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婦產科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國內外醫院內感染發生率均呈明顯上升,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前經濟發達的國家院內感染率為3%~5%,發展中國家占10%~20%,我國醫院內感染率為9.7%,醫院內感染不僅給患者增添了新的痛苦,而且影響了病床周轉率和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醫療質量[1]。婦產科是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科室,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感染因素,如何針對這些感染因素采取有效護理措施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對在本院住院的1824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其感染因素,并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婦產科住院治療的患者共1824例,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婦科組1184例,年齡11~78歲,平均38.3歲;產科組640例,年齡20~41歲,平均29歲。
1.2方法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的診斷標準,回顧性分析婦科和產科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及不同生理期感染分布等因素。
2結果
2.1婦產科感染情況分析本院婦產科共出現58例感染患者,總感染率為3.2%,其中婦產組46例(3.9%),產科組12例(1.9%)。
2.2婦產科感染部位分布情況婦產科感染部位中最高的是呼吸道,占總感染人數的39.7%。婦科組患者中感染部位中最高的也是呼吸道,占本組感染人數的43.5%,而產科組中感染部位最高的是切口,占本組感染人數的33.3%。
2.3婦科組各生理期感染情況分布婦科組中結婚后婦女發生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尤以絕經后婦女感染率最高,占本組感染人數的54.3%,其次是結婚后至絕經前婦女,占37.0%,而結婚前婦女的感染率明顯更低。
3討論
患者對住院期間的感染問題越來越關注,而人員流動頻繁的婦產科則是醫院內感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婦產科總感染率達3.2%,其中婦科組感染率為3.9%,產科組感染率為1.9%,凸顯了婦產科醫院內感染趨勢的嚴峻。
3.1感染因素分析
3.1.1感染部位由表1可知,婦產科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為第1位,占總感染人數的39.7%,其中婦科組中更高達43.5%,是婦科患者的最主要感染因素。主要原因有:(1)患者長期臥床,經常躺在床上不愿意翻身,導致痰液聚集在氣道當中,再加上醫院病房內的空氣受到污染,病后抵抗力下降,最終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生;(2)探訪人員過多,增加病房內的空氣污染,易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而切口感染在產科組感染中排第1位,占33.3%,在總感染人數中僅占10.3%,比例不高。主要原因為:(1)與手術密切相關,產婦在分娩期間能量消耗過大,生產過程中有失血現象,導致產婦的身體機能有所下降,易致感染的發生;(2)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產婦產后不擦身,不洗澡,這種“坐月子”的習俗亦導致切口容易受到感染;(3)在手術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沒有嚴格按照無菌規定進行操作,導致患者發生感染。其中泌尿道感染在婦產科感染中為第2位,占總感染人數的25.9%,也是很常見的主要感染因素。主要原因為:(1)常規的肛診及經陰道檢查是感染的最重要原因;(2)導尿與留置尿管,其中導尿的時間越長,受到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
3.1.2生理期感染情況由表2可知,在不同的生理期,絕經后婦女感染率最高,占總感染人數的54.3%,比其他各生理期的感染總和還多,主要原因有:(1)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情緒波動大,易致免疫力下降,加上病后身體虛弱,從而更容易導致感染的發生;(2)絕經后陰道分泌物減少,陰道內環境失衡,不能有效抵御外來病菌侵襲,也易導致感染;(3)絕經代表年齡的增大,隨著年齡增大,各方面機能減退,也是容易被感染的主要原因。這與相關報道一致。
3.2感染護理措施雖然感染發生的因素很多,但可以通過加強宣教力度和規范護理操作來予以控制和減少。首先,改善病房環境,加強病房消毒管理制度,病房堅持消毒隔離制度,保持房間清潔,定時空氣消毒,開窗通風,增加空氣流通。減少親友探視頻率,以減少細菌數,提高病房空氣質量。其次,對于切口疼痛、麻醉等因素而使術后咳嗽受到限制或減弱的患者,要及時協助其翻身拍背,鼓勵其早期咳嗽排痰,以避免肺部感染,從而改善呼吸道感染情況。而且,要降低感染概率,不僅要盡量減少肛門和陰道檢查的次數,而且在進行檢查的時候要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并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此外,還要積極治療陰道炎等慢性疾病。最后,對于絕經后的婦女患者,由于年齡普遍偏大,除了在規范常規的護理措施基礎上,還應該護理做到更細致,更人性化,從而降低感染率。
綜上所述,如今院內感染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怎樣控制婦產科醫院內感染,需要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作為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加強宣教力度和規范護理操作,更應該努力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
作者:謝麗晶 單位: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