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實習管理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口腔醫學是操作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應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區工作能力等臨床實踐能力的訓練,所以臨床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口腔醫學教學的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大學最后一年的畢業實習尤為重要。但是由于一味地擴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人數,造成了教學用地不足,基礎設施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這一點在口腔醫學生的表現尤為明顯。在很多院校,可供學生實習的實驗室和牙科綜合治療機數完全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口腔醫學生的需要,大部分學生只能是去一些非教學醫院、非正規的醫院、個體醫院實習。由于這些醫院缺乏正規的教學人員,完全不能保證實習質量[1],出現了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很高,實際操作能力差的現象,導致了畢業學生無人要的境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醫院和口腔醫學生實習基地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帶教流程,以便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口腔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口腔醫學生。
1提高帶教老師的整體水平
1.1樹立帶教醫師的主人翁精神
1.1.1帶教老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教師職責:重視教學工作,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教師身份,明白醫生、教師的雙重身份,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盡量多給實習生創造接觸臨床的機會,以提高實習質量。
1.1.2帶教老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高度結合起來,悉心觀察和指導學生的操作,杜絕差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臨床考核體系,嚴格把關。
1.2強化帶教醫師的責任意識:帶教老師應本著對患者負責、對學生負責、對醫院負責的態度,因人施教,加強理論學習;結合實踐,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關心生活,幫助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做好傳、幫、帶。
1.3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要培養實習醫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醫生的服務對象是在生命進程中受到困擾而需要真誠幫助的人,醫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地西泮、進步。作為一個醫生,特別是臨床帶教老師,首先要有一種崇高的愛傷精神,成為有責任、有義務,品德高尚的醫務工作者。在帶教過程中,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變化,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去影響他們,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服務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虛懷若谷、無私無畏的高尚品格[1]。
1.4培養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避諱對著患者訓斥教育學生,因為這會無形中給學生和患者都造成很大的思想壓力。整個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帶教教師只作為指導者、輔導者或啟發者,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培養他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臨床病例分析與討論是培養口腔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良好手段。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2注重實習生的能力培養
口腔醫學因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其臨床實習教學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臨床教學工作中,應針對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不斷提高口腔醫學生的教學質量??谇会t學作為一門動手能力要求極強的學科,臨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口腔實踐教學中最為有關鍵的一環,它是檢驗學生能否將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化為獨立處理其他和預防口腔疾病能力的指標,也是實現由學生到臨床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
2.1加強學生的崗前培訓: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著重培養醫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基本功訓練,包括(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重點在基本技能,使醫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要盡可能通過在實驗室模擬臨床實際操作,充分拓展仿真頭模在實驗技能操作中的作用;熟悉醫療程序和要求,縮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這可使進入臨床適應期明顯縮短,結合實踐提高實習質量,臨床實習成績也會明顯提高[2]。
2.2提高實踐能力:專業課教學中,突出口腔醫學專業特點,強調實物教材,模型教具。教學方法上,實行“學討式”、“學導式”、“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病歷討論”等教學方法,積極推進多媒體教學;實習課重點是基本理論驗證和基本技能訓練,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適應由學生向醫生角色轉變。在學生實習期間,臨床一年的實習時間十分有限,實習生應在帶教老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臨床學習。樹立良好的學風。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充分利用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努力提高動手能力,規范技術操作。
2.3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培養學生熟練的實踐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過程中,剛開始面對其他時往往比較膽怯,工作茫然,缺乏交流的主動性。帶教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信心,培養學生醫患交流、應變能力以及自我調試能力[3]。
2.4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二十一世紀醫學專門人才不僅應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廣泛的適應能力,競爭與創造的意識和本領,而且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作為教學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單是技術上過硬,思想上、作風上更要過硬。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醫療技術,而且要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在學習和服務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同時,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其他的信任感,在實習中除注重培養學生談吐和舉止行為之外,還應強調學生學會應用醫學語言,用醫學口語同其他進行交流,不能單純把其他當作疾病的載體,就病論病,而要尊重其他的社會屬性,正確對待患者,加強醫德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今后從事醫療工作奠定基礎。
2.5培養學生創新、思考能力:創新是一個學科前進的動力,培養學生創新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起重要作用,對學科的進步也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可通過老師帶動學生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項目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4]。
2.6培養學生職業成就感:有關數據顯示,有85%的醫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工作,作為未來的醫生,更應當樹立職業成就感,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做準備。定期派學生短期實習,為當地居民和貧困人群進行義診,為他們解決最基本的口腔醫療服務。在培養學生職業成就感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3強化醫院及科室管理
在安排帶教方面,一帶一的模式應該是最理想的方式,這樣可以避免口腔疾病患者面對一群學生不斷地張口示教所產生的煩惱。另外,教學醫院應安排業務精良、工作勤懇負責又熱心教學工作的醫生從事教學帶教工作。帶教老師要時刻教育實習生安全醫療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實習生期間即使實習生能夠獨立操作,帶教老師也不能離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不必要的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在當前口腔衛生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只有結合口腔醫學的特點和院系的實際情況,加強管理和監控,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全面提高口腔醫學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口腔臨床和口腔預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口腔疾病診治及預防工作的高素質人才,推動口腔醫學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