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學生在線課程學習現狀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揚州大學醫學院臨床專業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動機與目的、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學習滿意度4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醫學生以2015級、2016級的高年級學生居多,低年級學生相對較少;選擇學習的課程以臨床醫學類和基礎醫學類課程為主,對人文醫學類和文化藝術類課程關注較少;學生對在線課程的學體滿意度較高;學習動機以進一步內化專業知識、考試、考研為目的;在線課程的質量和學習自覺性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在線課程;學習現狀
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網絡學習平臺[1]。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基于在線課程平臺的教育具有明顯優勢。2013年是我國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元年,經過5年的建設,我國已有460余所高校開設慕課,共計3200余門,有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在線選學課程,在線課程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躍居世界首位[2]。臨床醫學作為學歷層次及知識結構都要求比較高的專業,學生需要在課外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醫學知識的鞏固和探究。為了解我院醫學生在線課程學習現狀,以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為對象做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揚州大學醫學院345名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在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調查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調查。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分為4個部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年級、選擇課程的類別)、在線課程的學習動機與目的、在線課程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在線課程學習滿意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最不重要”至“最重要”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學習動機與目的越明確;“影響最小”至“影響最大”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對在線課程學習效果影響越大。本次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8%,對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調查結果
2.1學生基本情況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數共345名,其中男生138人,女生207人,平均年齡21.2歲。各年級參與調查人數占比分別為:2015級60.9%,2016級25.2%,2017級11.3%,2018級2.6%。選擇的課程類別(多選)依次為基礎醫學類246人(71.3%)(解剖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生化等)、臨床醫學類216人(62.6%)(外科學、內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診斷學等)、文化藝術類72人(20.9%)、人文醫學類66人(19.1%)。
2.2學生在線課程的學習動機與目的
(見表1)2.3對在線課程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見表2)
2.4在線課程學習滿意度
(見表3)
3討論
(1)本次調查對象為參與過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結果表明,高年級醫學生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分別為86.1%(2015級與2016級總和)和13.9%(2017級與2018級總和),說明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要強于低年級。大部分學生選擇醫學專業類課程,其中71.3%的學生選擇基礎醫學類,62.6%選擇臨床醫學類;僅有20.9%選擇文化藝術類;19.1%選擇人文醫學類,這種現象可能與醫學專業學生自身課業壓力較大以及學院較少推廣這類課程的學分認證有關。(2)醫學生參與在線課程學習的主要動機和目的非常明確,表1顯示,84.4%(包括重要和最重要)的學生是為了內化所學專業知識,80.8%是為了考研與學業考試,遠遠高于受到在線課程學習內容的吸引(64.3%)與受身邊人的影響(47.0%)。醫學院校學生多數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和進一步提高學歷的需求,且醫學課程具有嚴謹、學習內容多等特點,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覆蓋所有的知識點,這就需要醫學生課前課后開展自主學習,內化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較多的教學資源(如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與剖析、圖文并茂的PPT資源、真實或虛擬的教學視頻、試題自測等),結合在線課程的學習模式比單純閱讀書本要高效許多。(3)影響在線課程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中,82.6%(包括影響最大和比較大)的學生認為是在線課程的質量,82.0%的學生認為是自身學習的自覺性。目前我院醫學生是完全自主學習在線課程,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在線課程的學習無人監督,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完成,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和面對面交流的課堂氛圍,學生出現“走神”“一心兩用”狀況時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因此在線課程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需求,重構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優質的在線課程更能吸引學生持續學習。只有將在線開放課程與實體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變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3]。(4)學生對在線課程學習的總體滿意度較高,84.6%的學生認為學習在線課程對自己幫助很大,81.4%的學生對在線課程學習體驗的滿意度高。我國大部分醫學生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與課堂,學習方法和途徑較單一[4],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被動接收信息,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相對于傳統的醫學課堂教學模式,在線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優勢顯而易見[5-6],符合目前高校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要求。在線課程平臺不僅提供形象生動、內容充實的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有效實現師生間的討論與交流。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對于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學生可以多次、反復學習,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在線課程學習的堅持程度和在線課程學習活動參與程度的滿意度分別為81.7%和79.5%(包括一般和滿意)。由于目前醫學生通過在線課程學習無法獲得相應的學分和學位,多數在線課程缺少嚴格的考試審核制度,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堅持學習。保障學習者學有所獲,是提升在線課程學習體驗最直接的策略。
4建議與思考
實施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可使全國各地近300所醫學院校的學生公平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目前我院在線課程的學習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學校及教師的引導與鼓勵非常重要。任課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課程推薦給學生,讓更多的醫學生參與到在線課程的學習中來。在可能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選擇優質的在線課程用于本校的翻轉課堂教學和混合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對于低年級學生,鼓勵其通過在線課程的證書認定和學分互認參與文化藝術類及人文醫學類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胡欽太,林曉凡.面向社會教育的MOOCs應用模式及優化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11):30-36.
[2]楊楠.北京高校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情況[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2):4-5.
[3]安琪,魏守剛.我國醫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22):8-10.
[4]汪禮坤.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在傳統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7):807-809.
[5]楊思斯.將MOOC運用于傳統課堂的幾點建議[J].考試周刊,2013(A3):172-173.
[6]劉偉,徐婉瑩,孫志強.MOOC與傳統課程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8):244-245.
作者:孫家寧 符文婷 朱云祥 單位:揚州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