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白血病肺浸潤的臨床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圖像分析
本次研究的圖像分析均由我院副主任以上職稱的3位醫師進行分析,對于各類CT征象與診斷結論將獲取統一意見。CT圖像表現包含淋巴結腫大、毛玻璃樣變、間質改變、氣腔實變、結節等。其中間質改變又包含支氣管血管束增厚、小葉間隔增厚、胸膜下線、胸膜斑。①毛玻璃樣變主要為肺實質透明度降低,但仍然可觀察到患者的血管結構;②間質改變可分為光滑改變、結節狀改變以及不規則改變;③氣腔實變主要是肺實質透明度降低,且內部血管結構已無法進行辨別;④實性結節可在支氣管、血管、小葉中央散在隨機分布,其中距離胸膜近的結節為周圍性結節,鄰近小葉中央與小葉中央學管的為中央性結節。對于結節的數量以及大小在分析時應當留意,直徑超過1cm的為大結節。
2結果
20例患者中,其中發生間質病變共20例(100.0%);毛玻璃樣病變共6例(30.0%);結節狀共4例(20.0%);氣腔實變2例(10.0%),實變部位以下肺野多見。其中最為常見的為間質病變,特別是以小葉間隔增厚最為顯著,所有病例均發生小葉間隔增厚。本次研究中發生間質病變的情況分布,詳見表1。CT檢查結果提示所有患者肺內均發生實性結節改變或是模糊斑狀影像改變,且分布不均、大小及數目均不等。其中出現多發斑片狀影患者4例,3例出現多發結節影,1例為片狀影與結節影共同存在。結節的數目不超過10個,且多為小結節。結節分布方向主要是按照支氣管血管分布,其次為小葉中心分布,僅1例患者的結節分布呈現隨機狀。6例患者可見毛玻璃樣便,且1例患者合并胸腔積液。氣腔實變2例(10.0%),實變部位以下肺野多見,呈現非階段性分布,且提示充氣支氣管。所有的氣腔實變均伴隨著小葉間隔增厚或是支氣管血管增粗,且有1例患者出現氣腔實變合并毛玻璃樣變(圖4)。
3結論
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發生惡性克隆性病變的一種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由于不斷增殖造成其分化出現障礙,凋亡出現阻滯等,引發其在其他造血組織以及骨髓中大量存在,嚴重時還會浸潤周圍組織與器官,并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4]。異常的白血病細胞還會廣泛的浸潤到肝、脾、肺、淋巴結等全身各個臟器與組織中,造成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貧血、感染、發熱、淋巴結腫大、骨痛等。有關文獻指出,白血病患者由于肺浸潤死亡的幾率在24%~64%,但事實上遠不止于此,部分患者發生肺浸潤后胸片檢查中并未得到顯示。經國外學者對胸片與尸檢結果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小部分白血病肺浸潤患者的胸片中顯示了患者肺部發生浸潤。經胸部平片檢查提示主要為網狀彌散性模糊影像,而少數患者會表現出結節狀病灶以及局灶性等密度不透光影像。
白血病患者出現肺部浸潤后,最為常見的CT表現即為小葉間隔增厚,而且還能同時累及周圍間質以及中央間質。造成該異常征象的主要原因為白血病細胞在支氣管以及細支氣管周圍的結締組織發生了滲透,且細胞還穿過了支氣管肺泡壁并集結與結締組織。作者分析造成該結果的原因或為白血病細胞經淋巴管轉移后再支氣管周圍發生浸潤。在對增厚的間質進行掃描時,行常規的10mm層厚掃描由于無法顯示細小的病變部位,所以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但采用高分辨率CT對于細小的病變顯示能力明顯優于螺旋CT;但高分辨率CT對于病變發現卻不及2~3mm的薄層掃描。亓連玉,趙緒政,李英等研究指出,幾乎所有的患者均出現了結節影或是斑片狀影,并且根據結節的特征可將肺實質結節分為隨意分布型、小葉中央型、支氣管周圍型。本次研究中結節分布方向主要是按照支氣管血管分布,其次為小葉中心分布,僅1例患者的結節分布呈現隨機狀,與亓連玉,趙緒政,李英的研究結果一致。造成該結果的原因為白血病細胞的淋巴結或是淋巴管出現局部阻塞的現象。但也不能排除因結節數量過少、直徑太小而未在胸片中顯示的原因。通常需要與肺部轉移瘤進行鑒別診斷,只要結合患者的病史即可提高鑒別診斷的幾率。結節影不是白血病患者發生肺部浸潤的主要影像學表現,白血病肺浸潤的肺部影像學表現還包括毛玻璃樣變以及肺實質改變,但兩種改變也常見于各類肺部疾病中,所以也不能作為白血病肺浸潤的特征性改變。
綜上所述,由于白血病肺浸潤患者并無特異性的臨床癥狀,所以在患者出現胸部癥狀時需要進行CT檢查。采用螺旋CT對患者的檢查結果表現多種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為小葉間隔增厚,其次為毛玻璃樣病變、結節狀改變、氣腔實變。螺旋CT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式,能有效的發現患者的病變部位,但要注意與其他并發癥進行鑒別。
作者:徐鋒 單位: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