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學生道德整改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統一認識。
1.廣泛宣傳。積極引導,使社會和家庭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努力凈化社會教育環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2.認真學習。領會其精神實質,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的教育目標,不斷增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針對本校德育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展開調查研究,真實掌握當前學校德育的現狀,牢固確立德育為首的觀念,切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學校要按《意見》精神要求。并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結合本校實際和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制訂學校德育工作計劃,落實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項任務,建立符合發展要求和學校實際的德育自評體系,把重視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為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二、突出重點。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為核心。充分利用各種法定節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紀念日、中華傳統節日等,組織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發掘內涵,創新活動載體,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從小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勞勇敢、求實創新的精神。每年九月,全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校都將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富有學校個性特色的民族精神主題教育。
5.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學校要結合國情教育。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英勇奮斗,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解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果,引導中小學生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對祖國的愛、對黨的信念牢牢扎根在心中。
6.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大力宣傳并貫徹執行教育部新頒發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觀念、道德知識和禮儀、禮貌、禮節教育;職業學校要重點進行愛崗敬業、誠信立人、精益求精、服務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注重體驗。使學生在愛國守法、誠實守信、文明禮貌、遵守秩序、保護環境等方面培育良好的道德修養,增強其守法、守規、守紀的意識和能力,促進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
7.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動組織。制訂學校科技活動計劃,落實活動經費。
8.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嚴格執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積極引導每位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引導教師樹立心理健康意識,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重視教師心理疏導,努力以教師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9.重視生命教育。整合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等專題教育。形成生命教育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廣大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康發展。
10.加強法制教育。各地各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引導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行為,努力減少違紀和違法犯罪現象,提高依法維權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尊重、保護他人的意識;要推進聘任法制副校長(輔導員)工作。
11.深化誠信教育。每年都要組織開展“創建誠信校園。使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誠信意識,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觀念。
三、強化師德。
12.全面提升師德素養。樹立新世紀教師新形象;不斷促進每一位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提升師德修養;不斷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堅持師德一票否決制,自覺抵制有償家教。
1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組織學習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并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14.加強團、隊建設。選派優秀青年教師擔任學校團委書記和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建立和完善志愿輔導員制度。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積極做好學生黨建工作,辦好中學生課余黨校、團校。學校要重視、支持和指導好學生會、學生社團的工作,更好地發揮學校自我教育作用。
四、深化課改。
15.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各地各校要積極改進思想政治(品德)課的教學方法。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努力開發地方德育資源。
16.提升學科教育水平。各學科教學中。營造具有道德感染力的課堂生活氛圍。
17.大力推進活動課程。各校要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實踐,積極反思,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五、注重實效。
18各地各校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針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突出對話、互動、實踐、體驗、探究等學習方式,改變枯燥乏味的老面孔,構建師生之間多重對話的平臺,使德育入腦、入心。
19.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校史資源,開展校史教育;廣泛開展創建“書香校園”活動,舉辦專題讀書交流活動;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和體育運動會等,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20.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各校要積極引導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區公益活動。學生每學年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組織各類活動中,要加強整合力量、創新機制,形成品牌。
六、拓展載體。
21.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環保基地。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對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其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引導功能。
22.構建完善的家庭、社區、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每年開展優秀家長學校、優秀家長學校的評選活動。各校與社區要建立聯系通報制度。
23.關愛和幫助貧困學生。對有特殊困難家庭的學生。要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4.加強網絡建設和管理。建立自己的德育網頁。課余時間(包括雙休日和寒暑假)向青少年開放,吸引學生在學校文明上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網絡道德,遠離色情和暴力。
七、完善機制。
25.組織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領導。明確任務和職責。各校要進一步確立校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學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德育崗位的理念;建立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組成的德育管理網絡,形成黨政工團(隊)齊抓共管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機制;建立穩定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進行分析、交流,不斷加強協同合作。
26.制度保障。建立綜合素質評定與學業成績考核相結合辦法。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水平;從多方面檢查和考核學校德育工作的實績;教師專業化成長記錄袋中詳實反映教師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工作業績,把教師的育人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共同參與的師德評價的長效管理機制;完善《中小學生成長記錄袋》制度,定期進行學生成果記錄和展示活動,發揮過程評價的導向、激勵、反思功能。
27.落實減負。嚴格執行教育部新形勢下“減負”要求。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不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科學地評價學校的辦學水平,對違反規定的要責令立即整改,對社會反映強烈、屢禁不止的地區和學校,要撤消已獲得的相關榮譽稱號。
28.落實經費。按照教育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要求。為開展各項德育工作提供經濟保障。
29.加強督導。始終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發展性德育的評估原則,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檢查督導的結果作為校長任用、教師晉級、先進評定和評估辦學質量的重要依據。通過檢查督導樹立一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進典型。
八、探索研究。
30.德育科研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德育工作中存在重點和難點問題,確立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