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糖尿病圍術期中飲食營養教育的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4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時間分兩組,分別采取常規糖尿病教育和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就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值得借鑒。
關鍵詞: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骨科糖尿病;血糖控制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4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時間分兩組,各20例。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56~70歲,平均年齡(63.64±3.18)歲;研究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58~70歲,平均年齡(63.97±2.99)歲。兩組患者性別分布以及年齡等提示存在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血糖檢查等明確診斷為糖尿??;住院時間不足7d;可進行日常閱讀、文字書寫,并自愿配合本研究;對研究內容與過程等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癥、惡性腫瘤者;病歷資料不完整。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糖尿病教育,即為患者制定護理目標與計劃,在入院當日發放骨科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冊,除教育形式不同于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外,教育內容同研究組;研究組患者應用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具體操作如下:①全面評估:在患者入院24內發放科室自擬的糖尿病知識認知程度調查問卷、膳食頻率問卷、進食習慣問卷等,掌握患者健康與營養狀態,了解其對糖尿病相關知識認識程度,從而確定教育方式。②營養教育:按照確定目標、指導自學、檢測自學成果、講解等緩解,按照入院當日的評估結果為患者布置飲食任務,使其明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即醫學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基礎上,對于延緩糖尿病并發癥有重要作用。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嚴格控制飲食,維持其血糖平穩,增加營養,以促進骨折愈合。飲食原則如下:成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應在15%~20%,碳水化合物是50%~60%,脂肪是20%~25%。同時,為患者發放糖尿病相關的飲食指導資料和評估表,耐心、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為患者及其家屬預留自主學習時間,并定期監測,期間注意加強病房巡視,鼓勵患者與家屬提問,以病人為主導,鼓勵病人及其家屬共同參與,激發其學習愿望,使得被動灌輸知識轉化為主動求學過程。③設立飲食日記:日記的記錄內容包括年齡、日需能量、標準體重、日期、用餐量、餐后血糖等,督促患者每日填寫,告知其如何正確換算食物卡路里熱量,計算每日所需能量,分析食物成分,包括加餐、三餐、零食、水果等名稱與重量,以病人及其家屬為主導,根據飲食日記探索適合病人的飲食計劃,保證營養、血糖平穩。
1.4觀察指標
檢測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的血糖水平,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實行t檢驗;若存在統計學差異,則以P<0.05描述。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討論
以學定教,指的是依據學習者本人身心規律、學習能力確定教育途徑與教育內容,傳統脈絡悠久,而現實訴求日盛[1],建議采取以學定教式的飲食營養教育,從而嚴格控制患者飲食,穩定期血糖水平,同時增強營養支持,促使患者骨折愈合,但具體應用效果尚待進一步驗證。在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本著“醫學為本”為依據,展開一系列教育行為,引導病人自主參與、積極配合、高效學習,從而改善遵醫行為,優化血糖控制效果[2]。相較于傳統糖尿病教育模式,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要求護理人員以飲食日記方式記錄每餐飲食,告知其各種飲食對于血糖的影響,從而探索對血糖影響小、有營養的食物,從而保證患者吃得營養的同時,保證攝入足夠能量,維持血糖平穩,并在尊重患者飲食習慣、飲食喜好的前提下進行飲食干預,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可見以學定教式飲食營養教育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的輔助效果突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建霞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35~1536
2萬潤琴,薛曉玲.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對膽道探查患者康復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0):169~171
作者:呂素景 單位: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