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對孕婦的影響(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觀察健康教育和瑜伽訓練對產婦身心健康和分娩結局的改善情況。方法將16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兩組均進行同樣的健康教育,觀察組于第16周開始增加瑜伽訓練,觀察兩組孕婦心理健康情況及分娩結局。結果兩組孕婦BMI增幅過高例數,分娩前SAS、SDS評分,第二、三產程持續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分娩結局,觀察組在剖宮產、順產及出生胎兒窘迫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瑜伽訓練,有助于改善孕婦身心健康情況和分娩結局,降低產婦剖宮產率和胎兒并發癥發生,建議在臨床產科推廣應用。
關鍵詞:
健康教育;瑜伽訓練;分娩結局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健康教育知識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對孕婦的孕期營養重視程度也日漸提升。但高熱量、高脂肪攝入過多,運動量減少,常常會導致孕婦孕期體質量管理不當,進而增加孕婦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剖宮產、巨大兒的風險[1]。本文通過對初產婦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瑜伽訓練對身心健康及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南昌市第一醫院圍產門診登記在冊的初產婦1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年齡(26.02±4.11)歲;分娩孕周(38.1±0.6)周;對照組年齡(25.89±4.17)歲;分娩孕周(38.3±0.7)周。兩組孕婦年齡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入選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生育年齡24~29歲的初產婦;(2)首診經B超診斷為單胎妊娠且胎兒發育良好;(3)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1)懷孕前接觸過瑜伽運動或進行長期的健身訓練者;(2)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毒性心肌炎、妊高癥、不規則出血、妊娠劇吐等疾病。
1.3研究方法
兩組均開展相同的產前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1)自然分娩與剖宮產的比較、適應性心里訓練;(2)孕期保健;(3)分娩期知識宣教;(4)產褥保健知識等。主要以大堂課、多媒體技術、參觀產房、個性化咨詢等方式進行。對照組在懷孕16周以后加入瑜伽訓練,主要包括:勝利式呼吸訓練、骨盆傾斜式、嬰兒式、弓步式、阿帕那式瑜伽形體運動。兩組懷孕期間體力勞動基本由家人代勞,院外很少進行有氧運動。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孕期體重指數(BMI)增長幅度過高產婦例數:根據相關研究,孕期體質量較孕前增長超過16kg,BMI增長幅度>6kg/m2為高BMI產婦;記錄比較兩組產程持續時間、分娩結局;于懷孕第16周及產前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孕婦進行心理健康情況測評。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研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心理健康情況及產程持續時間比較
兩組孕婦分娩前SDS評分、產程持續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孕婦BMI增幅過高及分娩結局比較
比較兩組孕婦BMI增幅過高例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娩結局比較,觀察組在剖宮產、順產、及出生胎兒窘迫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妊娠期孕婦生理狀態改變較為明顯,體重管理較為困難,大部分孕婦在孕期攝入過量的營養,而運動量特別是有氧運動明顯不足,孕婦體重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引起妊娠期高血壓、子嫻及胎兒不良發育等情況的發生。同時,孕婦腹壁脂肪及盆底組織過厚會影響子宮收縮力,延長產程,引發產后出血、難產甚至轉為剖宮產,進而增加患剖宮產兒綜合征、新生兒濕肺、感染、損傷的風險。因此,重視孕婦孕期體重變化規律,普及孕期健康教育,科學指導飲食,合理營養搭配,改變運動觀念,多進行有氧運動,有利于孕期體重的合理增長,改善妊娠結局[2-3]。瑜伽訓練通過體位變換、呼吸調整、冥想等方法,調節四肢肌肉平衡運動,松弛全身,調息呼吸,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軀體狀態,達到身心整合的目的。本研究對象選定為初產婦,排除了經產婦產程縮短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由于研究對象為首次分娩,存在緊張、疑慮、壓力等不良心理且對孕期知識掌握的不足,易造成對胚胎發育的影響,進而影響優生優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孕婦在第16周時SAS及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進行瑜伽訓練前兩組心理狀況相近,比較隨后分娩前兩組SAS、SDS評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瑜伽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孕婦抑郁情況;研究顯示,各產程時間長短與產婦當時的心理狀態相關,且第二產程是反映產婦情緒自控能力的關鍵階段,其是否順利取決于產婦的情緒,如分娩過程中出現緊張、擔憂等不良心理就可能延長產程,不僅造成產婦的痛苦,還可能給胎兒帶來危險,通過比較兩組各產程所用時間可以看出,在總產程相近的情況下,觀察組第二、三產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5]。瑜伽訓練能夠加快消耗機體熱能和脂肪動員,有效控制孕期體質量。同時,孕婦孕期體重指數(BMI)增幅過高,容易導致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升高。通過對兩組孕婦BMI增幅過高例數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瑜伽訓練能夠有效控制孕婦體質量;兩組分娩結局比較,觀察組在剖宮產、順產、及出生胎兒窘迫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可以看出通過產前健康教育和瑜伽訓練,能夠明顯提高孕婦對宮縮疼痛的耐受力,同時,適度的運動能夠增加腹肌、腰背肌等肌群的張力彈性,大大提高了孕婦自然分娩的能力,減少了難產機會和并發癥的發生,有效降低初產婦實際剖宮產率。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普及孕期健康教育的同時進行瑜伽訓練,不僅能緩解初產婦緊張情緒,有效控制體重,減少手術產率,更有利于控制體重、改善身心健康情況,減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同時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改善分娩結局。
參考文獻:
[1]楊柳,黃彥紅,李靜,等.沈陽地區孕期體重增長與妊娠結局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9):2927-2929.
[2]宋波,方利文,周鈺,等.妊娠婦女社會因素剖宮產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533.
[3]應雪嬌,唐曉陽,張曉蘭.膳食及運動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2):94-96.
[4]黃海峰.分娩焦慮與恐懼的指導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5):161-162.
[5]羅雁冰.圍產門診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331-1333.
作者:樊蓉 單位:南昌市第一醫院婦產科
第二篇:健康教育在孕婦產后出血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中的護理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346例產婦,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產后出血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對照組S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而SD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率為93.0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72%(P<0.05)。結論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降低出血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健康教育;產后出血;SAS評分;SDS評分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分娩結束2h內出血量超過400mL或24h內出血量超過500mL,是產科常見病之一[1],在產婦分娩中達到2%~3%,是造成產婦發生死亡的重要原因,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及時有效治療的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產后出血的原因給予相應護理,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有利于后續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3-5]。本研究對產后出血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住我院的346例產婦,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排除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病變者,以及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觀察組中,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4.32±1.89)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40.21±0.48)周;對照組中,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4.13±1.5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40.12±0.3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對宮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患者進行子宮按摩,針對產婦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例如產道損傷患者進行縫合止血,出血嚴重者可給予縮宮素注射治療,胎盤因素導致的出血必要時可進行刮宮治療。同時在進行上述對癥護理的同時,還應及時給予給氧、補充血容量等其他搶救護理工作。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護理人員在產婦分娩后要及時和產婦溝通,向產婦解釋出血原因等情況,對有異常心理變化的孕婦及時進行科學疏導,消除其不安情緒,引導其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家屬講授必要的護理知識,主動給予患者關愛;②指導患者適當的活動和休息,待生命體征平穩后下床活動,休息時盡量采取平臥姿勢,以糾正子宮后傾位,消除思想顧慮;③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保持環境清潔,囑咐產婦出血后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勤換內衣褲,可用1∶2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會陰,保持會陰清潔,告知患者產褥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以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并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提高治療效果;④護理人員告知產婦產后進食營養全面、高熱量、高蛋白、高鐵及高維生素的食物補充體力,少食多餐,預防貧血和營養不良,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1.3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產后出血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軃±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對照組S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而SD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出血人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表2)。
2.3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率(93.06%)顯著高于對照組(75.72%)(P<0.05,表3)。
3討論
產后出血會引起患者焦慮、恐懼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如不及時進行開導,會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不適癥狀,降低治療效果[6-7]。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活動,讓人們自愿接受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不利于健康的危險因素,提高生命質量。產后的健康教育對緩解產婦不良情緒有積極作用[8]。除此之外,還可以讓產婦提前做好相關準備,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指導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及恢復期間的注意事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加快機體恢復,提高生活質量[9]。產后出血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10]。一些孕產婦可能因為個人原因隱瞞生育史和人工流產史,護理人員應運用溝通技巧,加強對孕產婦的整體護理,了解孕產婦的詳細資料,發現潛在危險因素并及時處理。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對照組S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而SD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健康教育對產后出血的產婦抑郁和焦慮不良情緒改善較好。觀察組產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產后出血量。兩組出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率為93.06%,顯著高于對照組75.72%(P<0.05)。由此可見,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降低出血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丹霞.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9):175-176.
[2]李雪玲.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4):8-9.
[3]王朝霞.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17):3917-3918.
[4]汪天琴.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44-245.
[5]丁新菊.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2):229.
[6]火補莫木作.孕期健康教育在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5,89(4):74.
[7]蘇長春.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2):84-85.
[8]李國敏.淺談產后出血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2):216.
[9]宋蓮.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04-305.
[10]付春芳,劉洪艷,李竹艷.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8):49.
作者:余芳 單位:平利縣中醫院婦產科
第三篇:孕期產前健康教育在母乳喂養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探討產前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產婦300例,隨機分為2組,孕期進行產前健康教育的孕婦為觀察組,孕期未進行產前健康教育的孕婦為對照組。對比2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及泌乳量。結果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48h泌乳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前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養率,明顯增加48h泌乳量。
關鍵詞:
母乳喂養;護理;健康教育;效果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母乳喂養是一個自然而重要的過程,但是由于大多數人對母乳喂養知識的缺乏,導致母乳喂養率下降。本文探討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產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產婦300例,其中建卡的產婦(進行產前教育的孕婦)150例為觀察組,未建卡的(未進行產前教育的)150例為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0歲~30歲之間,均為初產婦,身體健康,無妊娠合并癥,溝通良好。2組孕婦的孕周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觀察組孕婦進行產前健康教育:①建卡時發放有關母乳喂養知識的小冊子、宣傳單,并向孕婦及家屬講解母乳喂養的知識。②產科門診待診區每天上班時間通過電視、光盤播放有關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滾動播放,使產檢的孕婦及家屬通過電視、光盤更直接地了解母乳喂養的知識及母乳喂養的好處。③對于28周后產檢的孕婦,在產檢時,醫務人員對不同的孕婦進行個體化母乳喂養指導,使孕婦再次知曉母乳喂養的知識。④參加孕婦學校,每月中旬及下旬周六開課,共24次課程,夫妻雙方同時參加,對孕28周的孕婦講解孕期、產褥期、哺乳期健康教育知識。⑤妊娠晚期,及時糾正扁平及凹陷乳頭,使乳頭外凸易于含接[1];對于凹陷乳頭的孕婦,妊娠38周后囑孕婦定期做“十”字牽拉,將凹陷乳頭牽出,通過牽拉,神經反射使泌乳量增加,促進乳汁分泌。⑥在產科門診及病區內張貼宣傳母乳喂養的圖片、標語及《促使母乳喂養成功的十點措施》等,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讓孕婦及家屬進一步了解母乳喂養對母體、嬰兒及家庭社會的好處。⑦孕婦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孕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宣教,以及進行早開奶、早吸吮的宣教,生后立即與母親肌膚接觸,并吸吮雙側乳頭至少30min。嬰兒在出生后20min~30min處于興奮期,吸吮力最強,易吸吮成功,強調生后禁止用奶瓶,必須添加時可用小勺,按需喂哺。⑧產前指導孕婦均衡營養,保障充足的睡眠。產后要攝取營養豐富、水分充足的食物,增加餐飲,干稀搭配,清淡適宜。
1.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母乳喂養成功率和48h泌乳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表2。
3討論
醫務人員通過向孕婦講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使其觀念、知識不斷更新,產前健康教育讓醫務人員對孕婦進行全方位的講解,提高了母乳喂養率。促進母乳喂養成功是全社會參與的結果,產前健康教育就是讓孕婦及家屬了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和母乳喂養的好處,了解早吸吮、早接觸、按需哺乳、母嬰同室的重要性。產前健康教育協助孕婦樹立了母乳喂養的信心,為準媽媽做好心理和生理準備[2],明顯提高了母乳喂養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志英.妊娠晚期熱敷乳頭對產后泌乳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6,20(5B):1274.
[2]鄭江霞,韓蕾,張春玲.孕婦產前健康教育及護理的重要性[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7):912-913.
作者:劉海燕 關淑娟 單位:聞喜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