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高校學生因學習、擇業、人際交往等原因引發心理問題而出現的負面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一線引導者,其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勝任能力對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和輔導效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重要性的同時,系統總結了目前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
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指出“高校應按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于2名,同時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兼職教師”。而受限于實際發展現狀,除個別師范類院校配備了專業師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數高校情況則均不容樂觀。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一線引導者,其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勝任能力對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輔導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對于大部分非科班出生的輔導員來說,未經過專業的、系統的心理學課程學習,往往對其存在一定認識誤區。例如,有人認為心理教育跟思政教育相似,都是將調皮搗蛋、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單獨進行思想教育,這樣就能徹底改變學生,使其健康。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不是僅靠談心就能解決問題,它需要通過較為長期系統的專業性干預,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改變與成長。這一過程的介入就需要輔導員具備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有相關心理學專業素養作為基礎。
(二)現在的大學生更加追求個性和自我價值
因此,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可以幫助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學會從心理學的角度處理學生問題,切實走進學生內心,有利于其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有助于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洞察其心理異常狀態,做到及時發現和正確引導,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盡可能避免學生因心理異常發生極端安全問題。
(三)部分高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人數有限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中,由于師資等各學校實際狀況層次不齊,部分院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配備較為緊張。很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也都是一兩名專職教師來統籌,二級學院輔導員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與開展。在這樣一種教育體系下,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成長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導者,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目前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由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提升相關的培訓也日益增多。但對于大多數輔導員來說,他們不是專業的心理學科班出生,所以這種非系統性的培訓效果有限,在具體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
對于輔導員來說,培訓的目的是增強技能,將其切實地應用到學生的具體管理和具體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當中,而不是為了做研究也不是為了搞理論創新。所以他們更需要的往往是能解決具體實踐問題的能力提升培訓。而目前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闡述較多,且很多理論的闡述與輔導員實際工作關聯度不高,與日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聯系不夠緊密,這些都可能導致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培訓大多呈間斷性,缺乏系統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成長與提高過程,這其中就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樣是一個系統性過程,需要制定長期的、完善的培訓計劃。而目前大多數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中,各高校和單位大多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實際狀況設置培訓計劃,隨意性較大。往往會出現一個系統性內容培訓間斷性進行的情況,或者培訓時間被人為性縮減的狀況。這就導致輔導員很難獲取系統性心理健康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的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輔導員心理培訓機制
調查和訪談發現,目前輔導員在參加心理健康教育類培訓,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勝任力培訓時,往往會面臨時間、制度上各種困境。如各高校很多輔導員大多只是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也要負責其他一系列的學生管理工作,往往很難從日常工作中抽取較長時間參加比較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此外,高校和相關部門對如何培養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培訓什么,如何培訓等有關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化成長中的關鍵問題仍未形成有效共識,缺乏合理規范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培養機制。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的提高和專業化成長。
三、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討論,我們認為要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應從其自身核心勝任特征入手,健全相關培訓機制,切實加強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能力。
(一)提升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
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的提高可有效地加強其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切實提高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的應急處理能力。具體而言,輔導員首先要對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方面的科學基礎知識進行學習掌握,在具體的理論知識學習中,要注意心理學和教育學齊頭并進,初步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其次,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群體當中,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在不斷與學生接觸的過程當中,通過不斷解決學生實際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提高自己解決、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輔導員應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風格
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風格是指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機智、獨立性、成就導向和自我調整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表現,它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心理輔導效果有重要影響。所以確立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風格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輔導員要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自己努力奮斗的人生價值方向。事實上,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本就是一個助人助己的過程,是一份具有高尚情操的工作。所以在這份工作中,輔導員要明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以及要實現的自身價值。其次,心理輔導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輔導員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力,由于大多數輔導員本身的非科班性,在實際的心理輔導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就更需要輔導員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釋放自己的壓力,用良好的態度和熱情去面對學生、面對工作。
(三)建立健全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培養機制
任何一項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完善的成長和培訓機制是不可或缺的。同樣,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核心勝任力的提高也不例外。相關教育部門或者機構應探索建立專門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機制,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實際發展趨勢和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明確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并且相應地形成專門的考評制度,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的方式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避免間斷性培訓、非系統性培訓、非專業性培訓等情況出現。從而,整體上從選拔、培訓、考核與激勵等各個環節規范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培養。
四、結語
輔導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進一步健全高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勢在必行。因此,從知識水平、工作風格、人格特征、機制建設等方面探索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的方法,發揮廣大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保駕護航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林海,金福安,陸居怡.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研究綜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5):73-77.
[2]毛霞.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構成及培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02-104.
作者:張寶強 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