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在骨科的效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護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促進人的身心疾病康復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科學。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正從以前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轉變。而優質護理服務則是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基礎上,努力為患者提供無縫隙、連續性、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骨科病人存在著病種復雜,患者年齡跨度大,治療方法各異,康復時間較長,自理困難等問題,一直是醫患問題較多的科室。因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是具有一定臨床意義的。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36例骨科患者為觀察對象,將患者分為小組制護理模式、組內責任制護理模式兩組。每組18人,男21例,女15例,年齡在24—81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小組制護理模式:由1組護士對1組病人實施全部的護理服務,組長對這組病人的各項護理的落實負責。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視病情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等;根據病情正確安置病人體位,保持關節功能位;對骨折患者應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動,協助或鼓勵指導患者進行被動或主動的功能鍛煉;對長時間臥床的病人,注意預防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關節僵直等并發癥的發生;指導患者進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鈣質豐富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根據病人情況,做好心理護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出院指導。
1.2.2組內責任制護理模式:由1組內每名護士分別6-8位病人的各項護理服務,責任護士對所包病人的各項護理負責。在進行小組制護理模式的基礎上,每日對各個病房進行空氣質量管理,將各個病房的窗簾拉開、窗戶打開;減少病室閑雜人員出入,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進行晨間護理時,對患者進行仔細的檢查與病情觀察,如引流管是否通暢、切口敷料情況、局部皮膚受壓情況等。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安置體位,保持關節功能位,并準備適當的軟枕、等以固定患肢或受傷部位;主要包括協助醫師診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并及時作出護理診斷;隨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和不適;尋找合適的時機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康復指導、飲食指導等;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做到基礎護理技術專業化、基礎護理服務個體化、基礎護理服務人性化。并對患者出院所帶藥品的使用方法做出詳細明確的指導,對不同骨科疾病給予不同的出院指導處方,告知患者應該注意的事項,為病人發放科室聯系卡,定期電話回訪病人,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及提醒病人按時復診。
2結果
對兩組患者出院時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發出36份,收回36份,具有實際意義。小組制護理模式滿意度低于組內責任制護理模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組制護理模式的優勢是:護士能為病人提供整體的、連續、全程護理服務;便于雙人核對,確保病人安全;組長可靈活調配組內工作,便于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患者滿意度達到96.36%。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審視小組制護理模式,雖然滿意度很高,但責任護士所管病人數量多,病情知曉有欠缺,對病人的照顧程度會有所偏差。組內責任制護理模式的優勢是:護士即能獨立管理病人,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增強,又有組的概念便于雙人核對,確保病人安全;可靈活協調組內工作,便于應對各類事件;職責明確,不互相推諉。患者滿意度達到98%。以往功能制護理模式下,發藥,輸液,做基礎護理,護士們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對一個住院病人來說,他每天在不同的時候接觸到的是不同的護士,缺少了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如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將以往的縱向分工變為責任包干,每名護士專門負責固定的幾名患者,“承包”了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護理。加強了醫患交流的同時避免了醫患糾紛的發生。
4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有效地調高了患者的服務滿意度,避免了在住院期間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及醫患糾紛的發生,并提高了護士工作責任心。因此,優質護理模式在骨科護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