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診護理中的粗暴隱患與防備建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院內工作場所暴力的定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指醫護人員在工作場所內受到辱罵、威脅和攻擊,從而對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確或含蓄的挑戰,包括心理和身體兩方面。心理暴力指反對他人或集體,導致身體、腦力、精神、道義和社會發展的損害;身體暴力指以體力攻擊導致身體及心理的傷害。凡符合以上定義即作為暴力,并開展詢問調查。
暴力共概括為四大類,分別為環境因素、護理人員情況、患者及家屬問題、系統支持問題。環境因素包括患者就診環境嘈雜、空間太小,分區標識不清,無導醫致輔助科室難找,候診區座椅少等;護理人員的情況包括專業知識不到位、業務水平低、經驗缺乏、服務意識差、溝通能力不夠、分工不明確等;患者及家屬問題包括耐心差、病情危重、就診流程不熟悉、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等待就診時間長、認為收費不合理、要求不受重視等;系統支持包括化驗報告和放射科結果出具慢、科室床位不夠、醫護人員少、院內會診聯系不及時、社會輿論導致關系緊張等。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前后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暴力風險因素調查結果
第一年統計暴力事件511起,在研究設計初共設定了105項可致暴力的風險因素,最終經調查確定61項因素,其中比率大于3%的16項,其余45項所占比率較低,不予繼續研究。詳見表1。
2前后暴力風險因素
對比在推出風險暴力因素對策后,經1年的宣傳教育,急診科暴力事件數量明顯減少,其中護理人員因素改善最明顯,各因素前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討論
在暴力風險因素調查后擬定的對策中,最能保障降低風險率的是院內人員和科室因素,環境因素受場地限制無法更改的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讓其了解情況;在就診大廳增設候診座椅且張貼院內平面圖,使患者就診更方便。針對護理人員知識和業務水面低的問題,科室特開設集體培訓班,從基本知識、基本操作、醫護心理、溝通技巧等各方面進行培訓教育,以緩解醫護關系。
系統支持由醫院領導層出面,重新對各科室提出了新的規范要求。患者及家屬方面,就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就診大廳張貼海報、增設宣傳欄,對患者尤其是家屬進行一定的基礎教育,讓其清楚衛生系統規定和服務流程。總體培訓結果令人滿意,從表2中可以看到第2年的暴力事件發生次數明顯減少,四大類因素頻數也各有減少,但社會輿論導致暴力發生沒有太大變化,在調查中,凡涉及此項,患者及家屬反映大多是事后回想護理人員并無太大錯誤,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第一反應是聯想到媒體報道中的某個事件,于是第一反應為護理人員工作失職,這點因素單純依靠衛生系統的力量無法獲得大的改善,還需要社會與媒體的共同努力才能轉變大眾對于醫護人員的看法。
總體來說暴力風險因素多而雜亂,但抓住重點,推出應對措施,能獲得良好效果,從而減少對護理人員在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改善醫護關系,提升服務質量。
作者:薛偉花溫小霞陳榮單位: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