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21世紀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實驗課是理論課附屬,是為驗證理論的從屬地位變為獨立開設相關學科融合性實驗課[1]。通過實驗內容整合、實驗技術流程設計以及建立實驗主要方法的實踐研究,使學生除掌握醫學實驗的基本技術,增強實際操作能力之外,還可將原各學科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驗中得到整合和運用。使學生在創新型、綜合設計實驗中得到科學思維的拓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探索式學習的快樂[2]。為高等醫學院校的實踐教學提供經驗,以促進醫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技術素養,能有效地、創新性地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對新技術有較強的接受和運用能力,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1主要改革內容
1.1改革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內容,構建分層次實驗教學模塊組織各學科實驗室、教研室主任對開設的專業課程深入分析、調研、充分論證,以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及創新能力為核心編制新的、更符合臨床醫學專業新進展的實驗教學大綱,切實解決課程間內容交叉、重復的問題,以及原有實驗課低水平等的問題;打破原先以各醫學課程專業為單位設置實驗課的模式,將不同學科實驗課進行適當整合,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更新,把符合學科發展要求的先進實驗技術引入實驗教學,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科發展新動向、新知識、新技術;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將實驗內容劃分為三大模塊,四層次:對基礎醫學學科的實驗課進行整合和改革,形成機能學、形態學、醫用生物三個實驗模塊,使實驗教學體系科學化、整體化、系統化,便于課程之間的銜接和貫通[5]。實驗內容的設置根據疾病流行和學科發展現狀對現有試驗項目篩選、精簡,保留經典的基礎實驗,對部分實驗教學內容進行“關”、“?!?、“并”、“轉”,由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四個層次構成,實現了由淺入深的“遞進式”設計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在選擇綜合創新實驗內容上遵循四個原則:(1)實用性:聯系疾病,聯系治療,聯系臨床。即要求選擇常見的臨床問題,選擇重要的系統臟器,選擇常用的動物模型;(2)綜合性:綜合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的實驗內容,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減少各學科實驗的簡單重復;(3)自主性: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4)可行性:實驗所涉及的藥物治療及干預可逆性好,單項實驗的時間跨度不太大。
1.2建設特色實驗教材,適時更新內容按照新的實驗教學大綱,三大模塊涉及的實驗內容,分批資助實驗教學教材的編寫,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資助編寫了“醫學機能學實驗”,“組織與胚胎學”,“免疫學”,“口腔病理學”等實驗教材,在實驗內容的編寫過程中,突出了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體現基礎醫學實驗知識和技術的新成果,將當前常用的、新的實驗方法引入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1.3協同多種實驗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實行因材施教,開放實驗室的教學方式。
1.3.1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向"教""學""練"有機結合、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轉變。積極推進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討論式教學、互動式教學、項目研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1)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眼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在這兩個轉化上:教師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轉化為能力。(2)參與式教學。師生共建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了參與和發展機會。以學習者為中心,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3)討論式教學。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集體討論,學生歸納,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種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4)互動式教學。實行以問題為主線的實驗教學。既有老師提問學生,也有學生提問老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院基礎醫學教學實驗學生論壇、基礎醫學虛擬實驗平臺、QQ等各種平臺與任課老師互動交流以督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也要求任課老師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和老師在問與答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5)項目研究式教學。以項目研究為中心,學生帶著問題查找資料,論證方案,進行必要的實驗驗證并分析研究實驗結果。
1.3.2實驗教學方式的改變(1)因材施教。雖然實驗教材、實驗儀器、實驗步驟和實驗要求相同,但學生個人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存在差別,針對這種情況,尤其要注意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全面講解,教師示范”,使之完成實驗課的基本要求;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重點講解,提出要求”,給學生提供機會,使他們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付諸實踐。(2)開放實驗室。為項目研究式教學和設計性實驗、創新實驗構建平臺。讓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自選或自立課題,獨立到實驗室完成實驗,并且撰寫實驗報告和研究論文。加強學生研究性實驗能力培養。
2加強實驗室建設,整合資源建設實驗教學平臺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基礎醫學虛擬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以及開放力度,有力吸引了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研究,以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和自主選題型為主要形式,激勵了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參與。2.1建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2001年按照學校實驗室建設發展,河南大學成立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對各專業教學實驗室進行了重新整合,將原來歸屬于各課程的專業實驗室調整為形態學實驗室、機能學實驗室和醫用生物實驗室3個綜合實驗室。通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實驗室規模和水平上了新臺階。該平臺的建立將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實施和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提升了實驗教學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2013年該中心已經獲批為河南省省級基礎醫學試驗示范中心,目前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實現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該平臺的適時開放加強了學生研究性實驗能力培養。2.2構建基礎醫學虛擬實驗教學平臺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研臨床型人才,學校大膽嘗試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在大力推進真實實驗,普及新技術的基礎上,以河南大學省級基礎醫學實驗中心為依托,利用信息科學和網絡技術,構建了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實現虛實結合,相互補充,大大提升了醫學實踐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拓展了實驗教學空間,打破了實踐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虛擬實驗平臺廣泛的相關資源,實時地在線更新,也在最大程度上,擴充了學生的視野,保證了知識的前沿性,構建了大規模、在線、教學平臺,促進了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和交流合作[7]。形成"虛實結合"拓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醫學實驗教學新模式。
3健全實驗成績綜合評價體系,注重能力評價
以往的評價方法完全用分數(包括:實驗報告成績,預習報告成績,期末實驗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缺乏能力的評價,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己嗽u價應該與技能操作相結合、與主客觀相結合、與實踐過程相結合、與創新相結合,所以可將實驗成績分為基礎和創新能力兩部分?;A分包括實驗報告成績,預習報告成績,期末實驗考試成績。在考核創新能力時,可以將學生參與設計性實驗、創新實驗、情況及科研競賽成果量化成創新能力分,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大大提高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創新能力。
4改革創新培養初步效果
經過幾年的實踐,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極大的激發了本科生積極參加各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創新創業計劃設計等的熱情[8]。比如病原生物教研室自2009年開展設計實驗以來,共2400余名學生完成了探索性實驗設計并上交實驗設計報告,其中評選出重點項目60項(分布在6屆學生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實驗。近5年來,本科生20余篇,其中10余篇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同時參與國家專利申報1項。2012-2014屆本科畢業生考研率、就業率逐年提高。
作者:白慧玲 王國英 葛振英 王耀輝 劉瑞敏 單位:河南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