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鏡手術治療腫瘤效果及免疫功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及抗體免疫的功能分析。方法將2016年7月~2018年3月前往本院行腹腔鏡手術的84例卵巢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組方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血清生殖激素、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等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的LH、FSH、E2等血清生殖激素水平,IL-6、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CD3+、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以及胰高血糖素、COR、β-內啡肽等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炎性因子與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關鍵詞:卵巢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臨床效果
卵巢腫瘤為婦科腫瘤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且七成以上卵巢腫瘤為良性腫瘤。卵巢良性腫瘤中高發的類型有卵巢纖維瘤、成熟畸胎瘤、漿液性囊腺瘤等。現今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主要方式為手術,其中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為臨床選擇最多的兩種手術方式。相關研究證明,兩者相比較,腹腔鏡手術創口較小、出血量較少、預后恢復速度較快,近些年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型手術中[1]。本文為探究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血清生殖激素、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的影響,作出該項研究,現將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7月~2018年3月前往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行腹腔鏡手術的84例卵巢良性腫瘤患者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5.51±6.20)歲;8例成熟畸胎瘤、13例卵巢纖維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漿液性囊腺瘤;瘤體所在位置:左側23例,右側1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6.13±6.88)歲;11例成熟畸胎瘤、13例卵巢纖維瘤、10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漿液性囊腺瘤;瘤體所在位置:左側25例,右側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卵巢良性腫瘤患者;患者及家屬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并簽訂同意書;符合腹腔鏡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患有其他系統疾病或其他器官惡性腫瘤患者;卵巢功能異常、合并內分泌疾病患者;手術前三個月接受糖皮質激素、化療藥物、免疫調節劑治療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治療,方法如下: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麻醉方式選腰硬聯合麻醉。切口選擇下腹部位置,縱向切入皮膚表層直至腹膜被切開,以便暴露卵巢腫瘤所在位置,提起卵巢腫瘤后,拉直患者骨盆漏斗韌帶,利用鉗夾夾住卵巢基底部、卵巢固有韌帶及系膜,將腫瘤清除干凈后交叉縫合切除物殘端,使用連續縫合法縫合兩側腹膜,最后觀察是否有殘留、出血情況,確認無誤后縫合切口,手術完成。手術后約1w時間可拆線。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如下:手術體位與麻醉方式與對照組相同,患者頭部位置水平高于腳部,將腹針刺入臍孔部,開通CO2氣腹,壓力控制在13mmHg為宜,置入腹腔鏡及10mm套針,并在對側腹部相同位置和右麥氏點置入5mm套針,以便卵巢及腫瘤充分暴露在外,若腫瘤過小,可使用鉗夾將其夾住,同時用電凝將卵巢系膜、卵巢系膜關聯韌帶切除,套扎并固定韌帶殘端,隨后游離、切除腫瘤;若腫瘤過小,可先抽取腫瘤內體液,最后游離切除腫瘤,切除腫瘤后,觀察是否有出血現象,確認無誤后,取出腹腔鏡,排干凈氣體,進行縫合。兩組患者在術后均接受抗感染治療及常規護理。
1.3觀察指標
從LH、FSH、E2;IL-6、CRP、TNF-α;CD3+、CD4+、CD8+、CD4+/CD8+;胰高血糖素、COR、β-內啡肽參數指標中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手術方式后血清生殖激素、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采用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酶聯免疫試劑盒,檢驗炎性因子與β-內啡肽;采用流式細胞儀(上海普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BDFACSAriaII)檢驗CD3+、CD4+、CD8+、CD4+/CD8+水平;采取放射免疫法檢驗COR和胰高血糖素[2]。
1.4統計學方式
該項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需數據,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與炎性因子水平
血清生殖激素對比,觀察組的LH、FSH參數指標高于對照組,E2低于對照組(P<0.05);炎性因子對比,觀察組、IL-6、CRP、TNF-α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情況與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
免疫功能指標對比,觀察組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神經內分泌激素對比,觀察組胰高血糖素、COR、β-內啡肽低于對照組,數據存有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都在臨床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在治療卵巢良性腫瘤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創口較大、縫合技術繁雜、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內分泌調節混亂、術后疼痛強烈、術后疤痕明顯等缺點,在手術方式選擇上已不是首選標準。腹腔鏡手術是近些年新型的外科手術方式,其優勢在于腹腔鏡鏡頭有放大作用,可準確勘察到手術區域以及其細小損傷組織部位,視野清晰[3]。此外腹腔鏡手術是以套針(Trocar)作為搭建支架切入腹腔內部,從而避免了手術器械對腹壁結構造成摩擦性的損傷,且套針(Trocar)僅會造成直徑約0.5~1.00cm的傷口,腹腔內手術操作完成后,只需通過一針縫合便可關閉切口,操作簡單,創口小。人體內部發生感染、損傷、炎癥時,機體會激活免疫系統,產生且會大量釋放出TNF-α炎性因子,其炎性因子與多種細胞產生作用,激發出IL-6活性,引起級聯發應,致使發生機體炎性反應,進而造成細胞及組織受到損傷。此外,IL-6作為細胞因子,可誘導肝細胞的合成及CRP的合成與分泌,CRP作為一種較為重要的急性反應蛋白,手術所造成的損傷程度與其成正比關系[4]。相關研究數據表明,IL-6也與手術所造成的損傷程度成正相關,因此兩者均能成為反映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到,觀察組IL-6、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對機體損傷免疫系統損傷較小,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臨床表明,免疫功能與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對體內環境變化反應敏感,可作為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評價指標[5]。相關研究指出,手術治療會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從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到觀察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術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程度比傳統開腹手術低,免疫功能恢復速度較快。此外臨床研究發現,機體的受外界刺激所發生的應激反應與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呈正向關系。本次研究結果得到,觀察組胰高血糖素、COR、β-內啡肽低于對照組,表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對術后患者的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影響較小,能有效緩解手術對患者所造成的應激反應。綜合上述闡明,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治療效果顯著,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宗玫.腹腔鏡手術治療良性卵巢腫瘤的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與神經內分泌功能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7(4):60-62.
[2]馬汝嬋,畢紅,曹森楊.不同術式治療老年良性卵巢腫瘤患者對T細胞亞群及神經內分泌功能影響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0):4308-4311.
[3]王云潔,張書筠.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對內分泌水平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4):819-821.
[4]張文妍,馮仰偉,高平,等.腹腔鏡手術用于盆腔炎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16):115-115.
[5]楊小英.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對老年良性卵巢腫瘤患者神經內分泌功能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6,29(34):65-65.
作者:狄華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