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的改良導尿程序療效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術前放置尿管的目的是避免損傷膀胱,防止術后尿潴留,是骨科術前準備的常規措施[1]。在實際過程中,患者術后1~3d拔出尿管后2周內偶有尿道出血、疼痛、泌尿系感染等現象發生,如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引起了高度關注[2]。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對手術留置尿管患者的導尿程序進行改良,收到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治療需留置導尿的患者480例,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45.6歲;留置尿管時間1~3d,平均時間26h,于拔除尿管后2周內評價。2組在年齡、手術方式、留置尿管時間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480例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改進后導尿操作流程;對照組采用常規導尿流程。對照組操作:首先打開無菌導尿包倒入2%碘伏消毒液,用20ml注射器抽取無菌鹽水20ml,將5ml無菌鹽水注入到治療碗內,操作者帶無菌手套按常規操作,用2%碘伏消毒外陰后,用無菌鹽水消除尿管上的環氧已烷,后用石蠟油潤滑尿管,用血管鉗夾持尿管對準尿道口輕輕插入尿道,見尿后再插入7~10cm,向水囊內注入無菌鹽水15~20cm,妥善固定尿管。觀察組操作的不同點:(1)按常規消毒外陰,然后帶上無菌手套后先將尿管與一次性尿袋連接,(2)用2%碘伏充分潤滑整個尿管,然后用血管鉗夾持尿管對準尿道口輕輕插入尿道,見尿液后再插入7~10cm,向水囊內注入無菌0.9%氯化鈉溶液15~20cm,妥善固定尿管,其他操作按常規步驟進行。導尿耗材:2組均采用江西3L醫用制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14號無菌導尿管和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引流袋及供應室消毒滅菌的無菌導尿包。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導尿2周內有無尿道疼痛,尿道出血,膀胱刺激征、混濁的血性尿液、尿道口異常分泌物及發熱等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從導尿到拔出尿管2周內分別進行評定并記錄,過程中嚴格記錄不良事件,觀察有無尿管黏膜的損傷、尿管脫出等現象。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評定為患者自導尿至拔出尿管后2周內的記錄,觀察組較對照組在疼痛、尿道出血、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3討論
導尿是骨科手術的常規措施,如果不注意導尿操作程序的過程管理,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留置導尿會削弱宿主的防御機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機會[3];同時,導尿管的留置時間與伴隨性尿路感染發生率有極密切的關系。有報道顯示: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每天以8%~10%的速度遞增,長期導尿的患者幾乎100%發生菌尿[4]。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探討如何通過改變操作程序減少尿液污染、尿管脫出,從而降低泌尿系感染的發生。新的操作流程在符合無菌原則的條件下,先把導尿管與尿袋連接,減少尿液外溢對無菌環境的污染,而且尿袋是透明的,不會影響觀察尿液的流出。在觀察組中,祛除了用無菌0.9%氯化鈉溶液消除導尿管上的環氧乙烷和用無菌石蠟油潤滑尿管這兩個增加感染的機會的操作環節。此步驟的改良勢必會降低泌尿系的感染率[5]。
對于潤滑劑的選擇,謝桂春[6]報道采用石蠟油加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潤滑尿管,可起到擴張尿道括約肌的作用,從而減小尿道內皮的機械損傷。趙峻霞等[7]報道利用0.5%碘伏替代石蠟油潤滑導管,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我們所采用的潤滑劑為2%碘伏。其對細菌、病毒和真菌均有極強的殺滅作用。因此能阻止尿道中細菌隨導尿管進入膀胱,從而減少發生逆行感染的機會[8]。
目前,一次性無菌導尿管均是環氧乙烷消毒滅菌。環氧乙烷對尿道具有刺激性,插入尿管后可引起明顯的疼痛;而環氧已烷遇水分解,2%碘伏中的水分可使尿管表面環氧已烷分解,減少對尿道黏膜刺激;2%碘伏溶液性狀比較溫和,即能對尿管起到充分的潤滑作用,又能減小輸送過程中的導管移動刺激,從而減輕尿管對尿道黏膜的損傷。
新的操作方法可以節約物力和人力,降低護理成本。準備無菌尿包時不必再備石蠟油棉球及盛放容器,在導尿過程中,操作者也不必再用無菌0.9%氯化鈉溶液擦拭尿管和無菌石蠟油潤滑尿管。2%碘伏取用方便,無需特殊保存。研究表明,新的操作流程較常規省時、省力、降低護理成本,并發癥發生率低,優于常規導尿程序,符合現代護理工作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