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化急診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預后影響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緊急、死亡率較高等特點,發病群體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導致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壓力增加、飲食不健康、生活節奏較快等。由于此疾病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神經功能損傷,進而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及時治療和進行預后處理。為此,本文選擇本院急診科室在2018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分析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本院急診科室在2018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將其分為優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25例患者。優化護理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在52~72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63.14±3.16)歲;常規護理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在53~73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62.17±3.62)歲。
1.2實驗方法
針對常規護理組患者應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針對優化護理組患者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如下:①建立急診護理流程: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流程為患者建立急救流程,同時做好檢查設備和影像評估設備運行檢查工作,為術前準備工作的進行奠定基礎。同時為每位患者建立護理流程表,記錄從急診到治療的整個過程[1];②做好院前護理工作:急救小組需要在接到電話5分鐘之內發車,并在途中和患者家屬保持聯系,指導家屬采取簡單的急救措施,例如另患者臥床、安撫患者情緒等;到達患者發病現場之后,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具體包括吸氧治療、輸液治療等,同時檢查患者的生命特征;③做好患者轉運工作:在完成院前基本搶救工作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轉運到醫院急診室,要確保轉運的迅速和平穩,在轉運過程中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進行吸氧治療和心肺復蘇治療,觀察患者的神志變化和生命特征,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在轉運途中需要迅速聯系接診人員,并向接診人員介紹患者基本情況,另起做好手術準備工作[2]。此外,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歷、搶救記錄針對患者采用相應的轉運流程,并做好和搶救人員的對接工作。
1.3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以兩組患者的救治效果(12h血管再通率、2h內ST段下降超過50%、胸痛緩解時間)及預后效果(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分數、梗死復發率)為觀察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9.2.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檢驗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法。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救治效果統計結果
相比較常規護理組患者,優化護理組患者的救治效果較為良好,詳見表1。
2.2預后效果統計結果
相比較常規護理組患者,優化護理組患者的預后效果均較為良好。詳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死亡率可以達到10%~13%之間,急救“時間窗”直接關系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預后效果,為此,護理人員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應用有效的護理方式,為患者搶救治療工作爭取更多的時間。傳統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流程,盡管能夠做到對患者的有效護理,但是卻沒有對醫護人員的責任和任務進行明確分工,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影響搶救效果和耽誤搶救時間的現象。但是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便可以提高醫護人員、護理人員之間的協作效果,還可以縮減患者的搶救時間,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同時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能夠更好地結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特點和搶救要點,以及急診科室的運行情況,這樣便可以在有效時間內完成對患者的搶救工作,進而達到搶救預期效果。總之,本次實驗數據顯示,相比較常規護理組患者,優化護理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預后效果均較為良好,這表示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能夠提高其救治效果及預后效果。由此可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應用急診護理流程,以此來提高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連美升,朱婉婷,陳建芳.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搶救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7):182-184.
[2]褚超怡.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探討[J].心理月刊,2019,14(8):72.
作者:劉霞 鐘海霞 單位:山東省聊城市傳染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