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頸淋巴結轉移間的相關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口腔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中舌癌發病率為口腔癌之首;舌癌具有惡性程度高、頸部轉移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點。隨著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舌癌的發病率正呈現逐漸升高趨勢,且患者年齡也逐步趨于年輕化。舌癌的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而手術治療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術前有無淋巴結轉移發生。研究表明,對于術前無頸部等或其他區域淋巴結轉移患者,5年的生存率達到50%以上,而對術前發生了淋巴結轉移的患者,5年的生存率僅為30%。當前,對于診斷舌癌頸部轉移淋巴結尚無有效方法。在本研究中,我們回顧性分析98例舌癌的厚度對其頸淋巴結轉移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頜面-頭頸外科手術切除的T1、T2期舌癌手術標本98例,男性68例,女性30例;年齡40~70歲,平均(60.56±8.21)歲。所有病例均為首次手術,術前均未進行化療和放療,經病理診斷均為舌鱗狀細胞癌。所有患者病例資料齊全,所有舌癌組織獲得均得到患者或患者家屬知情同意。TNM分期根據2002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擬定標準進行;舌癌組織病理學分級依據1997年WHO關于口腔鱗狀細胞癌分級標準進行。所有淋巴結轉移均經病理檢查確診。
1.2舌癌厚度測量參照國際測量標準進行,舌癌厚度為舌癌組織上皮至最深部基質或肌肉長度,對于癌組織表面形成潰瘍者,厚度應為潰瘍底到舌癌最深部長度。
1.3血清VEGF水平測定于空腹下抽取所有患者靜脈血,離心,取上清,-20℃保存待測;采取Elisa法檢測,試劑盒由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用(x珋±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分析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舌癌頸淋巴結轉移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98例舌癌患者頸淋巴結轉移49例。舌癌組織頸淋巴結轉移與病理分級、舌癌厚度相關,而與病程、部位、面積、T分期和N分期無關,見表1。
2.2不同舌癌厚度下頸淋巴結轉移率比較隨著舌癌厚度增加,頸淋巴結轉移率逐漸升高,在厚度為>7~10mm時,轉移率最高;舌癌厚度>7mm時,頸淋巴結轉移率均明顯高于3~5mm和>5~7mm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而>5~7mm組患者的頸淋巴結轉移率與3~5mm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舌癌厚度>10mm組與>7~10mm組比較,頸淋巴結轉移率變化不明顯,見表2。
2.3患者血清VEGF含量比較>7mm組患者血清VEGF含量為(552.85±95.27)pg/mL,明顯高于≤7mm組的(197.81±49.31)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65,P<0.01)。
3討論
舌癌作為口腔頜面部最常見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是其重要的生物學特性,是影響臨床手術療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頸淋巴結轉移是舌癌的主要轉移方式,目前國內外對舌癌的頸淋巴結轉移研究報道較多。如FDGPET的早期診斷,然而也有研究認為PET的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評估舌癌頸淋巴結轉移方面無顯著優勢。因此,探尋早期診斷舌癌頸淋巴結轉移的有效方法是當前口腔科亟待解決的重要臨床難題。近年,部分研究認為直接對頸淋巴結探查、癌組織的浸潤深度和病理分級均可作為評估淋巴結轉移的有效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主觀性大的特點,對評估結果可能存在較大誤差,故用于臨床疾病診斷不可為良好方法。部分學者認為可通過術前MRI診斷,但是這些方法操作復雜、價格昂貴,不能適用于普通臨床和人群。本研究采取測量舌癌厚度方法檢測頸淋巴結轉移情況。
結果顯示,舌癌組織頸淋巴結轉移與病理分級、舌癌厚度相關,而與病程、部位、面積、T分期和N分期無關。隨著舌癌厚度增加,頸淋巴結轉移率逐漸升高,在厚度為>7~10mm時,轉移率最高;舌癌厚度>7mm時,頸淋巴結轉移率均明顯高于3~5mm和>5~7mm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舌癌厚度>10mm組與>7~10mm組比較,頸淋巴結轉移率變化不明顯;以上結果與以往研究相近。提示,在上述影響舌癌淋巴結轉移的因素中,病理分級和舌癌厚度起到重要作用,結合以往研究,我們認為相對于病理分級存在主觀性大的缺點,舌癌厚度可更好地早期評估頸淋巴結轉移,可能是臨床診治舌癌的較好方法。
腫瘤轉移是一個動態的、復雜過程,依賴于新的血管生成,豐富的血管可以供給腫瘤組織血液和氧氣,而VEGF對腫瘤血管生成起到重要調節作用。腫瘤組織能夠分泌VEGF等因子,促進血管生成的同時也降解血管基膜和組織基質,從而癌細胞可快速進入血液循環和周圍組織,導致轉移發生。目前,在肝癌、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已證實VEGF與癌細胞的轉移及其患者的預后存在直接相關性。近年,關于VEGF對舌癌淋巴結轉移的研究也有報道,然而關于舌癌厚度是否與外周血VEGF水平相關尚不清楚。本研究結果顯示,舌癌厚度≥7mm組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顯高于<7mm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在舌癌發生頸淋巴結轉移過程中,血液中VEGF水平增加,促進血管生成;因此,患者舌癌得到更多營養物質,因為厚度增加;同時過多的營養和血管生成,也有利于淋巴結轉移,這可能是兩者間相互作用的機制之一。
綜上,隨著舌癌組織厚度的增加,患者頸淋巴結轉移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本研究結果和以往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相近。此外,本研究也發現舌癌組織厚度增加引起的頸淋巴結轉移發生可能與患者機體或癌組織分泌過多VEGF有關,為臨床診治舌癌提供了更多研究依據。
作者:韋存志 肖世強 王建洪 單位: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