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云平臺的新型健康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新型健康管理系統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健康體檢對人體的生理、生化指標測量僅在醫療機構采用西醫指標進行個體評價,無法在特定環境下按照種類、范圍等維度來分析人群的健康特征,對所謂“無異常指征”的亞健康人群的養生防病缺乏針對性指導價值,存在明顯局限性。如何在居民健康數據整理、結合健康管理系統基礎上,依托醫學健康狀態認知理論,利用云平臺和大數據的技術構建具有湖北特色的量化健康檢測評估管理體系,探索建立適合于中國人的人體功能的健康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現有的健康認知理論指導下,新型健康管理將以傳統的醫療診察手段為基礎,采用現代科技成果從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監測等方面量化主客觀評測結果,根據健康測量從一維到多維、局部到整體、個體到群體、靜態到動態、物態到心理的原則,從主觀感覺、客觀體征及西醫臟器功能狀態聯系等方面量化健康水平,建立個性化檢查基值數據庫,應用數據挖掘工具,探索證候度量指標與機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表象指標及社會適應性和心理之間的關聯規則。新型健康管理在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整合出針對不同健康狀態可個性化的健康干預診斷指標體系,對于改善和提高我國國民身體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個性化新型健康管理系統是建立人體功能狀態的基值管理,發現群體健康問題發生發展趨勢、致病因素及養生調治方法的重要保障。健康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分析與發現人群與疾病、社會環境的關聯關系,建立城市健康狀態辨識指標和綜合干預方案,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2基于云和大數據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統的研究
2.1目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風險的評估和控制。新型健康管理系統為適應社會對健康的需求,發揮健康管理的優勢,滿足“治未病”需要,將醫學中“治未病”的有關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簡、便、廉”的對普通人群健康狀況進行監控、評估預測,根據健康狀況提出相應的健康管理計劃,引導人們采用必要的健康管理方案確保實現預定的健康目標。其目的是調動管理對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護和促進人類的健康,達到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生命質量、降低疾病負擔的目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統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信息技術充分挖掘健康狀態變化的信息,在形成疾病以前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可成功地阻斷、延緩、甚至逆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進程,從而實現維護居民健康的目的。
2.2系統架構基于物聯網與云計算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統是建立“以人為主體,以健康為中心,以健康服務結合物聯網實現手段,借助于網絡信息傳輸形式,以及與此相匹配的健康狀態監測、辯識與調控技術,對人的健康(包括疾病)進行動態網絡式的管理,達到維持和促進健康,消除病痛的應用網絡”。并將“健康云”平臺與“健康物聯網”形成一個互為關聯的大系統,完成前端健康數據的采集、傳輸和后臺的智能處理、管控、服務。“健康云”是“健康物聯網”IT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的模式。一個大系統將健康傳感器、物聯網、互聯網、有(無)線通訊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完美組合,不僅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智能健康管理和健康維護服務,而且讓人能夠隨時隨地監護自己的身體狀況,實現“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新型健康管理。新型健康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多種傳感器嵌入至健康管理設備及醫療設備中,把度量化診斷儀器、有經驗的中醫醫生四診辨證、西醫檢測以及健康教育養生方案有機的結合用于健康管理之中,應用于健康管理、醫療救助、移動醫護等服務領域,實現各種健康、醫學數據的交換和無縫連接,為基于健康醫學的預防、康復、調養、保健方案制定提供支撐。新型健康管理系統的研制從結構上將采取“縱向分層”(按照物聯網的基本架構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和“橫向跨域”(按照云計算架構實現公有云、私有云、行業云、機構云、地區云、部門云等的跨領域互聯)。“縱向分層”中感知層利用各類健康醫療檢測設備采集應用人群的實時健康數據,網絡層實現信息傳輸,平臺層完成對前端設備采集數據的收集、建檔、存儲、計算、處理、安全,應用層實現對數據和信息形成各類應用方案和用戶報告的轉化,以最終實現健康的管理服務。“橫向跨域”時實現與各類云的互聯、共享、協同處理,真正實現對國民健康檔案的全生命周期動態多維管理。該系統從功能上將圍繞建立以“監測(S)、辨識(I)、調控(R)”一SIR模式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統,是集健康監護、安全監護、健康咨詢與教育3大功能于一體的系統。
2.3研制方法該系統將以往由不同中西醫分別進行的四診、辨證、化驗室及影像等專項檢查進行有機整合,并結合中國人體質狀況和生活方式,增加了新的相關指標和內容的系統。該系統將是在充分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統一設計和實施。臨床使用覆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人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一個所有資源圍繞人的健康來配置的真正“以人為本”的系統。在社區健康檔案特點:①異構系統數據采集;②統一數據存儲管理;③完備內容資源管理;④嚴格數據安全控制;⑤高效全文檢索服務。健康檔案數據全生命周期其內容管理流程包括數據創作、獲取、存儲、索引、管理、部署、、搜索和保留銷毀,有利于建立數據倉庫支撐上層健康檔案業務,實現健康檔案、醫療影像和電子病歷數據的集中管控,構建全局性醫療數據質量跟蹤和管理機制。
3展望
健康物聯網結合物聯網技術和健康醫學,符合“重健康、重預防”的理念。健康檢測讓使用者“足不出戶”的體驗健康醫療的隨身服務,而智能分析和醫生判斷的結合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基層醫生的業務能力,多維動態健康數據的獲取對于研究疾病機理和解決途徑具有寶貴價值,充分發揮大數據與醫學結合的優勢和特色,利用物聯網和云技術對健康人群、欲病(或稱亞健康、健康偏頗)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預測、預防和維護的全過程。新型健康管理系統得以科學的長遠發展關鍵在于規范化、標準化、工程化、產業化和健康管理思想的指導,從技術上完全解決了健康監測這種信息分布廣泛、信息記錄殘缺、信息描述缺乏規范、信息關聯性較差、信息共享甚少等問題,通過挖掘歷史成就,特別是海量長期跟蹤、保留和研究個體和群體的基于科學量化管理的規范化描述的診療過程,不斷豐富健康管理成果,真正形成科學的健康管理理論體系。
作者:劉克浩肖飛龍單位: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