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糖尿病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學會自我管理,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控制達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至關重要。
關鍵詞:
糖尿病;健康教育;細節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我國作為糖尿病大國,目前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者總數已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印度,我國糖尿病的防治形勢嚴峻[1]。而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學會自我管理,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控制達標,防止或減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經濟消耗和社會負擔。因此糖尿病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2]。
1醫護人員的角色在患者中的主導作用
醫護人員業務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糖尿病教育的效果,首先醫護人員的真誠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從而使患者產生信任[3]。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護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整個教育效果,拉近距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貫穿到每一個環節,可以獲得更多有關患者的健康問題的資料,幫助患者認識疾病改善緊張情緒,從而達到減輕病痛和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4]。醫生講好大課堂,護士講好小課堂。
2細節化健康教育的形勢多樣化
利用不同形勢和方法采取個性化教育從入院接觸患者第一時間給予入院教育和住院教育。
2.1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護理計劃
護士遵醫囑監測血糖,根據患者的身高、體質量、身體情況、情緒等做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制定護理計劃。
2.2對患者宣教
對患者講解糖尿病的認識及對治療上存在的誤區,明確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又是能控制好的疾病。對糖尿病采取“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原則,講解對應用胰島素治療上存在的誤區,認為胰島素是一種激素,對人體有影響像鴉片一樣會成癮[5]。對其講解應用胰島素的好處,排除恐懼、排斥心理,對胰島素的正確認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3家屬和陪護的宣教
患者此時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關愛,對其家屬進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指導家屬認識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各種檢查、治療項目的意義、各種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6]、突發情況的緊急救治等。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體貼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緒、飲食、用藥、睡眠及病情變化,督促患者正確治療,控制病情復發或加重。
2.4糖尿病患者的細化治療
遵循傳統的教育形式,以“五駕馬車”(心理治療、飲食、運動、藥物、監測)為首的基礎上給予細化。2.4.1時間護理①健康教育時間: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療措施,被公認是其他治療成敗的關鍵。生物學家指出人體每天09:00—11:00,16:00—17:00,19:00—21:00為精神活性提高的時間區,表現為精神欣快、情緒高漲、穩定、喜歡與人接近、樂意回答和提出問題。護士可根據黃金時間給予加強教育。②飲食治療時間:根據口服藥或胰島素發揮作用時間服用或注射治療,患者進餐時間應安排好,使餐后高血糖與藥物作用高峰同步,達到充分降糖作用。③運動時間:糖尿病患者應進行有規律的合適運動,根據年齡、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含氧量最高的16:00—18:00,至少3次/周,時間≥30~60min/次。應用胰島素和降糖藥時應在進餐后1~2h進行運動,運動后感覺微微出汗,很舒服為宜。切忌過量運動,過量運動反而會使血糖升高(隨身攜帶糖果防止低血糖發生)。④藥物治療時間:糖尿病治療時要根據機體分泌胰島素的特點和降糖藥代謝的時間規律及不同差異的個體選擇最佳給藥時間,提高藥物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⑤自我監測時間:根據病情而定血糖控制平穩1~2次/周,空腹、中晚餐后(空腹不高可不測)病情變化和血糖波動或更換藥物時,要增加監測次數必要時每天可查8次(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午夜)。每3個月查糖化血紅蛋白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前2~3個月血糖平均水平,測血糖只能反映當時一“點”時間血糖的高低。只有糖化血紅蛋白才能體現出血糖控制的整體水平,正常值<6%。2.4.2飲食、水果治療計劃飲食原則:以低鹽低脂飲食,控制總熱量,制定合理飲食計劃(根據個體差異變化)合理飲食。早餐:主食50~100g(米飯,饅頭),牛奶或豆漿250g,小菜100g(拌菜或炒菜),煮雞蛋1個。午餐或晚餐:主食50~100g(米飯,饅頭),瘦肉50g(熟的),炒菜250g(多吃綠葉蔬菜,油菜,芹菜等)。不能吃的:油炸的,帶餡的,面條、粥類、湯類、方便面等。三類菜少吃:豆類,胡蘿卜,土豆類(淀粉高,吃土豆要減主食)。吃水果的時間:血糖控制好的200g/d,兩餐之間09:00—10:00,15:00—16:00,血糖控制不好時可以吃黃瓜或大西紅柿代替水果。含糖高的水果:香蕉、荔枝、桂圓、葡糖、大棗、柿子。含糖低的水果:柚子、西瓜、草莓、國光蘋果。
2.5預防并發癥的注意事項
患者自入院開始給予講解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知識及注意事項,特別強調糖尿病周圍神經疾病變及感覺神經減退導致血運差,應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禁止使用電熱毯或暖水袋,或使用暖水袋時應用毛巾包裹,水溫不超過40℃,以免燙傷。泡腳時水溫在37~40℃,浸泡時間5~10min,不得使勁揉搓,又柔軟毛巾輕輕擦干。不得穿破洞、打補丁的襪子,適宜穿柔軟的五趾棉襪,鞋底平軟、大小合適。加強保護意識,防止糖尿病足的發生和感染機會。
2.6心理護理
糖尿病心理治療的目的是使糖尿病患者保持樂觀思想,心理平和,情緒穩定。緊張、焦慮、憤怒、恐懼等不良的負性心理活動會使大腦工作紊亂,令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有損健康的激素,使血糖升高。而良好的正性心理活動會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激素有利于人體健康,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通過進行細化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糖尿病的認識能力,并且積極參與,加強自我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心態,疾病才會遠離我們。
參考文獻:
[1]李玫.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互動護理模式的建立及運行[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703-704.
[2]阿麗瑪.糖尿病健糖康教育的重要性[J].護理論著,2012,10(13):329.
[3]李春玲.糖尿病健糖康教育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學,2007,10(14):1554.
[4]王洪波.溝通技巧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12(12):435.
[5]李紅.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2012,1(9):42-43.
[6]徐五蓮.重視糖尿病危害,加強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國保健,2008(3):96.
作者:劉春艷 單位:北京軍區北戴河療養院療養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