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甘利欣膠囊的精神病基礎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實驗室檢查:在整個醫治過程中在2、4、8、12周的周末對所有患者進行抽血來檢測ALT和AST。B超檢查:在醫治前后進行B超檢查,察看其肝臟的變化情況。不良反應觀察:醫治過程中采用作用量表來評估相關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
1.2療效判斷標準痊愈:肝功能恢復正常;好轉:肝功能與醫治之前對比變好,并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與進藥之前相比該器官的功能無明顯的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與好轉兩項之和。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軟件分析資料。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資料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間療效比較治療后,甘利欣膠囊組總有效率為94.6%,護肝片組總有效率為50.0%。甘利欣膠囊組的總有效率高于護肝片組(P<0.05,見表1)。
2.2血清生化酶學指標變化對照2組患者治療前ALT和AST兩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藥物治療之后,甘利欣膠囊組的兩指標下降程度皆比護肝片組更加顯著,從第4周開始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甘利欣膠囊組中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癥狀是嘔吐、頭痛,但程度比較輕,經過一段時間患者自行緩解;護肝片組中有2例出現了不良反應,癥狀是嘔吐、食欲缺乏、頭痛,同樣未作特殊處理。2組不良發生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抗精神病藥廣泛應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躁狂發作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由于得有精神障礙的患者一般都要進行長期的服藥,這就會對藥物代謝的重要部位肝臟產生一定的傷害,該類藥物往往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肝損傷。肝損害的機制一般認為是由于藥物對肝細胞產生了毒性作用或者是肝臟對藥物產生了變態反應造成的。一般采用減小藥量、增服保護肝臟的藥物或者換藥的手段來醫治肝損傷。據報道抗精神病藥物引起肝損害,以氯丙嗪為多,主要引起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少數人發生黃疸。
甘利欣膠囊是從甘草之中提取出來的,具有很好的抗炎功效,能夠有效地保護肝臟的細胞膜并改善肝功能。目前該藥物已經被普遍使用在治療病毒性肝炎和護肝降酶。本研究結果表明,甘利欣膠囊組總有效率可達94.6%;而護肝片組總有效率僅為50.0%。證明甘利欣膠囊組的療效遠比護肝片組要好。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經過藥物治療之后,甘利欣膠囊組的ALT和AST兩指標下降程度皆比護肝片組更加顯著,從第4周開始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甘利欣膠囊治療抗精神病藥物造成的肝損害效果優良。
作者:吳東單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