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兒科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患兒治療過程中加強其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常規護理雖然能夠保證患兒順利完成治療,但是護理質量欠佳,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難以滿足患兒管理需要。近年來,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它的實施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1]。為了探討風險管理和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護理效果,筆者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浙江省紹興第二醫院收治的200例兒科疾病患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0例患兒,根據不同護理管理方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實驗組男65例,女35例;年齡3.7~11.9歲,平均(7.8±2.4)歲;發病到入院護理時間為1.1~15.9d,平均(4.2±1.1)d。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3.6~12.0歲,平均(7.4±1.3)歲;從發病到入院護理時間為1.2~15.8d,平均(5.4±1.6)d。患兒家屬對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方法如下:入院后加強患兒常規護理,仔細詢問患兒家屬病史、臨床癥狀等,加強患兒日常護理,告知患兒家屬即將進行的治療方法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提高治療依從性。實驗組實施風險管理,方法如下:(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患兒入院后根據其實際情況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組員主要包括:護士、護士長及護師等,根據不同的專業技能、工作經驗等合理的安排職責;同時,加強患兒巡視監督,對存在的問題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提高患兒及家屬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2)風險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據患兒疾病的類型、臨床癥狀等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和觀念,提高風險事件的可控意識,并建立健全的病歷記錄。(3)健康教育。患兒入院時開展積極有效的宣傳教育,根據患兒性格等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4)藥物及設備管理。定期檢查患兒藥品和設備,保證各種儀器的安全有效性,并對設備等定期清洗和維修[2]。
1.3觀察指標
(1)由專門的人員對患者各項指標的恢復狀況、患者病房整潔度、患者有無褥瘡、患者的體位是否舒適等內容進行護理評分。共10項內容,每項10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2)采用心理質量評分表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分,評分表包括有無抑郁心理、有無焦慮狀態、對恢復健康的有無信心等內容。評分表有3個大項,若干個小項,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打分,分值0~100,得分越高,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好。(3)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分為5個維度,分別是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狀況,每個維度20分,總分100分。患者額生活質量越好,分數就越高。(4)采用自制的考卷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考核,考卷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及其家屬對健康掌握的知識越好。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方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治療護理質量、心理護理質量、生活護理質量、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0.05),見表1。實驗組3例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1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4.59,<0.05)。
3探討
兒科護理管理有別于其他護理管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兒年齡較小,情緒波動也相對比較大,護理管理過程中的一些不規范操作、輸液外滲及燙傷等,容易造成很多中風險事件,從而增加患兒二次傷害。傳統的護理管理雖然能夠改善患兒癥狀,但是管理效果不理想,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近年來,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風險管理比優勢較多,它從多方面、多層次的質量管理,使得護理指標標準能夠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風險管理過程中能夠做到“以患兒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減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和護理缺陷,能夠為患兒提供高質量、高水平、低價位的優質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善于采用全方位、全過程的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理效果。兒科護理管理中根據本科室實際情況、風險管理理念等,采取全面、全員的風險監督管理,通過建立監督小組,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并能夠做到及時解決,既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更加有利于兒科護理管理的實施,降低了護理風險發生率[3]。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護理質量、心理護理質量、生活護理質量、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0.05);本文結果還顯示實驗組3例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1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綜上所述,兒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效果理想,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邵淑芬,陳燕芬,李月霞,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實施與成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112-113.
[2]曾月嫦,麥海娟,馬夢玲,等.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38-39.
[3]鄭瑞鶯,梁遠關.風險防范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實施及效果評價[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3):368-369.
作者:梅妍 單位:浙江省紹興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