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課程整合的病理學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內容的整合課程內容的整合并非是簡單的整理合并,而是以人體解剖結構系統為單位,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分為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部分。以消化系統為例,先交待必要的消化系統應用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等內容,以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診斷為核心,再進行相關的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外科治療等教學,將原來枯燥的基礎知識作為臨床內容的補充,這種教學模式將知識有序的進行組合,充分發揮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補充作用,同樣避免了知識的重復學習,減少了學生的上大課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實現了宏觀與微觀、形態與機能、正常與異常、基礎與臨床的有機結合;更符合人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基礎醫學知識思考、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教學方法的改革課程內容的整合勢必迫切需要改革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轉變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以學生為主體”,有益于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啟發式、案例式、PBL、討論式、易位、情景模擬、導學、角色扮演等多種交互式方法進行教學。除了課堂教學,網絡課程亦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授課講義、課堂錄像、教學課件、圖庫、互動式BBS等。這部分涵蓋了病理學理論授課的大部分內容,均通過網絡互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形成全方位的交互呈現,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使枯燥的理論授課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3.評價方法改革課程整合后的考核方法也是改革的重點之一,傳統的病理學考試采用簡單的筆試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這往往會使學生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攝取而忽視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整合后考試成績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大塊組成,平時成績中又細化為課堂討論評分與形成性測驗評分,實驗成績主要包括病理切片診斷和繪圖的評分,通過成績加權,得出最終成績,這對于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從而優選出真正適合臨床實際要求的創新型全科醫學人才。
二、病理學在醫學課程整合過程中面對的問題
全科醫學課程整合后的病理教學,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過程的完成、教學評價方法的應用方面,都對現在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參與課程整合的病理教師,不僅要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寬闊的知識面、較高的學術水平,還要兼具臨床醫學背景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全科醫學人才。我們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在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中培養出來的,由于長時間局限于某個專業范圍內,以至于知識面較局限,各學科“各自為政”,并且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協作比較少,這也大大影響了課程整合的順利進展。另外,目前尚沒有融合了各學科精要知識點、適合學生預習、復習的教材及參考書,這就需要各學科專家團結協作,將各學科間有聯系的內容重新理順,突出“基礎與臨床結合,以臨床應用為目的”的課程整合主旨。
傳統分科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素質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對于實踐性極強的全科醫學人才的質量則更難以保障。全科醫學課程整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從病理學這一“橋梁”課程著手,探索整合醫學教育模式,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徹底解決分科教育模式下前學后忘的問題以及早期接觸臨床缺乏基礎理論支撐的問題,是推進全科醫學教學改革的最佳途徑。
作者:趙麗微鐘秀宏楊寧江張以忠楊淑艷單位:吉林醫藥學院病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