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磁共振診斷惡性腫瘤的準確性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診斷前列腺惡性腫瘤準確性。方法: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經(jīng)病理或穿刺活檢證實為前列腺癌2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對照組,選擇25例健康體檢者為健康組,均行前列腺磁共振平掃、彌散加權成像及增強掃描,并結合感興趣區(qū)測量表觀彌散系數(shù),評價磁共振診斷前列腺惡性腫瘤的準確性。結果:前列腺癌T2WI上外周帶表現(xiàn)為局灶性或彌漫性信號減低區(qū),部分表現(xiàn)為較大的低信號腫塊或結節(jié),累及中央腺體。中央腺體則表現(xiàn)為較大的低信號結節(jié)影,邊界模糊,難以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鑒別。彌散加權成像病灶信號明顯低于周邊正常組織,不會隨b值變化而變化。觀察組中央腺體、外周帶表觀彌散系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和健康組,P<0.05。結論:在前列腺惡性腫瘤診斷中利用磁共振加權成像及表觀彌散系數(shù)可有效鑒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診斷價值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腫瘤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經(jīng)病理或穿刺活檢證實為前列腺癌2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對照組,選擇25例健康體檢者為健康組。三組患者均為男性,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6歲~75歲,平均年齡為(42.16±6.3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8歲~76歲,平均年齡為(42.94±5.93)歲;健康組患者年齡為30歲~72歲,平均年齡為(41.77±6.29)歲。三組患者基本資料經(jīng)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
三組患者均行磁共振檢查,選擇GEHDXT3.0T作為診斷儀器,檢查序列及參數(shù):oAxDWIB=1000,oAxT1FSETR=380,TE=8.5,oAxFST2TR=2920,TE=85,oSAGT2TR=2920TE=85。
1.3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患者前列腺中央腺體、外周帶等位置表觀彌散系數(shù);觀察三組患者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彌散加權成像特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彌散加權成像特征分析
25例健康體檢者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為前列腺大小均正常,T2WI上外周帶顯示均勻一致的新月形高信號,中央腺體為均勻的低信號,分界清楚。25例良性前列腺患者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為前列腺伴隨不同程度的增大,主要為中央腺體增大,T2WI上信號不均勻,呈現(xiàn)多個大小不等的高信號或低信號結節(jié),且可觀察到低信號假包膜環(huán),外周帶則表現(xiàn)出受壓變薄,T2WI上為均勻高信號,部分可觀察到片狀或彌漫性低信號。25例前列腺癌T2WI上外周帶表現(xiàn)為局灶性或彌漫性信號減低區(qū),部分表現(xiàn)為較大的低信號腫塊或結節(jié),累及中央腺體。中央腺體則表現(xiàn)為較大的低信號結節(jié)影,邊界模糊,難以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鑒別。25例健康體檢者彌散加權成像外周帶表現(xiàn)為均勻高信號,中央腺體信號明顯低于外周帶,界限清楚,但隨著B值增大,兩者信號差別減少;25例良性前列腺患者彌散加權成像中央腺體表現(xiàn)為不均勻信號區(qū),不會隨b值變化而變化;25例前列腺癌患者彌散加權成像病灶信號明顯低于周邊正常組織,不會隨b值變化而變化。
2.2三組患者前列腺中央腺體、外周帶等位置表觀彌散系數(shù)比較
分析表1可知,觀察組中央腺體表觀彌散系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和健康組,t=5.75,t=8.12,P<0.05。對照組中央腺體表觀彌散系數(shù)低于健康組,但比較無明顯差異,t=1.89,P<0.05。觀察組外周帶表觀彌散系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和健康組,t=4.19,t=5.15,P<0.05。對照組外周帶表觀彌散系數(shù)低于健康組,但比較無明顯差異,t=0.53,P<0.05。
3討論
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患者數(shù)量明顯增加,對其的診斷和治療受到重視。如今影像學診斷技術應用較為普遍,如X線、B超等,但在前列腺腫瘤疾病診斷中存在一定的限制,而MRI應用在前列腺癌早期診斷中,能夠通過彌散加權成像反應活體器官或組織中水分子的隨機擴散運動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觀察到擴散區(qū)域,為區(qū)分外周帶與中央腺體提供可靠依據(jù)[1-2]。由于外周帶具有腺體豐富,間質(zhì)成分稀疏、平滑肌含量少等特征,而中央腺體則具有含量少、外形不規(guī)則等特征,且前列腺腫瘤組織主要由細小、緊密排列的腫瘤性上皮細胞構成,通過磁共振診斷,可明確腫瘤及相關位置[3-4]。中央腺體則表現(xiàn)為較大的低信號結節(jié)影,邊界模糊,難以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結節(jié)鑒別。彌散加權成像病灶信號明顯低于周邊正常組織,不會隨b值變化而變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央腺體、外周帶表觀彌散系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和健康組,P<0.05,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組織上皮細胞主要分泌蛋白參與上皮細胞的分化,促進前列腺大量增殖,腺體內(nèi)液性成分增多,導致水分子彌散運動增強。而腫瘤上皮和腺管結構破壞,導致腺泡結構被腫瘤上皮取代,導致腺體內(nèi)黏液無運動空間,降低表觀彌散系數(shù)。綜上所述,磁共振診斷前列腺惡性腫瘤準確性的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宋惠貞,張林.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與擴散張量成像對前列腺中央?yún)^(qū)良惡性結節(jié)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7,25(7):550-554.
[2]梁潔,季建偉,樊子健,等.3.0T磁共振T2WI聯(lián)合DWI及DCE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磁共振成像,2016,7(5):337-341.
[3]陳陽,陽青松,王馨蕊,等.多參數(shù)磁共振成像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7,38(2):212-219.
[4]趙蓮萍,高鵬,張文文,等.3.0T多參數(shù)MRI對前列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4(10):778-782.
作者:崔萍 單位: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