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傷性肝破裂急診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法
1.1術前護理:①生命體征監測。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測,主要觀察指標包括體溫、血壓、血壓、呼吸、脈搏等,一旦出現異常狀況,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并進行相應治療,同時,做好包括皮膚準備、交叉合血、抽血、尿管、置胃管等在內的手術準備措施,從而保證整個手術過程的順利開展,避免患者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現象[1]。②心理護理。受到自身疼痛以及意外事故的影響,外傷性肝破裂患者常會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更多地域患者交流,對患者表現出更多的體貼與關心,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形成對于手術過程和疾病原因的正確了解,通過治療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同時,向其詳細說明外傷性肝破裂的潛在并發癥、注意事項、手術過程和手術治療必要性,避免患者受到焦慮和緊張情緒的影響,保證其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1.2術中護理:外傷肝性破裂患者手術過程中應持續抗休克治療,連續快速輸血補液,建立靜脈通道并保證其通暢性,及時補充手術所需物品和學院。在患者大量快速輸血過程中,靜脈輸入適量的5%碳酸氫鈉稀釋液,保持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避免發生酸中毒癥狀。充分預見手術過程中潛在的不良反應現象和突發事件,對患者術中出血量、患者的尿量、輸血輸液通暢性、患者病情變化等進行密切關注,連續監測血氧飽和度、呼吸、脈搏和血壓等指標,并為手術醫師的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醫囑,貫徹執行輸血和用藥的查對制度,遵守手術無菌操作規范,避免發生差錯事故,進而對患者造成新的損害。
1.3術后護理:第一,術后引流管護理。手術后良好固定導尿管、腹腔引流管、胃腸減壓管等設備,避免發生脫落、擠壓和扭曲,注意各類管道的通暢性。每天定時更換引流袋和負壓吸引裝置,使用清水每小時進行一次胃管清洗,提高胃管通暢性,定時吸取特定量的胃液,防治患者發生腸脹氣癥狀。患者引流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其引流速度、引流液性質、顏色和數量進行仔細觀察和記錄,以此為依據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判斷。第二,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對患者四肢末梢顏色和面色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加強心電監護,對肺、腎、腦、心等器官功能損害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出有效處理,同時,連續監測患者腹部情況、切口滲血情況、血氧飽和度及尿量,一旦發生異常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并進行相應處理,定時觀察和記錄呼吸、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指標。第三,基礎護理。患者手術后6h內保持平臥狀態,在其血壓水平恢復穩定后,可變為半臥位,從而提高呼吸系統通暢性,防止發生炎癥擴散,促進引流。同時,通過低流量吸氧提高其肝功能恢復速度。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一個整潔、安靜的病房環境,使用紫外線設備進行定時的消毒處理。
1.2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學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使用χ2檢驗方法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表示數據之間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50例外傷性肝破裂患者中,并發肝膿腫和腸梗阻患者2例,約占4%;對照組50例外傷性肝破裂患者中,并發腸粘連、腸梗阻、下肢靜脈血栓、肝膿腫、腹腔膿腫和切除感染等并發癥患者12例,約占24%,兩組外傷性肝破裂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實驗組患者疼痛情況為:0級9例,約占18%,Ⅰ級31例,約占62%,Ⅱ級7例,約占14%,Ⅲ級3例,約占6%;對照組患者疼痛情況為:0級1例,約占2%,Ⅰ級26例,約占52%,Ⅱ級14例,約占28%,Ⅲ級9例,約占18%,可見,實驗組外傷性肝破裂患者急診治療后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肝臟作為人體腹腔內最為重要的實質性器官,具有質地脆弱、柔軟的特征。受到外傷暴力因素的影響,肝臟極易出現損傷。外傷性肝破裂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肝臟損傷類型,該疾病具有手術難度大、病情進展快以及病情危重等基本特征,所以,患者入院后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急診救治,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患者急診救治過程中,護理工作的質量會對其預后情況和治療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護理人員術前應做好手術相關準備,避免患者發生休克,保證呼吸系統通暢,為其手術治療奠定良好基礎;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做好手術配合,以提高其生存率和治療成功率;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作者:任楠郭曉杰李海瑩單位:解放軍第208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