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病人口腔并發癥護理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75例頜面部復合傷病人采用個體化口腔護理,結果傷口一期愈合占97.3%,二期愈合占2.7%。提示:病情評估、口腔護理措施個體化、操作方式多樣化是預防和消除口腔感染,促進傷口愈合的重要護理方法。
[關鍵詞]頜面部;復合傷;口腔護理;個體化
口腔護理是最基本的護理操作,臨床上采用傳統的擦拭法(用止血鉗夾取棉球擦洗口腔)進行口腔護理。2000年至2004年,我院對75例頜面部復合傷病人,采用個體化的口腔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75例中男58例,女17例,年齡2歲~75歲,平均35歲。爆炸傷30例,車禍傷35例,建筑塌方壓傷6例,刀砍傷4例。不同程度的頜面廣泛性軟組織挫傷、裂傷;頜骨骨折合并唇裂傷、牙齒斷裂脫落、舌裂傷;多發性骨折。
1.2手術類型頜面清創縫合70例,頜間結扎12例,頜骨牽引10例,頜骨骨折復位固定35例,牙齒修補固定5例。
2結果
73例傷口一期愈合,占97.3%;2例傷口二期愈合,占2.7%。72例無感染,占96.0%;1例輕度口腔感染,占1.33%,病人于術后第3天出現感染癥狀,經口腔護理5d后感染消失;2例從外院轉入的病人,入院時已嚴重傷口、口腔感染,占2.7%,經口腔護理治療后,分別于第8天、第10天感染控制。口腔感染治愈率100%。
3護理
個體化口腔護理是針對病人病情特點,采用靈活、多樣化的口腔護理操作,嚴防口腔護理并發癥。
3.1病情評估詳細評估病情,制定個體化口腔護理措施。評估口腔、呼吸道和病人對口腔護理的耐受力,做到每次操作前評估、邊操作邊評估。評估內容:生命體征、手術類型、麻醉方式和呼吸道通暢度;口腔黏膜及組織有無異物、異味、出血、潰瘍、死腔;術后注意口腔留置物(如牙弓夾板、結扎鋼絲、口咽通氣管)是否易位及脫出,固定物是否對組織有損傷;根據病人年齡、病情、痛閾,判斷病人對口腔操作的耐受力。
3.2口腔護理措施個體化對危重病人,先通暢呼吸,穩定循環,再徹底清創、口腔清洗。傷口污染嚴重者,因口腔清洗難度大,易導致異物殘留、傷口感染,需把住首次清創關。清洗液、漱口液的選擇遵守循癥護理的原則,不盲目使用。先測定口腔pH值,中性選1∶5000呋喃西林,偏堿選2%硼酸,偏酸用2%碳酸氫鈉或0.3%過氧化氫溶液[1]。根據傷口愈合不同時期及創面情況決定口腔護理頻度。組織水腫期口腔護理,6次/d;結痂干燥期,減少口腔清洗次數,增加漱口次數,創面噴灑漱口液,5次/d~6次/d;肉芽生長期停止清洗,用生理鹽水或適當的漱口液反復多次漱口;對爆炸傷兼顧燒傷創面處理,口腔清洗后涂濕潤燒傷膏,3次/d。對口腔留置物多者,在多人協作下操作,嚴防口腔留置物脫出、易位。
3.3操作方式多樣化、器械小巧化做到沖洗、擦拭、噴灑、蘸、含漱、刷洗法合理選用,酌情聯用,并靈活應用五官科器械。首次口腔清創且無張口困難時,沖洗、擦拭、刷洗法并用,即先用生理鹽水沖洗泥沙、異物,血痂用3%過氧化氫擦洗;傷口附油漬物,用生理鹽水棉球沾牙膏刷洗口腔創面。對張口受限、口腔分泌物多、有死腔者(如頜間結扎術后),用口腔沖洗法[2],雙人操作(一人用口鏡牽開頰部,并用抽有液體的注射器接上改良的牙科沖洗針,將針頭輕輕從磨牙后區間隙插入,注入液體,按順序沖洗,另一人持軟質吸引管從磨牙間隙插入口腔,按順序吸引)。燒傷創面、口腔創口用槍狀鑷夾取浸有藥液的小紗布或薄棉片,輕輕擰干后在創面上輕輕蘸拭消毒。創面廣、觸之易出血者,應少擦拭,含漱與噴灑法結合(應用喉頭噴霧器將藥液噴入口腔及創面,并用合適的漱口液含漱)。牙齒固定留有牙弓夾板者,用小紗布代替棉球擦拭,以免棉花纖維掛于鋼絲上)。對牙及口內固定物間隙中有食渣、異物者,用牙科探針或鑷子輕輕取出。在額鏡配合下應用喉鏡協助口腔護理,以使整個操作在明視下進行,避免盲目操作損傷口腔。
3.4嚴防口腔護理并發癥防誤吸、窒息。床旁備吸引器、氧氣、氣管切開包等急救用物;操作物伸入口腔不宜過深,以免刺激咽反射;吞咽困難、咽反射遲鈍者,口腔護理時頭低位,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防傷口出血、裂開。在明視下操作,動作要輕巧,盡量不用擦拭法,吸引時避開線頭。防止誘發迷走神經及頸動脈竇反射。取適當體位[3],神志清楚者一般取半坐位;上頜骨、顴骨骨折及切開復位、頜間結扎者取仰臥端坐位;頜骨、顱骨骨折并存者取仰臥位。防止頭部扭曲、壓迫傷口,注意調節口腔固定裝置松緊度,對耐受力差、痛覺敏感者,操作前適當使用止痛劑,操作時注意病人面色、心率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新晨
4討論
對頜面部復合傷病人進行有效的口腔護理,是預防和清除口腔感染、促進傷口愈合的重要護理方法,教材及傳統的口腔護理常采用擦拭法進行操作[4]。實踐中發現,由于頜面部復合傷病人存在損傷重,病情急,呼吸不暢,傷口污染重,口腔清洗難度大;呼吸道自理差,易窒息;合并燒傷、組織缺損,傷口易出血和裂開;張口受限,口內難以伸入器械操作;口腔內留置物妨礙操作,易脫出;易誘發不良神經反射等特點和口腔護理難點,擦拭法尚存在下列局限性,難以達到預期目的。伸入口腔的操作物為止血鉗、開口器、舌鉗等,質硬、體積大、操作不靈活。在病人咬合上下齒和張口(或用開口器開口)前提下擦洗牙齒外面和固有口腔,要求病人積極配合;但頜骨骨折及頜間固定手術病人因咬合關系紊亂,張口受限或需頜骨制動、不論病人是否清醒都無法配合操作,此狀況下,不允許強制性的張口,禁止使用開口器,必須選擇其他的口腔護理方法。器械出入口腔頻繁,費時費力。有些在非直視下操作(如擦洗頰部、牙齒內面、硬腭時),有可能損傷口腔或使口腔留置物移位脫出。因此必須改良操作工具,采用靈活多樣化的口腔護理。個體化口腔護理體現了病人護理的針對性,操作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口內操作器械的小巧化,靈活應用五官科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擦拭法的局限性,口腔護理較徹底,病人能耐受。但是該方法是否是頜面部復合傷最佳的口腔護理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1]黃貞杰.白血病口腔護理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5):16.
[2]盧愛工.不同方式口腔護理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1992,7(1):21.
[3]王佳蕙.頜骨骨折病人口腔護理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1996,12(2):87.
[4]陽愛云.護理學基礎[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