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護理風險是護理實踐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具有不確定性、損害性事件,它不僅給患者帶來危險,而且也給醫院帶來不利的影響[1]。兒科護理是一項高風險工作,與成人護理相比,極其容易產生護理糾紛。筆者通過對兒科二十余年臨床護理工作的總結,對易引起兒科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現報告如下。
1引起兒科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
1.1護理人員因素形成的風險
兒科臨床護理的難度大,家長對護士的期望值高,無論是病情觀察,還是技術操作,都需要護士有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心。在實際工作中,年輕護士多,臨床經驗不足,部分專業知識欠缺和技術操作不熟練;患兒多,工作量大,責任心不強,隨意簡化操作流程;護理實習生管理、帶教不規范,從而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
1.2意外因素形成的風險
患兒年紀小,活潑好動,在住院治療期間容易發生墜床、跌倒、燙傷、銳器損傷等不良事件。這種現象的發生有患兒自身因素;家屬沒有隨時看護好患兒的因素;護理人員宣教、巡視病房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兒科病房的危險環節防范薄弱,容易出現意創傷害的因素。
1.3患兒及家屬因素形成的風險
患兒年紀小,自身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發生醫院感染;患兒血管細小,再加上病情危重、肥胖、好動等因素,導致血管不易看清,易造成穿刺困難或重復穿刺的情況,增加感染機會;患兒及陪護者依從性低,造成治療護理方案的持續性中斷或檢查手段未及時實施,影響治療效果;小兒輸液時陪護者四處走動,增加了用藥錯誤和藥物污染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孩子意創傷害、走失的風險。
1.4溝通不到位因素形成的風險護患之間溝通少,護士未把患者及家屬迫切想知道的有關診斷、治療、預后、護理、管床醫生、管床護士等情況進行告知;語氣不佳,語言使用不當,醫學術語過多,從而產生概念上的誤解或不被理解;另外,交流的時間、地點不恰當,使患兒或者家屬產生不愿傾聽的情緒,甚至反感。
1.5工作環境因素形成的風險
住院患兒多,護理工作繁重、強度大;患兒哭鬧、陪護多,護士的工作環境嘈雜,家屬的要求高,有時還要在家屬的責罵聲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大大增加了護士思想壓力,在高壓的狀態下增加差錯發生的危險。
2防范措施
2.1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治療方案的不斷創新,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進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及新藥的適應證、不良反應、配伍禁忌、治療方案等,這些都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詳細的后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的知識,才能正確判斷治療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加強年輕護士法律法規、操作技能等相關知識的培訓,讓其自覺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增強法律意識;做好人文知識的培訓,培養年輕護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增強服務意識,避免由于責任心不強帶來的風險。加強護生的帶教和管理,帶教老師首先應向護生介紹科室的環境,疾病護理常規及兒科特殊的治療和護理,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范圍。工作中帶教老師應正確引導,全程監督,做到放手不放眼[2]。
2.2加強住院患兒的管理
告知患兒及家屬在住院期間應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病房的東西規范放置,避免使用燒水器及電飯煲,以免燙傷或電傷;針對患兒好動,無安全意識或安全意識不強的特點,加強病房薄弱環節的管理,督促陪護者看管好患兒,管床護士經常巡視病房,加強宣教,把風險降到最低或處理于萌芽狀態。
2.3做好醫院感染風險的防控
加強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的學習,加強年輕護士靜脈穿刺技術的訓練,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重復穿刺,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和手衛生制度。做好空氣、物體表面的清潔和消毒,不同病種的患兒分室收治,避免交叉感染;用后的器械及一次性醫療廢物及時收回,并分類處置。治療期間患兒避免外出,以防走失或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陪護者要帶患兒離開病房,必須執行請假制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告知陪護者患兒外出可能發生的風險,提高患兒及家屬的依從性。
2.4強化有效的護患溝通
護士為患兒進行各種護理操作前要告知此操作的必要性及方法,使之取得配合,同時告知家屬患兒的病情及所采取的治療措施等。向患兒及家屬告知遵醫的重要性,說明可能發生的意外、注意事項及處理技巧,做好健康教育,拉近護患距離,體現人性化服務理念,提前處理處于萌芽狀態的醫療護理糾紛。對護理人員進行一些相關的社會知識培訓,滿足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釋,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當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或醫院某些方面有意見時要及時予以解釋,以減少或者避免護患沖突的發生。
2.5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營造溫馨的工作環境
針對兒科病房患者多、工作量大的特點,護理管理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員,護士長動態安排人力資源,中午和夜間要增加護理人員[3],實施新老搭配,在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護士不至產生過度的疲乏、焦慮;合理布置病房,保持病房的溫馨、明亮,不要過度擁擠,做好患兒及家長的解釋工作,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積極的配合治療,避免對護士產生不必要的壓力。通過對臨床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強化和科室日常管理方面的不斷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兒科護理工作的風險,但由于工作的意外因素較多,護理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容易造成臨床護理風險的發生[4]。將風險管理引入到日常的管理中,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提高工作的熱情及主動性,使其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地與患兒家長溝通,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減少了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明剛,柳琪林.加強我國醫療風險監管,確保患者醫療安全[J].中國醫院,2005,9(5):24-26.
[2]王文英.淺談影響兒科護理質量的因素及護理對策[J].求醫問藥,2012,10(9):455.
[3]馬慧.兒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防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108.
[4]何孝晶.淺談兒科常見護理風險與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8):23-24.
作者:何雪 單位:安順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