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危機管理在急診科輸液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危機管理在急診科輸液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期間,隨機選取醫院20名急診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將2016年1~6月的急診科護理人員視為對照組,將2016年7~12月的急診科護理人員視為觀察組。對照組中行急診常規管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加行危機管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急救處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患者接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病區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文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危機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輸液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顯著,提升護理能力,規避不良事件,改善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急診科;輸液管理;危機管理;效果
隨著醫療改革的推進,院內急診護理水平已成為考核全院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1,2]。急診科具有患者病情變化快、病危病重、突發事件多等特點,因而護理任務繁重,可影響急診搶救效果[3,4]。為提升急診療護質量,醫院于2016年進行了危機管理模式的應用與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6年期間,隨機選取醫院20名急診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將2016年1~6月的急診科護理人員視為對照組,將2016年7~12月的急診科護理人員視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為21~45歲;本科16名,大專4名,研究生在讀1名;主管護師6名,護師10名,護士4名;同一群體的一般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急診常規管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加行危機管理模式;危機管理主要涵蓋危機前預防、危機應對和危機處理共三個方面。
(1)危機前預防:在搶救區安排急診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避免因年輕護士經驗不足或工作緊張耽誤危急的救治。細化、規范化急診護理管理制度,保證急診搶救物品隨時備用,醫生的口頭醫囑要核查確認后方可執行。規范護理文書和文件的書寫,嚴格遵守急診科護理操作流程。樹立護理危機意識,強化風險防范概念,開展專業理論、實際操作、急診強求等多維危機培訓,提高危機事件應對能力。準備危機預案,即結合既往危機事件和危機原因,整理典型危機案例及危機解決方案,劃分急診護理危機管理小組,確保危機事件發生時護理人員可有效應對。特殊人群管理,即針對病情危重、高齡、多合并癥、社會地位特殊的患者,選用腕帶標識等相關標志,分類管理。
(2)危機應對:盡快啟動危機預案,即根據危機類型來啟動預備危機方案,護理人員應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來處理危機問題,從而盡力降低危機事件對患者的影響。有效溝通,即護理人員應對危機事件的發生原因向患者和患者家屬做出合理解釋,確保患方可全面了解當前病情,避免零溝通加重危機;護理人員可在護患溝通中融入法律、法規等內容,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醫療專業風險,并及時記錄溝通情況,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借助有效溝通來穩定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情緒,安撫患者,及時制止患者和其家屬的不理智行為;針對于無法獨立解決的危機事件或有效溝通的危機事件,護理人員可逐級上報解決,避免危機事件的影響惡化。在面對公共媒體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言辭和工作形象,秉承著公正、公開、誠實的態度,有效處理和解決公關危機[5]。
(3)危機后處理:及時查明危機事件的原因,總結相關經驗,吸取教訓,對危機因素進行深入評估和分析。記錄危機事件過程,針對危機因素進行合理整改,規避類似事件的發生。對危機事件參與人員給予對應獎、罰,獎勵在危機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護理人員,結合法律法規懲罰過錯人員;給予護理人員足夠的休息時間全面恢復,使其再次投入工作。
1.3觀察指標
①護理專業水平:集中考察護理人員的急救處理、患者接待、病區管理和護理文書共四方面,各項目滿分100分。②輸液不良事件:集中觀察不規范操作、取藥配藥錯誤、進針角度錯誤、無菌操作不達標等方面,不良事件為各項之和。③患者滿意度: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進行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評分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比+基本滿意比。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數據所用的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l9.0軟件,計數資料均以%表示,組間比較選用卡方比較;計量資料均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水平評分比較觀察組的急救處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患者接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病區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文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護理人員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護理人員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3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較患者對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急診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低齡化、護理經驗缺乏、護理意識薄弱等因素,均可增加護理風險,導致護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因而需開展合理護理管理[5]。護理危機管理旨在應用科學管理措施,來解決護理工作正在面臨的或潛在的危機事件,從而預防和避免危機、減少不良事件的負面影響,提升急診搶救結果[6]。本次研究中,危機管理模式下的急救處理、患者接待、病區管理和護理文書等各項護理專業水平均有顯著提升,且不規范操作、取藥配藥錯誤、進針角度錯誤、無菌操作不達標等不良輸液事件也有明顯減少,患者滿意度提升,全面證明了危機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輸液護理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綜上所述,在急診科輸液護理管理中應用危機管理模式的效果顯著,提升護理能力,規避不良事件,改善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柴霞.靜脈輸液滲漏性損傷的防治護理進展[J].中國臨床護理,2015,7(4):363-365.
[2]范蘭蘭.靜脈輸液并發癥預防及處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5):122-123.
[3]林東青.靜脈輸液常見并發癥防治[J].中國醫療前沿,2007(6):82-83.
[4]丁玲芳,陳俊國,賈亞平.危機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8):1402-1404.
[5]金芳萍.危機管理在醫院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2(9):58-59.
[6]孫平.品管圈護理管理預防急診輸液潛在風險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4):95-96.
作者:呂愛華 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寧波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