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帶教特點與現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實習生向臨床醫師轉變的重要階段,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教學環節,鍛煉實習生把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合格的臨床醫師的必經之路[1]。在臨床實習帶教中,根據每個臨床科室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帶教模式,對于醫學實習生熟悉并掌握臨床實踐十分重要,現將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臨床實習帶教體會報道如下。
1骨科臨床帶教特點
骨科疾病種類多,專業性強,較為抽象,常常需要以三維立體的方式理解,單純的課堂教學僅使醫學實習生熟悉理論知識,屬于死記硬背,不能使醫學實習生真正熟悉骨科,所以,需要在臨床實習期間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因此,實習帶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做一些改變,改變實習生以聽、記為主的學習方式,重視將文、圖、實物密切結合起來,充分理解骨科疾病。另外,骨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更新較快,實習生可能會產生疑惑,因此,在實習帶教過程中適當加入相關的新理論是必要的。骨科的臨床操作較多,如各種骨科疾病尤其是脊柱患者的體格檢查、各個部位的石膏固定術及關節腔穿刺等,同時注重臨床體檢與相關檢查的結合,避免因依賴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而放棄傳統的體格檢查,并可通過具體個案證實臨床病史和體格檢查的重要性[2]。教授實習生學會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去思考骨科疾病,熟悉骨科常用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常用操作的掌握,了解骨科前沿知識是骨科臨床實習帶教的主要目的。
2豐富臨床帶教模式
醫學理論知識學習常常是以大課的形式進行,實習生以被動的書本記憶為主,不能與授課教師達到主動的交流。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實習實行一對一的帶教模式,不僅增加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責任感,也有利于實習生的互動學習,同時也要求教師對教授方式進行改變,增加多樣性,提高實習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除了平時正常教學外,作者在臨床帶教中增加了病例個案討論和多媒體教學,以提高實習生對骨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病例個案討論是指在臨床上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病例或疑難病例單獨提出,從病因、病理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等方面做重點而深入的討論過程[3],其作為臨床治療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在臨床方面如疑難病例、手術前準備及死亡病例的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堅持每周2次的病例個案討論,旨在提高本科室醫師自身醫學素質。將病例個案討論放入實習生的臨床帶教中,不僅能激發實習生對于骨科的興趣,并指導實習生通過查閱專業書籍和文獻做討論準備,可有效調動其學習能動性,能夠使所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充分地與實踐相結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和立體化,培養并拓展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4]。
多媒體教學是應用視與聽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突顯清晰、客觀、生動和信息量大的優勢,對實習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現在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大課教學中,但較少應用于臨床實習帶教中,在臨床實習帶教中依托科室的硬件力量,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臨床帶教中,能夠充分調動實習生的積極性,加深實習生對骨科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思考和掌握,使抽象化的理論知識更加形象直觀化,充分理解骨科的理論知識。
3培養醫學實習生處理醫患關系的能力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逐漸激化,漸漸影響到醫患和諧和社會穩定。醫患關系的處理能力不在實習生的臨床教學目標和考核范圍內,但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實習生與患者的關系除了普通的醫患關系,還包括由于患者對于實習生的不信任和抵觸引發的醫患矛盾,譬如實習生在診察患者時會遇到患者的反感和拒絕,實習生與患者的關系會間接影響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所以,如何處理醫患關系也是臨床帶教的一個重要內容。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在臨床帶教中,教師的道德情操、學術水平及語言溝通會直接對實習生產生影響,所以,帶教老師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培養實習生的醫德醫風,教導實習生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并且教授實習生端正態度,學習溝通技巧,贏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的顧慮,為實習生將來進入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醫患溝通基礎[6]。同時在臨床實習中應加強醫學實習生的衛生法律觀念,履行自身對患者及社會的法律責任,并維護患者的利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4完善出科考試制度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要求在實習生實習完每個科室前均要進行出科考試,并將成績匯入畢業總成績中。目前臨床醫學教學考試過多依賴于理論考試,根據臨床實習注重實踐操作的特點,出科考試應反映實習生所在科室實習期間應用該科專業知識和運用所掌握的技能診治常見疾病的能力,也是督促實習生學習本科室理論和實踐操作的一條途徑[7]。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的出科考試設置是每名帶教老師選出1個較為典型的病例(與患者充分溝通,征得患者同意),由實習生隨機抽簽選題。由3名高年資主治醫師組成評分小組,考試內容包括:病史采集(25分)、病歷書寫(10分)、體格檢查(25分)、閱讀影像學檢查(15分)和提出治療方案(25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2005級和2006級畢業生的出科考試成績,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采用臨床實習帶教改革后的2006級實習生的各項成績及總成績均較以往帶教模式的2005級實習生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科考試能促使實習生不再投機取巧,能夠踏踏實實地實習,并且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能對骨科理論知識掌握的更牢固,臨床骨科操作技能更加熟練。總之,臨床實習帶教的目的是讓實習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骨科內容,通過對比2005級和2006級實習生出科考試成績的評估結果,認為臨床帶教實習改革后的帶教方法能使實習生對骨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