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生學習《兒科護理學》興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隨著“高中熱”和高校擴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直接導致了中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學生以中考落榜生為主,具有明顯的低齡化特點,同時學生學習能力差,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缺失,而且厭學情緒普遍存在于目前中職教學中。基于此,本文結合中職《兒科護理學》教學,為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談論了自己幾點體會,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一般都會有一種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通過采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創(chuàng)設一教學情境,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1]。《兒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yè)學生的重要專業(yè)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因其白衣天使的愿望即將實現(xiàn)而容易產生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因此為更好的激發(fā)起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顯得尤為必要。《兒科護理學》的基本理論都是在經過對小兒長期的觀察、分析和大量的臨床護理實踐經驗總結而來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以“主人公”“、發(fā)現(xiàn)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如在進行預防接種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對當地的婦幼保健所進行參觀,實地學習小兒的預防接種情況,之后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參觀經歷,對接觸到的一些疫苗種類進行總結列舉,由此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答案獲取知識,使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將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明顯的改善了教學質量[2]。
二、善于總結,強化學生記憶,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兒科護理學》這一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都是比較凌亂的,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記憶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同學都反應在課堂上都比較清晰,而課下就會很容易忘記,即使教師在筆記和板書以及授課方式等多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課下如果學生不進行認真的總結,依然會很快忘記課堂所掌握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善于總結,特別是針對一些重點內容的總結就顯得尤為必要。如在學習“小兒生長發(fā)育”相關知識時,將小兒的動作可簡單的概括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十會立,一歲能走二歲跳,三歲自己能穿衣”,這樣簡化的形式不僅有效地總結了相關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記憶[3]。所以,做到善于總結,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而且對增進學生學習興趣也發(fā)揮出了重要幫助。學生在掌握了所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掌握了一些快速記憶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和歸納,將《兒科護理學》中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地“串、并聯(lián)”,將知識系統(tǒng)化,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三、啟發(fā)質疑、調動學生求知欲
學習開始于思考,而思考又源自于疑問。學生對于某一新鮮事物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思維興趣的激發(fā)也有著一定的幫助[4]。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抓住時機,進行巧妙的設置疑問,對于一些疑難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有效地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授課過程要選取一些臨床上的實際案例,結合臨床實踐,引入一些趣味性話題,引導和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根據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完成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問題的成功解決也帶給了學生一定的成就感,促進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夠促使學生保持一種高度的學習熱情參與到后期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如在進行新生兒疾病護理相關知識時,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新生兒哭鬧減少是否表示病情出現(xiàn)了好轉?”問題的提出,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積極的參與課堂討論、各抒己見,在總結學生結論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闡述患病小兒出現(xiàn)哭鬧的原因,并以此來正確的判定小兒哭鬧的情況,這給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根據這一形勢進行更深入的引導,對于所出現(xiàn)的“小兒哭鬧減少”的癥狀切忌不可麻痹大意,要學會認真觀察和分析,因為在臨床中也有不少患兒病情加重而出現(xiàn)哭鬧減少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和解決,賦予了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課堂更多的生動活躍的氣氛,有效地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不僅有效地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樂意參與其中,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束語
通過對《兒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學習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對于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還需要明白,學生學習興趣長久的維持下去以及將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邮綄W習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正視學生實際現(xiàn)狀,努力挖掘對教育而有利的因素,并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方能逐步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曉春,孫海燕.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習興趣——淺談《兒科護理學》課程的興趣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273+322.
[2]高玲.如何激發(fā)中專護理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20):2735-2736.
[3]陳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護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護理研究,2010(20):1862-1863.
[4]辛泉榮.淺談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11):90-91.
作者:宋暉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護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