鄉鎮獸醫站簽訂動物防疫責任書,與畜禽販運大戶簽訂動物防疫責任書。嚴格實行問責制,對因免疫不到位引發動物疫情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不履行強制免疫職責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七)加強動物防疫督促檢查
區農業農村局以分管副局長、獸醫科、疫控中心、動監所組成春秋防疫督導組將隨機對21個鄉鎮(街道)防疫工作進行督查;各鄉鎮(街道)也要加大督查指導力度,確保免疫工作到位。
(八)加強動物防疫信息報告
春秋“兩防”期間,每周(周一8:30以前)報送一次免疫進展情況,每季防疫結束后,逐級上報免疫反應治療、反應死亡補償報表,以及整村推進報表。各鄉鎮(街道)獸醫站要明確專人負責免疫信息收集統計工作,及時上報區動物疫控中心,以便匯總上報市動物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