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符號互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闡釋符號互動論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對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的符號互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涉及的符號類型主要包括來自教師的符號、來自學生的符號及來自教材(文本)的語言符號。符號互動類型主要包括教師符號與教材文本之間的互動、學生符號與教材文本之間的互動、教師符號與學生符號之間的互動、學生符號與學生符號之間的互動。應通過營造良好的互動情境,重視符號信息的傳遞方式,注重符號信息反饋等策略增強互動效果,全面提升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符號互動
1符號互動論的主要觀點
符號互動論又被稱為象征互動論,其研究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以及互動的方式和機制[1]。該理論認為符號互動是人類社會最典型的特征[2],正是由于人與人之間的符號互動導致了人類社會的形成,其中,符號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一種重要中介和工具[3]。其核心觀點為:“社會中的人創造符號、運用符號、通過識別他人使用的符號認識自我,同時對情境進行理解并做出反應,發生人際之間的行動,并建構穩定的行動模式與結構。”
2符號種類及特點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媒介,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下所開展的特定活動,包括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符號類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一是來自教師的符號,二是來自學生的符號,三是來自教材(文本)的語言符號[4]。其中,來自專業教師的符號主要包括教師的講解、提問、演示、姿態、儀表和其他表意的符號。它具有權威性、個體差異性大、個性化、傳播覆蓋面廣等特征,在整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學生的符號主要包括學生的實踐操作、演練展示、回答教師問題、主動提問、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各類測試的結果等,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操作不熟練、錯誤較頻繁、進步呈遞階性、表達不連貫、主動性欠缺、與教師理解存在誤差等方面。學生的符號信息同樣對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來自教材的符號主要包括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科書和參考書上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呈現的教學內容,其特點為規范性高、形式較為固化、內容繁縟、難度較大、部分內容時效性較差等。
3符號互動類型
3.1教師符號與教材文本之間的互動
這是教師利用頭腦中的符號與教材中的文本語言符號進行互動交融的過程[4]。這一互動過程看似是單向的,但實質上包含了雙向層面:一方面,教材文本借助文字或圖片等符號形式將所蘊含的意義傳遞給教師,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等產生重要影響[5]。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篩選、識記、歸納、提煉、深化等思維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把握,不斷深化教材文本的符號意義,并結合課程培養目標、學生實際情況、教學設施條件等將教材文本轉化為教師自身的教學符號,進而傳遞給學生。
3.2學生符號與教材文本之間的互動
這一過程的形成機制類似于教師符號與教材文本符號之間的互動機制[5],也是一個雙向層面的互動。一方面,教材文本以文字或圖片等符號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和信息[5],從而影響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熟悉程度,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改變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在自己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對教材文本中的各類符號進行篩選,并基于自身知識能力結構和認知水平解讀相關內容,不斷深化對教材內容的認識。
3.3教師符號與學生符號之間的互動
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互動方式,這一互動基于教材文本這一媒介來展開。教師根據自身理解編碼轉譯教材內容,借助講解、提問、演示、身體儀態語言等符號方式將轉化后的教材內容傳遞給學生。教師要隨時接受學生的符號反饋,解讀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以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要在對教材文本進行初步了解的基礎上認真接收教師傳遞的符號信息,并基于自身知識能力結構和認知水平編碼轉譯這些符號信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
3.4學生符號與學生符號之間的互動
這一互動指的是不同學生之間就教學相關問題所展開的溝通交流,其互動方式主要包括協作互助、辯論探討、相互競爭等。其互動效果主要取決于符號信息傳遞的方式和互動的具體情境。若應用得當,這一互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深化認識,促進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個體自信心等個性品質的形成。
4符號互動策略
4.1營造良好的互動情境
情境因素是教學過程中符號互動的重要變量,誠如符號互動論的早期代表人物托馬斯所述:“人們相互調適的過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個人或群體對于所處客觀環境的反應。”[6]因此,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開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師生觀,打破以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言堂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有利于師生互動的課堂情境,建立暢通的師生符號互動信息渠道,使學生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4.2重視符號信息的傳遞方式
符號信息的傳遞方式會對傳遞效果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各主體一定要特別重視符號信息的傳遞方式。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高專業能力,教學過程中盡量以平等的姿態面對學生,通過精練準確的語言、富于啟發式的提問、生動形象的演示以及富于個性化的儀態語言來詮釋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把握要點。學生應當以恰當的方式向教師傳遞自己的符號信息,使教師能夠及時接收到自己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幫助自己改進提高。在生生互動方面,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分工明確、責任分明的基礎上,要注意培養學生勇于擔當、樂于奉獻、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使其積極主動地承擔任務、加強協作。
4.3注重符號信息反饋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特別重視信息反饋,在內部建立順暢的信息反饋渠道,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具體包括兩個層面:第一,使教師和學生有合理的途徑傳遞自己的反饋信息,并且能夠及時有效地傳遞自己的反饋意見。第二,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快速獲取對方的反饋意見,并且能夠根據反饋意見及時作出調整。
參考文獻:
[1]劉轉青,劉積德.符號互動論視角下民族體育旅游中的主客互動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17,2(06):80-84.
[2]周琴.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師生沖突[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2):47-50.
[3]朱引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互動策略———基于符號互動理論的視角[J].黨史博采(理論),2018,(03):70-71.
[4]夏永庚.透視課程生成:符號互動論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09,(07):23.
[5]劉轉青,楊柳,劉積德.基于符號互動論的體育課程生成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30):82-84.
[6]賈春增.外國社會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作者:賀啟令 單位: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