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護理下的精神病基礎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①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的抑郁狀況,該量表包括24個條目,大部分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條目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如下。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很重。小部分條目采用Likert3級評分法對條目進行評分,其評分標準如下。0分:無;1分:輕度~中度;2分:重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②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該量表包括90個項目,每個項目的癥狀從無到極嚴重分為5個等級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患者依從性分級內容如下:①完全依從;②1周內拒絕服藥,但次數<5次為部分依從;③1周內拒絕服藥次數>5次為不依從。
1.2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HAMD評分的比較觀察組干預后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SCL-90評分的比較觀察組干預后的SCL-90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治療依從率的比較觀察組的治療依從率為8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張麗的研究顯示,精神病患者其發病誘因一般為心理上受到超過其忍受程度的創傷。張培芳的研究顯示,在精神病患者診治過程中,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心理護理為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有效溝通,發現患者精神上的異常,然后有效應用醫學心理學等方法幫助患者排除負性情緒,使患者心理上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
精神病患者產生抑郁等負性情緒,其原因一般為:①治療精神病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②負性情緒為患病的一部分誘因;③隨著患者自知力的恢復,對前途感到絕望等。
本研究針對以上原因,對觀察組進行有效溝通,撫慰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引導患者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克服負性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護理后,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顯著改善,心情變得平穩且樂觀向上,其原有的抑郁也得到顯著改善,HAMD評分和SCL-90評分顯著改善,提示心理護理對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抑郁等心理問題有顯著效果。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除對患者的負性心理進行有效改善外,也可在護理過程中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精神病治療周期長,易復發,需要長期堅持服藥,治療依從性的提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持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情況,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譚煥君朱艷清顧慧英單位:廣州市惠愛醫院廣州市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