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品質管理圈在兒科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①比較兒科病房實施品管圈前后的執行單數量、執行單漏簽率和漏簽執行單的種類;比較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率的變化。②利用《員工能力素質指標評分標準表》[4]評價我院兒科護理人員的各項能力變化,包括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凝聚力、責任心、積極性和自信心,各項評分滿分為5分。
1.2統計學方法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品管圈實施前后的護理滿意率及病房的執行單漏簽情況品管圈實施前兒科病房護理滿意率91.23%(312/341),實施后為95.66%(331/34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9,P>0.05)。品管圈實施前兒科病房的執行單漏簽率為25.93%(834/3216),實施后漏簽率10.45%(448/428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4.12,P<0.05)。實施后的漏簽率低于目標值12.00%。品管圈實施前后病房漏簽的執行單種類包括口服單、肌注單、皮試單、靜注單和審核者不規范。見表1。
2.2品管圈實施前后護理人員各項能力的變化實施品管圈后,護理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凝聚力、責任心、積極性和自信心的評分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品管圈活動最早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提出的[5],是指同一工作場所內的,在培訓形式上形成的持續性的小組。小組成員集思廣益、通力合作,按照一定的流程解決問題[6]。品管圈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在新加坡、澳大利亞和臺灣等70多個均已得到開展,但大陸地區關于品管圈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報導較少[7]。本次研究中,我們在兒科病房中開展品管圈活動,觀察品管圈在降低執行單漏簽率中發揮的作用。品管圈實施前兒科病房的執行單漏簽率為25.93%(834/3216),實施后漏簽率10.45%(448/4287),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明顯降低了兒科病房的漏簽率。護理人員各方面的能力明顯提升,包括護理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凝聚力、責任心、積極性和自信心。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品管圈的實施在兒科護理中具有下列優勢:①品管圈活動可以明顯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通過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及魚骨圖的繪制,護理人員對病房中執行單漏簽的原因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8]。②負責人將工作落實到每一名成員可以明確分工,提高工作效果。明確的分工可以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減少工作因分工不明、秩序混亂而出現的失誤[9]。③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參與意識,每一名護理工作者都是參與者,這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10]。④作為一個整體,品管圈護理工作的改善要求每一名成員的努力。這對護理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再保證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品管圈的成員對團體負有責任,成員之間應該增進交流。這對護理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品管圈的團隊凝聚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降低兒科病房中執行單的漏簽率,同時,品管圈對提升護理人員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譚微申梅英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