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中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護理管理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的實施成效。方法:選擇醫院急診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常規護理管理期間收治的患者200例,設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全面流程管理期間收治的患者200例,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工作效率及醫護患三方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接診登記用時、急診留觀登記用時、急會診人員到達用時等,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醫、護、患三方護理管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現醫療糾紛1例,占0.50%;對照組出現醫療糾紛7例,占3.50%,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急診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可增強工作效率,保障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關鍵詞:全面流程管理;急診;護理管理;實施
全面流程管理是以對管理流程進一步規范、優化、再造為主要工作內容,以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持續性增強護理效率為管理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開展價值[1]。急診科患者病情不同,但通常以危重多見,且流量較大,加之接診時間不固定,故工作復雜且繁重,對護理管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2]。在急診科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對有效縮短急救處理時間、降低醫療糾紛率意義顯著,以此為內容展開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急診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常規護理管理期間收治的患者20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齡為19~79歲。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全面流程管理期間收治的患者200例,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齡為21~78歲。兩組患者的醫護人員相同,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所收治病例應用急診科常規護理管理方案,即護士層級劃分、構建管理小組等。觀察組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1)合理分配空間布局:對急診所收治患者的分級、分區標準精準掌握,與醫院各科室間保持有效聯系及良好溝通。可依據衛生部的《醫院就診規范診治療程》對具體的分區標準制定,即依據病情,將患者按非急診、急診、病情危重、病情瀕危四級別劃分;診療區域可按紅、黃、綠不同色別劃分。就病情處于危重、瀕危級別患者,可安排至紅色區域,并開設綠色通道,由總值班室對最有資歷、優秀的醫護力量派遣,負責全面診治,并積極協助完成各項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急會診、手術搶救等多項工作,使患者得到有效、快速的救治。針對急診級別的患者,可在黃色區域安置,對其病情密切監護,依據相關流程和具體病情,開展個體化干預,同時,與相應科室醫師建立有效聯系,使其做好接收準備。針對非急診級別的患者,可在綠色區域安置,做好情緒安撫工作,等候醫護人員處理。急診科需加大針對空間區域予以合理分配的實施力度,每個區域間標識需醒目易辨識,各區責任護士依據患者病情行針對性干預,確保在使危重者被快速被救治的同時,其他區域患者也可有效兼顧,保障整體運行效率。(2)急診分診管理:設分診臺,患者一旦到達急診,即嚴格遵循急診分診程度,準確對其病情做出初步評估,并予以有效分診。對患者思維意識、癥狀、面色等加以評估,詳細詢問病史,向患者及家屬告知病情、病因,需在5min內完成評估工作。依據病情對患者精準分級,并根據病情級別,向不同空間區域安置,協調完成后續醫護工作。即危重和瀕危患者,需在紅區迅速安置,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展開搶救工作;針對病情較輕者,做好密切觀察,行對應醫護。(3)信息系統管理:在信息系統日趨完善的現代化高科技背景下,積極對極具信息系統特色的急診醫護人員工作站、工作系統等予以建立,可顯著增強工作效率。如醫生可經工作站的網絡系統,對患者就診信息、病情等迅速掌握,并建立電子檔案病歷,對電子處方予以擬定,在方便診療的同時,也可使患者掛號、檢查、交費等多環節操作更具快捷性。護理人員可經信息化輸液管理系統,對患者個人信息及輸液用藥掌握,僅需對藥物標簽掃描,即可確認患者身份。如在實際應用時,可通過對條碼掃描,來對患者個人信息、匹配藥物予以確認。在結束輸液后,再次做掃描操作,以對結束輸液確認,使整個輸液流程信息核對環節更具嚴謹性和快捷性,避免人為操作引發的漏輸、誤輸事件,從根本防范醫療糾紛。同時,在急診加強信息化管理,可進一步規范醫護流程,可將患者信息采集工作、數據存儲工作一體化完成,從根本上增強診治效率。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接診登記用時、急診留觀登記用時、急會診人員到達用時。比較醫、護、患雙方護理管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量表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越滿意。比較兩組醫療糾紛率[3]。
1.4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處理數據,組間計量數據接診登記用時、急會診人員到達用時等采用(χ±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管理滿意度、醫療糾紛率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工作效率比較觀察組患者在接診登記用時、急診留觀登記用時、急會診人員到達用時等方面,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2.2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中,其醫生、護士、患者自身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的醫療糾紛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發生醫療糾紛1例,占0.50%;對照組患者發生醫療糾紛7例,占3.50%,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在急診科日常護理管理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即以流程為導向,開展系列診療工作,可使管理更具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4]。全面流程管理的開展,可促進各部門間精準、有機結合,使工作協調性最大程度提高,為實效高效的、一體化的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依據病情特點,分區、分級予以管理,可使管理流程得以優化,將急診科工作的重點突出顯示,集優質力量予以有效處理,從根本上增強了工作運行效率[5]。應用先進的、現代化的辦工理念,對護理管理流程進行再造,可使護理人員積極性得以調動,減輕了工作繁雜所造成的精神壓力,可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照護中來,進而使護理質量迅猛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規避了醫療差錯事件,降低了醫療糾紛率[6]。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接診登記用時、急診留觀登記用時、急會診人員到達用時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醫、護、患三方護理管理滿意度評分經評定,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醫療糾紛1例,占0.50%;對照組醫療糾紛7例,占3.50%,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綜上,在急診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可增強工作效率,保障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董建蘭,居偉.探討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與效果[J].吉林醫學,2014(26):5928-5929.
[2]張芳,王海虹.人性化護理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3):147-149.
[3]車根利.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實施與效果探討[J].系統醫學,2017,2(1):134-136.
[4]劉麗昕.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5):104-106.
[5]吳興燕,李娟.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3):71-72.
[6]王利.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7):171-173
作者:齊淑娟;徐琳;李小燕 單位: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