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的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情況,這些心血管疾病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1],同時由于這些疾病的反復發作,因此嚴重的危害著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那么在臨床中要想提高此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就必須要在治療過程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自身身體和疾病的管理。下面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和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指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現資料統計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組各44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護理組,年齡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70.22±5.55)歲。對照組,年齡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70.23±5.57)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主要是開展一些基礎護理工作,包括對患者的病情監測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指導:(1)心理護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是比較復雜的,患者的病程也比較長,因此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會發現患者的心理是非常焦躁不安的,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能夠鼓勵患者積極的參與到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念和勇氣,同時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進行病情探討,使得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不能夠著急,需要慢慢的完成整個醫護過程。(2)健康教育指導,在患者住院后開始,護理人員就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病情指導,通過將患者的病情狀況和有關的治療過程詳細的告知患者,使得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及其治療過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積極配合治療過程,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通過健康教育指導,能夠消除患者內心的一些不恰當的想法,比如懷疑心理等,從而有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患者也可以通過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了解相關的預防護理知識,在生活中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3)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針對每一個患者的特殊病情狀況、心理狀況等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能夠通過口頭宣講、講座、集體討論等形式進行教育指導,從而使得患者加強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護理操作,提高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職校情況。(4)實施健康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加強宣傳和指導,告知患者要戒煙戒酒,同時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運動計劃,使得患者每天都能夠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開展。
1.3統計學處理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結果對比護理組患者在服藥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門診隨訪三方面的治療依從性結果分別是(96.09±1.17)分、(95.40±2.13)分以及(93.49±3.17)分。對照組患者在服藥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門診隨訪三方面的治療依從性結果分別是(76.08±3.22)分(、79.99±2.12)分以及(79.89±4.42)分。護理組其各項指標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對比護理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社會關系以及心理健康情況四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分別是(88.09±5.17)分、(89.40±4.13)分、(90.49±3.79)分以及(89.49±3.33)分。對照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社會關系以及心理健康情況四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分別是(60.08±5.22)分(、71.99±4.12)分、(77.89±4.59)分以及(76.89±4.28)分。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研究證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指導,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作者:李紅 單位:黑龍江省密山市楊木鄉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