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鏡術和開腹手術對脾功能療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脾切除術(LS)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所致脾功能亢進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該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5例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LS組(15例)和開腹脾切除術(OS)組(20例)。對比分析2種手術方式的各項評價指標。結果LS組15例患者手術13例獲得成功,2例中轉開腹手術;OS組20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S組患者住院時間、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OS組,但手術時間明顯長于OS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OS比較,LS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掌握好手術適應證,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患者行LS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須有嫻熟的腹腔鏡技術、良好的配合。
[關鍵詞]腔鏡技術;肝硬化;脾功能亢進;高血壓,門靜脈
1991年DELAITRE和MAIGNIEN首次報道腹腔鏡脾切除術(LS)[1]。LS因其創傷小、對生理功能干擾輕、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諸多優勢迅速得到接受和推廣應用。然而,對于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患者,由于脾臟腫大,質地硬脆,脾蒂血管增寬、迂曲,操作空間小等特點,增加了LS的手術風險和難度,較易出現術中出血及胰尾損傷的情況,中轉開腹手術率較高[2-4]。本院在順利開展LS治療脾臟占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病基礎上,進一步對15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患者實施了LS,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本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5例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LS組(15例)和開腹脾切除術(OS)組(20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診斷標準[4];(2)B超檢查提示肝硬化伴脾腫大;(3)無手術禁忌證;(4)術前簽署書面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凝血功能嚴重障礙或出血傾向、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器官性疾病。LS組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齡20~64歲,平均(42.3±11.5)歲;脾臟長徑16~25cm,平均(18.25±4.11)cm;外周血白細胞計數0.7×109~3.9×109L-1,平均(1.36±0.51)×109L-1;血紅蛋白50~110g/L,平均(76.4±9.8)g/L;血小板計數5×109~43×109L-1,平均(14.3±3.5)×109L-1;肝功能ChildA級12例,B級3例。OS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齡25~70歲,平均(44.1±12.7)歲;脾臟長徑17~30cm,平均(19.63±5.21)cm;外周血白細胞計數0.9×109~2.5×109L-1,平均(1.26±0.41)×109L-1;血紅蛋白45~120g/L,平均(78.4±8.7)g/L;血小板計數3.5×109~31×109L-1,平均(16.3±2.5)×109L-1;肝功能ChildA級16例,B級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儀器腔鏡下切割吻合及一次性釘匣,生產企業:Covidienllc,人名稱:柯惠醫療器材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型號規格:EGIAUSTNDEndoGIAUltraUniversalSteplar。批號:P6L0372X。
1.2方法
1.2.1LS手術方法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體位采取右側斜臥位30°,頭高腳低30°。主刀及第一助手站在患者右側,第二助手站在左側,電視屏幕置于患者左側。通常取臍上觀察孔(A),主操作孔(B)位于左鎖骨中線脾臟下緣略向上2~3cm,輔助操作孔(C)位于劍突下左鎖骨中線右側,輔助操作孔(D)位于左腋前線平臍水平(圖1)。首先用超聲刀離斷胃結腸韌帶進入小網膜囊。然后離斷脾胃韌帶到脾上極,脾上極的胃短血管較短,且位置深在,對于容易顯露者可使用威克夾夾畢后再用超聲刀離斷;若顯露胃短動脈困難,可暫不予處理,待處理脾蒂時由下至上再離斷更為安全。如遇出血,可暫用紗布壓迫止血。用超聲刀離斷胃結腸韌帶無血管區,助手用抓鉗將胃向右上方牽拉,暴露脾胃韌帶。離斷完脾胃韌帶后,在胰腺上緣找到增粗的脾動脈,用分離鉗游離后,用Hemo-Lock夾夾閉。用超聲刀依次離斷脾結腸、脾腎及脾膈韌帶,暴露脾門。在脾周韌帶充分離斷脾蒂完全游離的狀態下,解剖脾門血管,將其與胰尾分離。于左腋前線平臍處的主操作孔更換1.2cm的套管針,置入直線切割吻合器(endo-Cutter/endo-GIA),離斷脾蒂(圖2)。擴大左上腹主操作孔至3~4cm,將取物袋置入腹腔,將脾臟移入取物袋,將袋口拉出腹壁,用卵圓鉗將脾臟夾碎后分塊取出。用生理鹽水沖洗脾床,注意檢查無活動出血,脾床填塞微纖維膠原蛋白,脾窩放置引流管,由左腋前線操作孔引出,縫合各穿刺孔。
1.2.2OS手術方法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常規取左腹直肌切口。術中分離脾胃韌帶、脾結腸韌帶、脾腎韌帶等脾周圍韌帶,暴露脾門,分別結扎脾動脈及脾靜脈,避免損傷胰腺尾部,完整切除脾臟。用生理鹽水沖洗脾窩,術區徹底止血,留置脾窩引流管,逐層關腹。
1.2.3術后處理方法LS組術后早期停止胃管,開始進半流食,OS組根據患者排氣情況停止胃腸減壓。術后ld腹腔引流液測淀粉酶,連續2次陰性可拔出引流管;術后每3天測1次血小板,若血小板大于300×109L-1,則口服腸溶阿司匹林或雙嘧達莫抗凝治療。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LS組15例患者手術13例取得成功,其中1例為術中出現難以控制的出血后中轉開腹手術,1例為脾周粘連嚴重無法分離而中轉開腹手術,術后無腹腔出血、胰漏及腹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全部治愈出院。OS組20例患者手術后1例發生胰漏,3例出現脾窩積液腹腔感染等并發癥,后經穿刺引流治愈出院。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S組患者住院時間、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OS組,但手術時間明顯長于OS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自1991年LS被報道以來,LS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推廣應用并被廣泛接受。隨著器械的改進及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外科醫生經驗的積累,LS的適應證逐漸擴大,已成為治療各種脾臟疾病的“金標準”手術[5-6]。據國外數據統計,較大的醫學中心,LS占擇期脾切除的比例已從最初的14%升至75%[7]。但對于肝硬化患者腫大明顯的脾臟是否適合行LS目前還存在爭議[8-11]。LS有關并發癥中最常見的是出血,這可能有3個常見原因:(1)較大的脾門血管和胃短動脈或其分支血管出血[12]。(2)不危及生命的出血,但血液的迅速聚集會模糊手術視野,妨礙操作。通過威克夾夾閉或超聲刀止血,這類出血較容易被控制。(3)較大的血管出血。這類出血可能需要立即中轉開腹手術,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細致解剖動脈與靜脈,防止損傷脾門血管。起源脾實質的出血不是太危險,可通過夾閉血管、超聲刀或紗布填塞加壓處理。LS另一個可能的并發癥是胰尾損傷[13-15]。適當的解剖、正確的使用切割閉合器可避免此問題。隔肌穿孔是另一種常見并發癥,解剖脾上極時,一個小的穿孔可因為氣腹的存在迅速放大,造成氣胸。有學者報道,LS的并發癥還有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切口感染等[16]。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LS組和OS組的臨床療效,發現LS有不可替代的優勢,2組術中出血量無明顯差異,且隨著手術技術的成熟,LS的手術時間有逐漸縮短的趨勢;但從患者的住院時間及進食時間上看,LS組明顯優于OS組。作者認為,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患者行LS的適應證為:(1)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臨床診斷明確,無嘔血、黑便病史,白細胞計數小于2.0×109L-1,血小板計數小于30×109L-1;(2)胃鏡提示食管胃底靜脈輕至重度曲張,紅色征陰性;(3)肝功能ChildB級以上;(4)無左上腹手術史。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但隨著技術應用的成熟,手術適應證可逐步放寬[17]。
還有一個人們較為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腹腔鏡中轉開腹手術[18]。國內學者臧宏等[19]的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巨脾切除術中轉開腹手術率將近9%,該研究指出,在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的操作技術是影響中轉開腹手術率的關鍵。在本研究中,LS組患者中轉開腹手術的2例患者就是由于強行分離脾動脈而造成其下方的脾靜脈出血所致,因此,對于脾動脈顯露不清楚者,切忌強行操作,以防損傷脾靜脈而導致中轉開腹手術。另外,術前評估也很重要,術前患者需進行上腹部增強CT及B超等檢查,術前對患者的脾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術中再次了解患者腹腔具體情況,若腹腔鏡手術無法完全切除脾臟,則需要及時中轉開腹手術[20]。主刀醫生應熟悉超聲刀、氬氣刀等相關止血設備,在手術過程中,一旦出現大出血,要用紗布及時壓迫處理。手術過程中術者必須要細心、耐心,要確保各種因素在可控范圍內。對于腹部有手術病史的患者,在直視下做小切口后進行腹腔刺穿,然后再建氣腹,能夠有效避免其他器官損傷。術中游離出脾動脈并結扎,巨脾體積有所縮小可使操作空間增大,同樣可提高手術的可行性[21]。總結術中手術技巧,作者的經驗是:(1)胃短血管的處理要謹慎,若處理不好導致中轉開腹手術可能性很大。建議血管完全夾閉后用超聲刀離斷;對于顯露困難的脾上極,可暫緩處理,如遇出血,可用紗布壓迫止血。(2)要與腹腔鏡操作熟練的助手配合手術。LS中暴露非常關鍵,需要第一助手提拉脾臟和胃腸組織從而得到良好的手術視野,才能保證術者順利操作,進而保證手術安全。(3)脾蒂處理方法有一級脾蒂離斷法和二級脾蒂離斷法2種,各有優缺點,對于初次開展LS的醫生來說,盡可能采用直線切割吻合器行二級脾蒂分離法,雖然增加了一些費用,但縮減了手術中的流程和時間,避免因尋找分離脾動、靜脈而造成的副損傷和出血,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本組無使用直線切割吻合器的相關并發癥。總之,與傳統OS比較,從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中大出血及術后再出血的情況看,LS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掌握好手術適應證,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的患者行LS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須有嫻熟的腹腔鏡技術、良好的配合和必要時果斷的中轉開腹手術。
作者:劉江偉 黃建釗 柳嚴 趙鵬偉 劉延 田利 王歐 李強 單位:貴州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