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重大病蟲防控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預測,2012年水稻主要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發生程度將重于2011年。其中:褐飛虱為中等偏重、局部重發,稻縱卷葉螟中等偏重發生,早稻1代二化螟、紋枯病中等偏重發生,稻曲病中等發生,稻瘟病和病毒病有潛在流行的可能,其它病蟲發生程度接近常年。預計2012年全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面積約為360萬畝次,防控任務十分艱巨。為貫徹落實《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縣政府辦公室《縣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和《關于建立農業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精神,有效防控水稻重大病蟲的危害,確保我縣糧食生產安全,特制定2012年水稻重大病蟲防控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察為指導,圍繞“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的總要求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目標,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現代植保”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完善“政府主導、屬地管理、聯防聯控”長效機制,認真落實《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監測預警為基礎,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專業化統防統治為抓手,堅持預防控制與應急防治相結合,專業化防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綜合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蟲危害,促進水稻生產、稻米質量和生態環境的安全。
二、防控目標
通過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努力確保水稻區域性重大病蟲害不造成重大損失,局部性重大重大病蟲害不暴發成災,水稻因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推廣應用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控害技術30萬畝,實施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5.7萬畝。示范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稻田安全用藥水平進一步提高,農藥使用量逐步減少,稻米農藥殘留控制在允許水平以內。
三、防控技術與工作措施
1、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認真落實《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根據《省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規范》的要求,加強以縣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為龍頭的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在縣內不同區域建立病蟲觀察點,開展重大病蟲害調查監測;做好水稻害蟲誘蟲燈系統監測,開燈時間為4月1日;加強水稻稻飛虱、縱卷葉螟、二化螟等重大害蟲和紋枯病、稻瘟病、病毒病和細菌性條斑病等流行性病害的定點調查和面上巡查,及時開展監測預警和《病蟲情報》,力爭使重大病蟲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健全病蟲信息快速傳播機制,完善“農民信箱”手機短信的終端用戶系統庫,開展病蟲信息快速傳播;運用廣播、電視、縣農業信息網等宣傳媒體,開展病蟲預報信息,發揮病蟲預警信息的時效性和到位率。
2、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全面推廣應用抗病(蟲)良種。在山區條紋葉枯病重發區,注重推廣抗病品種和適期播種,減輕灰飛虱傳播病毒機率。稻瘟病重發區,淘汰上年發病的品種,提倡異地換種。推廣稻田養鴨生態共育技術,減輕稻田基部害蟲和雜草的發生。二化螟重發區推廣“灌水殺蛹”治螟技術,減少越冬蟲源轉化。2012年全縣推廣水稻病蟲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技術的覆蓋面占水稻播種面積85%以上。以糧食生產功能區、水稻優質高產示范競賽和科技示范戶創建活動為平臺,各鎮(街道、開發區)建立示范方1-2個,輻射帶動面上農戶實施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提高我縣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水平。
3、扎實推進統防統治工作。鼓勵植保(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開展水稻病蟲統防統治服務,重點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統防統治覆蓋面。2012年計劃實施水稻病蟲統防統治5.7萬畝。繼續實施省、縣配套的統防統治作業環節補貼政策。引導專業化統防統治向組織規范化、服務規?;⒓夹g標準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對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信息服務和技術培訓,提高植保技術到位率。
4、抓好防控技術宣傳培訓。圍繞關鍵環節,運用多種途徑,開展上下配合,橫向協作,注重抓好骨干培訓(技術推廣骨干、農藥服務骨干、生產示范骨干),開展水稻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技術、安全用藥等植保技術的宣傳培訓,大力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和綠色防治措施;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及時進行大眾化宣傳,增強農業生產者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對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能力。
5、抓好關鍵時期藥劑防治。堅持“狠抓苗期、穗期,重視生長期”的防治策略,抓住影響水稻產量的關鍵時期和重點防控對象,選用合適農藥,注重科學用藥,盡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⑴水稻育秧期。早稻重點關注惡苗病,晚稻重點關注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灰飛虱、白背飛虱、稻薊馬、苗瘟。在藥劑防治上,全面推廣種子處理技術,選用咪鮮·殺螟丹浸種,預防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發生與危害;推廣藥劑拌種技術,在種子露白后至播種前采用丁硫克百威拌種劑或吡蟲啉種衣劑拌種,控制麻雀盜種和苗期害蟲危害。在條紋葉枯病等病毒病重發區,在秧苗2葉左右推廣氯蟲·噻蟲嗪或吡蚜酮防治;采用育秧移栽,在移栽前3-5天選用氯蟲·噻蟲嗪或吡蚜酮帶藥下田塊,控制秧苗插后灰飛虱、白背飛虱危害及傳播病毒。對發生葉瘟田塊或稻瘟病感病品種,選用三環唑或稻瘟靈防治或帶藥下田。
⑵大田苗期至分蘗盛期。重點關注二化螟。在藥劑防治上,加強田間檢查,對叢變色葉鞘率大于10%的田塊用藥防治,在二化螟1-2齡幼蟲高峰期,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阿維·氟酰胺、氯蟲·噻蟲嗪等藥劑防治。
⑶分蘗末期至孕穗期。重點關注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飛虱、細菌性病害。在藥劑防控技術上,關鍵是抓好水稻功能葉抽生期防治,保護好功能葉,盡可能采取混配兼治,減少防治次數。防治稻縱卷葉螟:在2齡幼蟲高峰期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阿維·氟酰胺、氯蟲·噻蟲嗪等進行防治,在卵孵高峰至1齡幼蟲期適用丙溴·氟鈴脲、阿維·丙溴磷、阿維·毒死蜱等進行防治,施藥采用細噴霧;防治紋枯病掌握在分蘗末期用藥,晚稻用藥要適當提前,藥劑可用己唑醇、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環唑、井岡·己唑醇等,減少單一低含量井岡霉素的使用;防治褐飛虱低齡若蟲期選用噻嗪酮或吡蚜酮等,防治白背飛虱高齡若蟲選用高含量的吡蟲啉或噻嗪酮、噻蟲嗪等;防治褐飛虱高齡若蟲選用毒死蜱與噻嗪酮或毒死蜱與吡蚜酮混用,以增加速效性和防治效果。防治褐飛虱停止使用吡蟲啉,不推薦啶蟲脒。
⑷孕穗末期至齊穗期。重點關注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在藥劑防控技術上,重點是防病蟲、保健穗。防治稻曲病推廣劍葉葉枕距為零(破口前7天左右)用藥,藥劑可選用苯甲·丙環唑、井岡·蠟芽菌、己唑醇、戊唑醇等。對稻瘟病感病品種、前期發生葉瘟的田塊、以及上年已經發生稻瘟病的品種,在水稻孕穗期未期至破口期用三環唑、肟菌·戊唑醇、咪鮮·三環唑等藥劑預防,如破口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應在齊穗期再用藥一次。水稻破口前至抽穗期使用三唑類殺菌劑防治病害,要掌握用藥量,不能盲目混用和加大劑量,以免產生藥害。
⑸灌漿結實期。重點關注稻飛虱,主要是晚稻。在晚稻穗期防治褐飛虱、灰飛虱,可選用吡蚜酮加毒死蜱防治;當晚稻離收獲期不足15天時,可選用敵敵畏拌細土撒施薰蒸。
四、加強稻田安全用藥
貫徹落實《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嚴格遵守《農藥管理條例》等規定,禁止使用國家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以及未在水稻登記的農藥品種。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稻谷質量安全。嚴格遵守農藥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對植保服務組織的安全用藥技術指導,嚴防生產性農藥中毒事故發生。提倡不同有效成份藥劑輪換交替使用,一個生長季節使用含同一種有效成份的農藥不宜超過2次,減緩病蟲抗藥性的發展。
五、抓好防控檢查指導
各鎮(街道、開發區)要按照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農業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要求,認真落實病蟲防控工作,確定人員具體負責實施;加強轄區內水稻重大病蟲防控工作指導、技術培訓和檢查督促,特別要加強植保服務組織的防控技術指導,提高病蟲防治技術到位率。一旦出現病蟲災情趨勢,督促有關村、戶或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及時開展防控,并立即上報縣農業局農技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